人性皆是深渊,劝你趁年轻,一定要去北上广

最近看一个综艺节目,叫《游客请注意》。

讲的是由一个明星带领数十个素人游玩世界各地的景点,一起生活一起旅行的故事。

没曾想到团里都有那么一两个爱表现、出头的人。

这里不乏哈佛女生、牛津博士等高学历人才,只是都是00后,年轻血气方刚的学生,激进、爱出风头可以理解。但是很可怕的是,一个团的人,一起围攻、公开控诉一个爱插话、表现的女生小山雀。

最终还是明星张雨绮出来解围,称这只是一个行为方式的偏差而已,说明小山雀是个很简单单纯的人。

陈学冬的队伍里也有这样的人,但是他也都只是看在眼里,没有像其它素人那样反应强烈。

人性皆是深渊,劝你趁年轻,一定要去北上广

人性皆是深渊,劝你趁年轻,一定要去北上广

人性皆是深渊,劝你趁年轻,一定要去北上广

人性皆是深渊,劝你趁年轻,一定要去北上广

人性皆是深渊,劝你趁年轻,一定要去北上广

人性皆是深渊,劝你趁年轻,一定要去北上广

人性皆是深渊,劝你趁年轻,一定要去北上广

人性皆是深渊,劝你趁年轻,一定要去北上广

人性皆是深渊,劝你趁年轻,一定要去北上广

一个搞艺术的从业者,在和大家一起去博物馆时,因为太积极表现输出知识了,大家集体不想睬他


其实不论是素人学生身上的毛病,还是指出来的人所谓的直率敢言,这都是我们身边会遇到的问题与人群。但是,不得不说,作为明星,张雨绮和陈学冬,到底是在演艺圈混过的人,见过的事、遇过的人、做过的功,让他们处理起这些团队的纷争,显得更为淡定与得当。

最值得称道的是,他们知道人的边界在哪里,这些问题,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只要休整了、学习了,涉事人会成长起来的。

只能说有阅历的人,对待他人、看待问题,都是态度更开明、更宽容的心态在处理。而和他们同组的,那些把一个小问题,上升到背后说坏话、揭短、攻击的层面,也有些令人意外。

但这些素人都还是学生,虽然很多人出国、念书、会几国语言,但是终究还是在象牙塔里,见识、阅历太少,才会暴露这些问题。

而我们该思考的是,在这样一个来自五湖四海、很一流的城市来的学生,姑且都存在这么多人际交往、人性深渊的问题,那么,那些处在更落后城市的人际圈,会好到哪里去?

攻击是容易的,让周围的人和事,变得有意义、有建设性,是难的。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还年轻的时候,就过早地陷入到一个不允许你是异类,一旦和大家不同就会有一群人出来diss你的为人,小团体搞起来,排挤你、孤立你这样的环境里,我们的一生,会遭遇多少非人性攻击?

在局限性更大的地方,个性是要被隐藏起来的,也是一个靠关系编织的生存环境,你的幸福感高不高,除了削去棱角,要想活得好,靠的是你是否认识关键的头头脑脑。

更可怕的是, 周围可能都是一群越活越麻痹的人。


守旧的生活,不值得


我一直关注的公号,不定时总会谈到一个话题,趁年轻,一定要到北上广。

他们每一个人都享受到了一线城市的红利,赚得第一桶金,谋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打算在此扎根生活。

说得都非常在理。但真正让我有所触动的,反而是他们文章底下的一些留言,这些留言吻合了我的想法:

“有时候很遗憾,没有去北上广拼搏过,但更多时候,我很庆幸自己没去,不然要吃土。但三四线城市幸福感挺高啊,然后又觉得自己好没出息的感觉。”

人性皆是深渊,劝你趁年轻,一定要去北上广


不是说我也认同她自己没出息,而是人在生活中,心理所存在的这种状态,矛盾、患得患失、自我安慰、有时既觉得年轻时要奋斗很重要,有时又觉得怪不值得。

如果一个人总是在这种游移、矛盾、自我安慰的状态下活着,我相信最终他的一生,将是毫无起色、乏味的一生。

这种矛盾感,终将一天天吞噬掉她本拥有自我个人化的精神意志。一天天演变为一个面目模糊的众人。

人最害怕的是什么?最害怕的是,人之将至,年华逝去,回首过往,认定自己虚度了光阴。

还有什么比这更糟的?

几年前一则新闻,一名甘肃女生被班主任老师侵犯猥亵的事件,就是一个最好、最明白不过的例子,为什么她把事情告诉了其它老师,却没有人为她声张?

对于已经被女生告知的老师来说,为女生声张正义,破坏成本太高。和同事班主任老师为敌,这是对他自有人际关系的损坏,如果他做了,那么他的生活中多一个敌人,之后会泛起怎样的波澜,他不可知,更不想去承担这种成本。所以,对于很多封闭性更严重的地方来说,生活的法则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一忍。

荒诞的是,当女孩绝望欲跳楼,围观的群众无一怜悯劝阻,尽是些起哄之徒。

人性皆是深渊,劝你趁年轻,一定要去北上广


是的,没错,除了革新环境的成本太高,小地方还有一个特点,对生命的玩笑与轻视。其实你们不要小看,在小地方,人们对于生命的态度,真的就是“一命呜呼”的心态。

我曾经写过,对于经济发展至今的中国社会来说,金钱、生活方式已经简化成一种效率,尤其在地方城市,人们衡量一件事情要不要做,最直接的标准就是,能挣多少。

如果你去问个路,你对指路者说一句谢谢,他们都会觉得做作、恶心。不就是指个路吗,有什么好谢的?

