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兩岸都離不開ECFA,哪一方都承擔不起協議中止的代價

全球新冠疫情惡化、中美關係不確定性增加,兩岸民粹對立情緒已由個別、零星式對罵,進入兵團組織作戰模式,兩岸關係進入高風險期。現在大陸疫情明顯趨緩,臺灣也以境外移入為主,隨著臺灣地區領導人新任期就職日逐漸接近,現在是冷靜思考兩岸下一步的時機。

臺媒:兩岸都離不開ECFA,哪一方都承擔不起協議中止的代價

2010年6月29日,時任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重慶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

新冠疫情遲早會受控,緊接而來的“經濟保衛戰”對兩岸來說,都異常艱鉅。更加特殊之處在於,兩岸還面臨10年ECFA屆滿存廢之問。其實,以目前情勢來看,兩岸都離不開ECFA,哪一方都承擔不起協議中止的代價。

疫情對全球產業鏈造成史無前例的衝擊,保生產、保就業、保民生,是全世界都要面臨的突出問題。如果此時ECFA再因政治因素中止、兩岸產業鏈斷裂,不要說對大陸經貿依存度為40%的臺灣,連大陸也不願看到臺資企業雪上加霜,加劇內部經濟困境,這就是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真實寫照。

蔡當局已經向對岸公開釋出訊號,希望10年ECFA屆滿後能夠延續。大陸輿論對ECFA前景則眾說紛紜,各種各樣的消息都有。520將近,兩岸就ECFA存續問題的互動,是否可以成為改善兩岸關係、促成兩岸對話的契機?

至少以目前情勢來看,紅綠之間已經無法回到2016年5月之前那種試探性、拋球式的互動模式了。一方面,當時民共之間確實還有心在兩岸政治基礎的論述上做文章、尋求解套,但隨著北京定調“未完成答卷”,紅綠互動戛然而止。另一方面,蔡英文念茲在茲的“維持現狀”,在今天已經變成臺美準官方關係一馬當先、中美在臺海軍事博弈升級的“現狀”,大陸處理兩岸關係須有新思維、新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