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Q1自動駕駛行業最強總結

2020年第一季度(簡稱:Q1),由於COVIN-19新冠疫情的爆發,讓Q1的91天顯得格外不同,自動駕駛行業在抗疫、融資、量產和海外四大關鍵詞下,各種有什麼樣的進展?(7千字,閱讀時間約20分鐘)

1、抗疫——COVIN-19新冠疫情下的無人化應用;

2、融資——2020年Q1,融資的主角是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3、量產——奧迪L3量產疑雲,乘用車和重卡的L2和L4的量產如何;

4、海外——Nuro R2的歷史性突破,倉儲無人化的新思路,Waymo推貨運服務。

2020年Q1自動駕駛行業最強總結

抗疫——突然爆發的COVID-19新冠疫情,病毒的高傳染性讓自動駕駛行業致力發展的無人化,有了迫切的展示身手的場景,自動駕駛技術在清掃消殺、配送(含送餐、快遞和送藥等場景)等疫情防控過程的必要服務中 ,發揮了嘗試性的重要作用。

但是,疫情帶來的這些需求,能否在疫情結束後,依舊是剛需,在商業上是否算得過帳來,是耕耘在上述場景的企業需要考慮的,且看《2020年Q1自動駕駛報告》的分析。至於那些藉著疫情PR的公司,可以忽略不計了。

融資——和2019年Q1一樣,自動駕駛行業也迎來了一波融資高潮,不過不一樣的是,這一波融資高潮的主角,從美國自動駕駛公司變成了中國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從機器人到物流小車,從Robo-Delivery到RoboTaxi,耕耘在不同細分場景的初創公司,都有不少中國玩家宣佈或者獲得了融資。

疫情的影響必然是深遠的,拿到融資的企業,有了抵禦寒冬的口糧,延續企業的生命週期,這一點非常重要。自動駕駛行業還未到規模商業化的階段,疫情的影響更多的是融資端,而不是商業化階段。在報告中,將會詳細解讀。

量產——量產一直是自動駕駛行業從業者夢寐以求的結果,但是,在2020年Q1,關於自動駕駛的量產,尤其是L3級別的量產,迎來了截然不同的思考,一方面是長安大肆官宣量產L3,但並不被認可,另一方面是奧迪取消L3量產、博世無限推遲,還有就是沃爾沃拆分自動駕駛合資公司Zenuity。

可量產,是衡量自動駕駛商業價值的唯一標準。L3的可量產價值,在Q1受到了嚴重的挑戰,自動駕駛的分級標準也受到了嚴重的挑戰。車企對自動駕駛的判斷,將會影響其發展的前景。

海外——海外自動駕駛的發展,關注點主要是美國,包括了Waymo的首次外部融資,東京奧運會推遲對日本自動駕駛發展的影響。在疫情影響下,自動駕駛的測試全線暫停,即便是拿到完全無人駕駛測試牌照的Waymo,也一度暫停。

但是,在物流領域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Nuro旗下的完全無人配送車R2獲得了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豁免權,可以在公開道路上行駛,另外,波士頓動力旗下的機器人Atlas與OTTO Motors在倉儲領域的無人化合作,讓我們看到了無人物流系統的未來。

2020年Q1自動駕駛行業最強總結

01 抗疫

在抗疫中,廣泛使用的無人化設備,大多應用在清掃消殺和物資配送兩大領域,這些設備大多以低速的無人車底盤為主,底盤上加裝不同的設備提供不同的服務,如加裝了消毒設備就是消毒機器人、加裝了快遞櫃就是配送機器人、加裝了清掃設備就是清掃機器人等。

抗疫的無人設備中:

根據應用可以分為兩大場景:清掃消殺和物資配送。

根據區域可以分為兩大區域:室內區域和室外區域。

清掃消殺:利用無人設備對環境進行清掃和消殺。

物資配送:利用無人車輛配送防疫物資、快遞、外賣等。

室內清掃和消殺的典型應用案例:

1、各大醫院應用消毒機器人對環境的消毒;

具體場景:隔離病房、ICU、手術室、發熱門診等;

消毒方式:霧化過氧化氫、紫外線消毒、等離子空氣過濾等;

疫情後應用場景:醫院、車站、園區、商場等公關場所;

應用方式:人機結合;

應用目的:減少人員傷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涉及企業:上海鈦米、Yogo機器人、高仙、深蘭科技等;

2020年Q1自動駕駛行業最強總結

室外清掃和消毒的典型應用案例:

1、無人清掃車對結構化道路進行清掃;

具體場景:包括醫院外部、公共區域、街道等;

清掃方式:固定線路的循環清掃;

疫情後應用場景:公共道路、園區道路、街道、路橋等;

應用方式:無人化是趨勢;

