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面具會讓我們更人性還是更無情?

戴上面具會讓我們更人性還是更無情?

易容的衝動是人類的本能之一,存在於世界上所有文化中。從非洲大陸到北美因紐特人部落再到大洋洲島嶼,各地的先民都喜歡用爛泥、木頭、骨頭、羽毛及金屬製作面具,用於祈雨乃至超度、祭祀等各種儀式。此外,面具還有各種實際功能:比如在威尼斯面具嘉年華中經常見到的鳥嘴面具,又稱「瘟疫醫生」(medico della peste),因裝有一個長長的鳥喙狀過濾器而聞名。17 世紀,醫生們會戴上這款面具,保護自己免受黑死病的感染。此後,它就成了無形的死亡象徵。

由 DC 漫畫和漫威製作的超級英雄面具時下非常流行,這種面具源於古希臘劇院中誕生的一個概念。當時,演員在表演中會戴上繪有傷心、憤怒或開懷等誇張表情的面具,讓遠處的觀眾也能看到他們所要表達的情緒。如今,面具雖然同樣也有放大情感的作用—— 例如 Joaquin Phoenix 飾演的小丑(Phoenix憑藉該角色斬獲多個獎項)就在臉上塗抹了一個巨大而怪誕的笑容,一個真實人類的笑容 ——然而,它更多地是為了掩飾真實情感,將人類及其真實身份藏匿於妝容、布料或是乳膠面罩之下。反超級英雄電視劇《守望者》(Watchmen)就探討了偽裝對我們的影響 —— 偽裝會帶給我們安全感還是會讓我們逃避不願審視的東西?

戴上面具會讓我們更人性化還是更無情?

戴上面具会让我们更人性还是更无情?

如今,面具已經成為一種十分具有威脅性的象徵,以至於在歐美許多城市,示威遊行中佩戴面具是一種違法行為。去年 10 月,中國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推出了《禁蒙面法》,將佩戴面具列為違法行為。這項禁令與美國捲土重來的三 K 黨行為形成了奇妙的對比:這一團體的成員曾經頭戴面罩掩飾身份,如今卻經常拋頭露面進行活動。

面具可以傳達情感和信息,可以掩飾身份或賦予新的力量,也可以迷惑對方或澄清自我,這些功能歷經千年而不衰。因此,一些年輕的藝術家正在重振這一古老的藝術,創作一系列與時尚相融的怪誕視覺藝術作品。這些面具製作者既是手工藝人,也是表演者,更是自畫像的創作者,他們通過各種方式來詮釋這一媒介,例如創造可重複佩戴、可保存的作品,或是直接在面部創作作品,類似人體藝術。

戴上面具会让我们更人性还是更无情?

左起:Lauren Kalman 奶油色珍珠面罩,

Black Sheepish 假髮編織面具,

Fantich & Young 飾假牙面具,

Joshua Werber 鮮花裝飾面具,

Marguerite Barroux 紗網面具,

Black Sheepish 毛線編織面具,

David Henry Nobody Jr. Resemblage 動態裝飾面具

時尚界對面具的痴迷可追溯到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當時的女性會戴上 Visard 面具,這是一款以絲綢為內襯、黑天鵝絨為面料的橢圓形紙質壓制面具,它不僅是高貴出身的象徵,還有保護皮膚的功效。面具上在眼睛的部位開有小縫,嘴巴的部位縫有一根繩子,繩子上繫著一顆玻璃珠,戴面具的人須用牙齒咬住這顆珠子。這樣巧妙的設計讓面具無須綁上難看的頭帶,卻也封住了佩戴者的嘴,是 16 世紀英格蘭女性獨有的裝扮之一。 如今,時尚面具大多是模特走秀時佩戴的飾物,平時並不會有人佩戴。對一些非常前衛大膽的設計師來說,它是一種戲劇化的工具。紐約設計師 Thom Browne 就非常喜歡用面具來裝點模特造型,如 2014 年秋季時裝秀上的巨大灰色法蘭絨「馬頭」、2019 年春季時裝秀上的仿曲棍球頭盔紅格子面罩等。設計品牌 Maison Margiela 則曾在 2012 年秋季高定時裝秀上用水晶飾滿整個面具。Gucci 創意總監 Alessandro Michele 還曾在 2018 秋季時裝秀上讓模特佩戴針織滑雪面具,並曾在 2019 年秋季時裝秀上讓模特佩戴亮閃閃的 BDSM 式面具及綠色天鵝絨面具,類似伊麗莎白時期的 Visard 面具。2019 年秋季大秀結束後,Michele 曾表示,

「面具是空洞的,卻又如此豐富。」

戴上面具会让我们更人性还是更无情?