这是生活形态极度简化,凡事只为有用、没用两种标准。其它花时间、精力的美感仪式,都是扯淡。

再想一想,如果这一群人看到姑娘在楼顶,半天也不跳,是不是也和甘肃人民一样,“你跳不跳啊?真想跳早就跳了,怎么半天还不跳啊”,什么是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可贵,统统都是瞎扯淡,对于他们来说,事情只分:是或者不是两种状态。

而没有:看情况、分人,这些需要人类智慧来思考的资质。

在这些人的一生中,在他们年轻时,也是有过纯真、美好的,只是生活的环境单一、人际化,慢慢驯化成麻木的样子。

其实相同的事之前也发生过,而且当事人的父母也劝孩子忍一忍,马上就脱离这个学校了,走了就没事了。是的,忍一时你好我好。

但是人的心不会,当人生重新再上路,哪怕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这已经是一个被恐惧、卑怯、没有正常心态吞噬的人格,人生不会再光明、通透,在每一个安静的夜晚,总会不自觉想起这件事情带来的心灵污秽。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呆在一个地方,会越来越相信,整个世界都是如此。

漂泊奋斗的意义

当我在工作岗位上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实也是满满的浮躁感,一样总是好像做了很多,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做的状态。如果说当时让我回想一下,重新再给一次机会,让自己再来北漂一回,还干不干?还敢不敢来?其实想一想,真的不想再来一次,那种低气压、混沌、适应新生活、新环境的阵痛感,太不好受。

人性皆是深渊,劝你趁年轻,一定要去北上广


但是当我停下来休整的这一段时间,再次确定了方向与笃定。

如果再来一次,可以,来吧,我已做好准备。即便环境依然如此之难,房价依然这么高,我还是会选择坚持自己。并且更加无保留、无所畏惧地投身其中。

在这里有什么好呢?

在这里,其实很好。

曾经在青春期时你认为的那些宏大、了不起的事件、人物,当你来到这里,感受到这里的气氛,你才可以真正有底气的说,这里的文化、人物,的确如传说的那样,包容、自由、不见外。只要你够好,就会被牛人点赞、接纳。

这里有全中国最一流、前沿的新闻讯息和思想,大人物汇集,你觉得他们远,不,每时每刻,这些人物,只离你也就几站地铁的距离,如果你想看,搜取消息,坐个地铁的功夫,马上就能见到。

有时你见到的并不是这些人多么金光聚现,而是接触到这些最前沿、前卫的思想。他们的思想主张,传达的信息,能够给予人能量,他在推崇什么,你会被他感染、渗透。渗透有什么不好?你被有思想的人渗透、鼓励,比在地方被地方关系文化挟持就范好多少倍?

人是会被正能激励并成长的动物。如有一句话说的:你去过伦敦,伦敦将永远跟随你。

人性皆是深渊,劝你趁年轻,一定要去北上广


去更一线的城市,那里有所在区域最好的、免费的社会基础设施,有最牛逼的人物,最开放的思想,最新的潮流资讯,你思想的跑马场,全是这些东西奔流涌息。变成一个换骨的你。

如果一直呆在一个地方,见识不到这些意趣横生的文化,积累不到最好的思想,可能永生再无法超越自己的机会。

是的,很多呆在这里的人,早已经超越曾经的自己,做了自己喜欢的职业。并一直在路上。人生有什么事情,比寻找无限可能性、理想中的自己最美妙的?

年轻时,一定要去北上广,一定要去最好的城市转转。哪怕最终会选择回到家乡。

重要的是,曾经去过、见过、拼搏过。

如前文所说,一线城市已经越来越不被青年人看好,生存成本、代价越来越高,但是,即便如此,我坚信依然还是要闯荡一番。趁年轻时,不要过早地相信世俗,相信小环境编造的舒适感,接纳安定、保障。

年轻最不需要的就是保障。

看过一篇文章的标题这样问:如果用500万,换十年的青春,你换吗?不换。文章留言区基本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换。

是的,青春实在太贵了,虽然它一无所有。

每一个有自觉意识的人,都很明白。黄金十年,不可换。

人性皆是深渊,劝你趁年轻,一定要去北上广


总是每隔三两年,北上广都会兴起一股逃离的思潮。没错,在这里生活太苦了,挤地铁、常搬家、房价高、缺乏归属感,是的,这些城市已经越来越让人够不着。于是,遥远的家,回不去,眼前的城市,不是家。

其实这只能证明,你曾经来到的这座城市,越来越贵了,不是任何人一念之间拍拍脑袋想来就能来的地方了。而这恰恰说明,你的选择是对的,即便最终可能呆不了,但是,带着全新的血液、奋斗过的汗水、见识过的风景、美好的人物、最新的理念,无论你去到哪里,都是见过吃过的笃定。人们对你多一份尊重、你对外界,多一份自信。

这才是人生没有白过的意义。

如今大家也越来越清楚,遥远的北上广不再是曾经的北上广,不如在二级城市安营扎寨,与其奋斗无望,不如早早在二线谋求一席,这无疑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办法。但是,有一点需要厘清的是,无论在哪里的二线城市,最新的科技、文化、技术、环境、基建,目前为止依然还是一线城市遥遥领先。

你的青春,打算挥洒在哪里?人生的方程式,拥有多少次方,存在最大的可能性的地方,依然还是这里。

山本耀司说: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

愿你也拥有这样的自由。肌肉燃烧过、激情拼搏过、泪水无声过。趁年轻,去最好的地方。也趁年轻,无论在何时、何地,拥有光阴并且用力过。努力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