應用目的:降本增效、減少環衛工人傷亡;

涉及企業:仙途、高仙、智行者、深蘭科技等。

物資配送的三大應用:1、醫院;2、快遞;3、外賣;

配送物品:藥品、醫護物資等;

物品特點:高度專業的產品、不容出錯,時效要求高;

配送路徑:從藥房到病房、從倉庫到科室;

發展趨勢:人機耦合,或者是管道配送;

應用目的:提高效率、減少物資被汙染;

涉及企業:非夕科技等。

2020年Q1自動駕駛行業最強總結

2、快遞

配送物品:快遞包裹;

物品特點:包裝產品、規格相對統一,時效性不高;

配送路徑:從配送站到用戶小區、辦公樓集中點,尚無法配送入戶;

發展趨勢:人機耦合,或者機器人與配送車配合;

應用目的:緩解配送人力不足,降本增效;

涉及企業:菜鳥、京東、順豐等;

3、外賣

配送物品:快餐、零食、飲料、蛋糕等;

物品特點:時效性、保溫性;

配送路徑:從商店、餐館、士多店到小區、辦公樓集中點,無法配送入戶;

發展趨勢:人機耦合,物流小車負責運輸、外賣員負責交付、處理客戶關係等;

應用目的:緩解配送人力不足、提高配送效率;

涉及企業:美團、白犀牛等;

2020年Q1自動駕駛行業最強總結

小結:

COVID-19新冠病毒的高傳染性,催生了清掃消殺、物資配送的無人化需求,但是,由於現階段的技術發展、運營經驗、基礎設施等原因,在本次疫情中,無人化設備、無人化車輛,尚處於嘗試性階段,並未大規模的投入使用解決問題。

但,提供了一個明確的發展要求,無人化不僅僅是解放人類,更重要的是,應對公共衛生危機。

無論是室內外的清掃消殺,還是室內外的物資配送,在這次疫情中,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驗證,提供了良好的商業化試驗場景,需要做的是,將這種需求發掘並且應用到正常狀態下的生活中,為保護人類安全、提供便利性、提高運作效率、降低成本。

02 融資

2020年Q1融資的主角是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不完全統計,在Q1宣佈融資的公司包括了Pony、馭勢、白犀牛、慧拓智能、MAXIEYE、天津清智等,此外,還有靈動科技、雲鯨智能、擎朗智能等宣佈融資,此外,Momenta、高仙等公司已獲得融資但尚未官宣。

按照細分領域劃分,可以分為室內機器人的擎朗智能、雲鯨智能;清掃消殺的高仙;物資配送的馭勢、白犀牛、靈動科技;商用車ADAS的MAXIEYE、天津清智;RoboTaxi的Pony,礦車自動駕駛的慧拓智能。下面是已經官宣的公司融資情況,及所在細分領域發展前景。

1 室內機器人

擎朗智能

融資情況:2億B輪系列;

投資方:源碼資本、華登資本、上海科創基金;

產品應用市場:服務類機器人,應用於餐飲、醫療等;

成立時間:2010年;團隊規模:300人;CEO:李通;

雲鯨智能

融資情況:B輪近1億;

投資方:字節跳動、源碼資本、盈峰控股;

產品應用市場:家庭清潔;

成立時間:2016年;團隊規模:180人;CEO:張峻彬;

室內機器人發展應用場景:

1、室內清掃——公共場所的商場、機場、車站等;家居場所的家庭清掃

2、室內配送——餐館服務機器人(火鍋店)、酒店服務機器人(星級酒店)

3、醫療配送——各類醫院的醫療物資、藥品等配送;

4、引導服務——機場、銀行、醫院、酒店等引導服務機器人;

室內機器人融資點評:

從Q1的融資情況來看,室內機器人的融資輪次來到了B輪,行業格局漸漸明朗,接下來,可能是產業資本或者場景方資本的加持,加速商業化的進程。

2 物流與配送

馭勢

融資情況:博世戰略投資;

投資方:博世、中金、深創投等;

產品應用市場:機場、廠區等區域物流;

成立時間:2015年;團隊規模:400人左右;CEO:吳甘沙;

2020年Q1自動駕駛行業最強總結

白犀牛

融資情況:老股東加持;

投資方:辰韜資本;

產品應用市場:外賣;

成立時間:2019年;團隊規模:30人左右;CEO:朱磊;

靈動科技

融資情況:B+輪1億+;

投資方:中白產業投資基金領投;

產品應用市場:物流和製造業;

成立時間:2016年;團隊規模:180人;CEO:齊歐;

物流與配送應用場景:

1、快遞的最後一公里,主要是小區、辦公樓、校園等;

2、外賣的最後一公里,主要是辦公樓、校園、小區等;

3、園區的物流系統,主要是運輸型的物流,如大型物流園、機場等;

