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我們離婚吧,不要繼續以逃避的方式一拖再拖


疫情後我們離婚吧,不要繼續以逃避的方式一拖再拖



兩個月前,我在《南方都市報》刊發了一篇專欄文章,《被迫在家的日子,重新發現與接納家庭的愛》,其中寫道:


“對於陷入“橡皮婚姻”但又不甘的人來說,可利用這段難得的相處時間,嘗試重新營造和建立親密的伴侶關係;而早已對關係“死心”的人,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認真思考接下來該怎樣結束,而不要繼續以逃避的方式一拖再拖。”


隨著疫情逐漸被控制,各項社會功能漸漸蹈入正軌,一些城市民政系統婚姻登記機構預約等待離婚的夫婦開始排起了長隊,像上海的預約離婚已經排到一個月後。


從現象上看,這些疫情還未散盡就迫不及待離婚的夫婦,主要就是那些無法挽回的橡皮婚姻。


根據相關調查,中國社會橡皮婚姻的比例不容小覷,超過一半的婚姻都陷入橡皮婚姻的泥潭。所謂橡皮婚姻,簡單地說就是徒有婚姻之名,早已沒有婚姻之實的空殼婚姻。


眾所周知,婚姻首先是男女締結的一種法律關係,從心理學角度,婚姻同時也是一種親密關係。婚姻之名,指的就是既存婚姻這種法律關係,法律保障婚姻關係中的男女享有經濟、性的權利和義務。婚姻之實,指的就是婚姻中的男女應該建立並維繫親密關係,彼此依戀,相濡以沫。


橡皮婚姻實質上就是沒有,或者喪失掉親密關係的婚姻關係。陷入橡皮婚姻的夫婦,彼此之間沒有了關心,沒有了交流,也沒有了性愛,更沒有了依戀,只有婚姻的法律形式把兩人勉強維繫在一個家庭之中。


通常來說,陷入橡皮婚姻的夫婦囿於種種因素暫時沒有選擇離婚,這些因素包括孩子、經濟、財產、虛榮等等的糾結纏繞而難以決策。這些橡皮婚姻中的夫婦,其中許多早已分居或隱形分居,維繫著微妙的婚姻名分,雙方或者其中一方在隱忍。


但是,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破了許多維繫著微妙名分的婚姻關係的平衡,夫婦倆不得不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朝夕相處。例如,習慣了用工作忙作為逃避婚姻藉口的夫婦,再也無法偽裝下去了。再例如,心照不宣各有各情人關係的夫婦,疫控期間雙方都沒有機會再約情人,只能天天冤家聚首。


如果瀕臨橡皮婚姻,其中一方或者雙方都有不甘的夫婦,在疫控期間不得不居家隔離,有了朝夕相處的大把機會,那麼,那麼在一方或雙方的努力下,甚至只是在不經意的情形下,增進了彼此交流溝通的機會,互相嘗試著重新瞭解、接納對方,那麼原本瀕臨橡皮婚姻的夫婦,完全可能在疫控期間重建親密關係,脫離橡皮婚姻的泥潭。


可是另一些雙方都早已死心的橡皮婚姻夫婦,疫控期間不得不湊到一起,進一步增加彼此的罅隙,原本隱忍的怨懟忍無可忍宣洩出來,懶得衝突變成了激烈的衝突。對這樣的夫婦來說,多朝夕相處一天,就多一天的煎熬或折磨。那麼,隨著民政部門復工,預約離婚啟動,他們恐怕就會迫不及待地尋求離婚。


所以,無論是在疫控期間和好如初的原本瀕臨橡皮婚姻的夫婦,還是在疫控期間終於不堪忍受衝破婚姻樊籠的夫婦,都值得祝福。


道理其實並不複雜。離婚雖然在傳統觀念裡是負面的,“寧拆十座廟,不拆一對婚”。但是,離婚在現代文明的觀念裡是傾向積極的,特別對於女性而言尤其如此。婚姻作為法律保障的個人權利,既包括結婚自由,也包括離婚自由,一對男女無論是決定結婚、維繫婚姻、離婚,都不會受到壓力,不會受到非議,結婚才是個人的權利。如果一對男女決定結婚受到鼓勵和祝福,決定離婚卻受到非議和壓力,那麼結婚就不再是權利,而是一種義務。


當然,疫情還沒有結束,民政部門的婚姻登記工作職能也未完全恢復,出現預約排隊離婚現象不足為奇,不必感到費解。即使大數據統計顯示疫情後離婚率顯著高於疫情前,也不必大驚小怪,糟糕的橡皮婚姻如果實在無法和好,離婚對夫婦雙方都不啻是禮物。


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市井財經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