布魯克林藝術家 David Henry Nobody Jr. 應該會贊同他這樣的說法。這位藝術家經常會將材料直接貼於面部,創造出一些即時性的生動面具,他使用的材料非常多樣,例如花蕾、Manwich 三明治醬料以及拆解了的粉色玩具敞篷車。此外,還有倫敦東區藝術家 Mariana Fantich 和 Dominic Young。這二位自 2008 年以來就一直保持著合作。Fantich 身穿改造軍裝、頭戴曲棍球面具的照片就是二人共同完成的作品,照片中,Fantich 的面具上飾有數百顆象牙色牙齒,取材於假牙套、人類毛髮和牙齒。二人從編籃技藝、Francis Bacon 肖像畫中的扭曲人體等事物中汲取靈感,Young 表示,他們最開始被這種媒介吸引,

「是因為在儀式慶典的環境中戴面具會讓人感受到毫無保留的隆重和儀式感」。底特律藝術家 Lauren Kalman 喜歡通過改造珠寶來製作面具,她說自己對物體和身體之間的關係非常感興趣。她解釋道,「我的很多作品都會強調嘴部,因為嘴巴既是我們補充營養的器官,也是我們的表達工具,還是一個充滿情慾的部位。」Kalman 改造了珍珠項鍊,仿造穆斯林的 Balaclava 頭套創作了一個珍珠面罩,但是眼框處沒有開縫,表面鑲滿了亮閃閃的奶油色珍珠,美得令人窒息,對此,她說,「優雅的珍珠變得狂野,掩飾人們的面部和身體。」

戴上面具会让我们更人性还是更无情?

左起:Shin Murayama 帽形面具,

Joshua Werber 鮮花裝飾面具,

Lauren Kalman 雕塑面罩,Marguerite Barroux 網紗面具

對於愛爾蘭面具製作者和表演藝術家「Threadstories」來說,佩戴面具的個體是最重要的,這是她奉行的悖論。她說,「這是一種平衡行為。人們仍然需要看清面具背後的面孔。我做的那些沒有明顯或暗示性面部特徵的面具常常會讓觀看者提不起興致。人們對面具背後的人的反應與他們對這種藝術形式的反應是一樣強烈的。」也對,看到一個佈滿紗質藍色獅子鬃毛的面具,或是一個裝點著粉色紗質捲毛翹辮的白色針織面具時,誰不會嚇一跳?

戴上面具会让我们更人性还是更无情?

面具和性別之間的關係,以及某種需要被隱藏的危險想法,也許是催動當下面具時尚復興的原因。在如今這個迷茫的時代,我們居住的星球正處於焦灼之中,我們對性別的預設不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極其不穩定的,這時的我們比以往更想要掩飾自己內心的搖擺不定。加拿大藝術家 Amanda Walker 將自己的探索作品命名為「黑羊一般」(Black Sheepish),創作靈感便是源於對女性身份和蛻變主題的探索。她的作品表達了某種憂愁的情感,面具由一圈圈彩色的編織繩和天然羊毛製成,仿照動物的面部造型,毛茸茸的表面浮現出一個憂傷的微笑,令人感到不安。

正是 Alex Garland 於 2015 年執導的電影《機械姬》(Ex Machina,一部以女機器人 Ava 為主角的反烏托邦科幻片)引發了 Walker 對真實和偽裝的思考。她解釋說,「我的作品是一種情緒的宣洩,表達了我的憤怒和悲傷,以及存在於我內在的緊張感。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但是會保持面具該有的形態,充滿魔力。」於 Walker 而言,面具是一種自我定義的工具:一個可以努力探索自己,而不為人所知的機會。

戴上面具会让我们更人性还是更无情?

攝影:Blommers & Schumm

造型:Haidee Findlay-Levin

編排:Boxuan

戴上面具会让我们更人性还是更无情?戴上面具会让我们更人性还是更无情?
戴上面具会让我们更人性还是更无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