4、廠區的物流系統,主要是生產型的物流,工廠的生產物資調度、產品歸集等;

物流與配送融資點評:

從Q1的融資情況來看,物流與配送領域,志在廠區和物流場景的公司,馭勢和靈動都來到了B輪,接下來可能就要看資源方的資金進場,加速商業化的進展了。

至於外賣和快遞市場,白犀牛的融資不足以說明問題,畢竟是單一老股東加持,可以認為是給公司更充裕的現金流,更從容的應對疫情的影響。

外賣和快遞的無人配送,菜鳥、美團、順豐等都在耕耘,這類有著強烈戰略需要求的場景方,與初創公司共同合作,如投資和業務合作,或許能更快促進落地。

3 商用車ADAS

智駕科技

融資情況:戰略投資;

投資方:瑞立集團;

產品應用市場:客車、卡車等商用車,乘用車;

成立時間:2016年; 團隊規模:不詳;CEO:周聖研;

清智科技

融資情況:併購,6.6億買55%股份;

投資方:濰柴動力;

產品應用市場:商用車;

成立時間:2016年;團隊規模:150人;CEO:張磊;

2020年Q1自動駕駛行業最強總結

商用車ADAS融資點評:

在Q1,商用車的兩筆融資都來自產業方。其中,濰柴動力6.6億併購55%的清智科技股份,商用車動力系統供應商的瑞立集團戰略投資智駕科技。背後原因在於,由於法規的強制要求,商用車ADAS即將迎來爆發,普及率將會大幅度提升,市場規模明顯增加。

接下來,或許會看到更多的商用車ADAS的公司,得到來自產業方的投資。商用車ADAS必然迎來全面爆發,也給初創公司帶來新的發展機會。

4 RoboTaxi

小馬智行Pony

融資情況:4.62億美元;

投資方:豐田戰略投資4億美元;

產品應用市場:乘用車L4自動駕駛,RoboTaxi;

成立時間:2016年;團隊規模:500人左右 ;CEO:彭軍;

RoboTaxi融資點評:

在Q1,中國RoboTaxi只有一家公司宣佈融資,Pony獲得了日本豐田高達4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創下了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單輪融資記錄。豐田投資中國RoboTaxi公司,這僅僅是一個開端,中國本土的車企尚未完全站隊,上汽與東風投資AutoX僅僅是試水。

接下來,一定會看到中國車企和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戰略合作,也會看到出行平臺與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合作。滴滴自動駕駛的融資,隨著公司股權變更為程維張博持股,軟銀願景的錢應該是要到賬了。2020年的中國RoboTaxi,會有小高潮的出現,主導者必然是車企和產業資本。

2020年Q1自動駕駛行業最強總結

5 礦車自動駕駛

慧拓智能

融資情況:A2輪過億;

投資方:凱輝汽車基金領投;

產品應用市場:礦區;

成立時間:2014年;團隊規模:80餘人;CEO:陳龍;

礦車自動駕駛融資點評:

在2020年Q1,礦車自動駕駛只有一家獲得融資,投資方是有法資背景的凱輝汽車基金。自動駕駛在礦區的應用,在2019年獲得資本的認可,慧託智能、踏歌智行相繼完成多輪融資,易控智駕也獲得首輪融資,並且在礦區獲得認可。

接下來,在2020年,獲得多輪融資的慧託和踏歌,並且在資源方的加持下,需要在商業化端做出表現。礦區是更典型的B端市場,其商務談判過程會更持久,一旦談下也會較為穩固,在融資方面,可能還會看到礦車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完成多輪融資,並且在資源方完成佔坑。

03 量產

自動駕駛的量產,按照SAE的規劃,有車企計劃在2020年進行L3級別的量產,L3級別的ADAS則是在今年會提高普及率。但是,L3級別的量產,在2020年Q1出現了巨大的問號,至於L4級別的量產,無論是乘用車還是商用車,目前還是在準備期。

1 長安量產L3

車型:2020款UNI-T

自動駕駛量產級別:中國首個L3自動駕駛量產;

硬件:5個毫米波雷達、4個環視攝像儀、1個單目、1個DMS、12個超聲波;

供應商:博世、騰訊、華為、地平線;

ADAS高精度地圖 北斗定位系統;

2 奧迪L3量產疑雲

車型:2018款 A8;

自動駕駛量產級別:L3;

硬件:12個超聲波、4個環視攝像頭、4箇中測距雷達、1個長測距雷達、1個前視攝像頭、1個激光雷達(Valeo 4線);

供應商:Mobileye、NVIDIA等;

奧迪官方回應:L3研發歸集到大眾car.software部門。

2020年Q1自動駕駛行業最強總結

3 Zenuity拆分

股東:沃爾沃50:50 Veoneer;

拆分為:L4自動駕駛和ADAS兩家公司;

L4自動駕駛歸沃爾沃 ADAS歸Veoneer;

目的:沃爾沃負責將L4在XC90量產;Veoneer負責將ADAS商業化;

4 圖森未來與採埃孚合作

目標:無人駕駛卡車研發和商業化落地;

硬件: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中央處理器“ZF ProAI”;

目標市場:中國、北美和歐洲;

量產時間表:無;

量產點評:

奧迪L3量產,從奧迪到大眾集團層面,這只是一個官方的說法。作為最先量產L3的車企,將L3的研發上繳到集團,這可以認為是放棄了,團隊也分散到了L2和L4。L2,也就是ADAS,其普及率必然會不斷提升。

至於L4的量產,沃爾沃可能在XC90會有所嘗試,目前,XC90有供給Uber進行L4自動駕駛改裝,沃爾沃在XC90上提供了冗餘系統,滿足L4對安全性的要求。在商用車領域,圖森和採埃孚的合作,是重卡L4自動駕駛初創公司,與傳統供應商的合作,這種合作是互惠互利的。如同另一家重卡L4自動駕駛初創公司智加,和解放成立合資公司摯途一樣,都將推動L4級別重卡自動駕駛的量產。

04 海外

雖然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在Q1成為了融資的主角,但是,海外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發生了具備劃時代意義的事情:

1、Nuro R2獲得美國國家公路安全管理局的豁免可以在公開道路行駛;

2、波士頓動力與OTTO Motors在倉儲領域進行無人搬運合作;

3、Waymo首次外部融資22.5億美元,並推出貨運服務Waymo Via;

1 Nuro R2上路獲批

車型:Nuro R2;

車型特點:無後視鏡、無方向盤、無側視鏡;

傳感器: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等;

用途:配送快遞和外賣;

行駛道路:公開道路;

部署規模:兩年內5000輛;

點評:

無後視鏡、無方向盤、無側視鏡這樣的“三無”車型,為完全無人駕駛而生,R2獲的NHTSA批准上路,解決了無人駕駛汽車路權的問題,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可以合法的上路了,無人物流配送將在美國獲得規模商業化的法律基礎。

目前,在乘用車領域,GM Cruise Orgin也正在申請NHTSA的豁免,這臺完全無人駕駛汽車,同樣沒有方向盤,希望獲得路權,從而為乘用車自動駕駛商業化邁出最重要的一步。

2020年Q1自動駕駛行業最強總結

2 無人倉儲

合作方:波士頓動力+OTTO Motors;

合作目的:倉儲搬運無人化;

合作分工:波士頓動力機器人Atlas搬貨、OTTO的物流小車運貨;

應用場景:物流倉儲、工廠物料車間、大型超市倉庫等;

點評:

物流無人化,包括了倉儲無人化、運輸無人化和配送無人化,倉儲環境是兩個動作:存儲和運輸,就需要兩個設備來完成,從而告別人力搬運。波士頓動力的Atlas負責搬貨,OTTO Motors的物流小車負責運貨,兩者配合,完成倉儲的無人化。

在國內,倉儲無人化更多的是使用AGV,需要大規模的改動或者新建,對倉儲的規劃條件要求非常高,大量的存量倉庫改造需要高昂的成本。波士頓動力+OTTO Motors的方案,提供了一種解決方式,在國內,也應該看到這樣的例子。或者是,人機耦合的例子。

2020年Q1自動駕駛行業最強總結

3 Waymo的新動態

融資:首次外部融資22.5億美元;

估值:300億美元以上;

商業化方向:RoboTaxi、RoboTruck;

商業化產品:Waymo One、Waymo Via;

服務對象:人和物;

合作伙伴:FCA、Jaguar、Nissan-Renault、Lyft;

成立時間:2009 ;團隊規模:1200人左右;CEO:John Krafcik;

公開道路測試里程:超過2000萬英里;

模擬環境測試里程:超過100億英里;

點評:

作為全球自動駕駛領頭羊的Waymo,首次外部融資的意義:1、資本定價;2、激發團隊積極性;3、可能有部分員工出讓老股獲利。估值肯定沒有此前投後予以的1750億美元了,融資可以保證團隊一年多的正常運營。

推出的Waymo Via,進軍貨運市場,與進軍RoboTaxi服務的Waymo One,形成兩大商業化路徑,Waymo在開啟下一個十年的發展——自動駕駛的商業化,繼續引領全球自動駕駛的發展。

在2020年Q1 ,雖然有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但是,自動駕駛致力發展的無人化,在傳染性疫情下,得到了展示商業化應用的機會,堅定了自動駕駛發展的信心。自動駕駛的浪潮,必然不可逆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