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看到骨頭裡,曾國藩《冰鑑》太神了,企業領導用來選拔人才

看人看到骨頭裡,曾國藩《冰鑑》太神了,企業領導用來選拔人才

俗話說:“去掉稻穀的外殼,就是沒有多大用途的穀糠,但稻穀的精華——米,仍然存在著,不會因外殼磨損而丟失。”這個精華,用在人身上,就是一個人的內在精神狀態。

俗話又說:“山嶽表面的泥土雖然經常脫落流失,但它卻不會倒塌破碎,因為它的主體部分是硬如鋼鐵的岩石,不會被風吹雨打去。”這裡所說的“鎮石”,相當於一個人身上最堅硬的部分——骨骼。

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主要集中在他的兩隻眼睛裡;一個人的骨骼豐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張面孔上。像工人、農民、商人、軍士等各類人員,既要看他們的內在精神狀態,又要考察他們的體勢情態。

看人看到骨頭裡,曾國藩《冰鑑》太神了,企業領導用來選拔人才

作為以文為主的讀書人,主要看他們的精神狀態和骨骼豐俊與否。精神和骨骼就像兩扇大門,命運就像深藏於內的各種寶藏物品,察看人們的精神和骨骼,就相當於去打開兩扇大門。門打開之後,自然可以發現裡面的寶藏物品,從而測知人的氣質了。兩扇大門——精神和骨骼,是觀人的第一要訣。

人逢喜事精神爽,但這裡所論的“神”,不會因人一時的喜怒哀樂而發生大的變化。貌有美醜,膚色有黑白,但這些都不會影響“神”的外觀,換句話說,“神”有一種穿透力,能透過人外貌的干擾而表現出來。

看人看到骨頭裡,曾國藩《冰鑑》太神了,企業領導用來選拔人才

比如人們常說“某某有藝術家的氣質”,這種氣質,不會因他的髮型、衣著等外貌的改變而完全消失。氣質,是“神”的構成之一。

江忠源,字常孺,號岷樵,湖南新寧人。他本是讀書人,後成為湘軍中很有代表性的文人勇將。1848年,江忠源開始辦團練,比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金田起義還早三年,而曾國藩也是1853年才開始辦團練的。

江忠源辦團練,是為鎮壓新寧縣的青蓮教起義。青蓮教首領雷再浩率眾起事,江忠源率鄉里團練,一役即將雷再浩剿滅。由此江忠源授七品知縣,往浙江任職。

江忠源本在湖南偏僻山中讀書,因參加科舉考試到了北京,以同鄉晚輩的身份去拜見曾國藩。見面後,兩人談得很投機,曾國藩也賞識江忠源的才華。江忠源告辭時,曾國藩目不轉睛地看著他離去,直到他走出門外。

看人看到骨頭裡,曾國藩《冰鑑》太神了,企業領導用來選拔人才

曾國藩對左右人說:“這個人將來會立名天下,可惜會悲壯盡節而死。”

太平軍在廣西起義後,1852年,江忠源帶兵進駐廣西,奔赴廣西副都統烏蘭泰帳下,準備狙擊節節勝利的太平軍。曾國藩知道後,從北京給江忠源寫信,堅決反對他投筆從戎,認為他投筆從戎“則非所宜”。

他還動員朋友勸阻江忠源,認為“團練防守”即為文人本分,他率兵去廣西,就是“大節已虧”。曾國藩為什麼要堅決反對江忠源投筆從戎,旁人以為是他“愛人以德”,不願文員奪武,但是否與他認為江忠源“會悲壯盡節而死”有關呢?可惜曾國藩未在書信、日記中提及此事。

看人看到骨頭裡,曾國藩《冰鑑》太神了,企業領導用來選拔人才

江忠源與太平軍的第一次作戰就大獲成功。他率軍在廣西蓑衣渡設伏,重創太平軍,太平軍早期領袖南王馮雲山即犧牲於此役。江忠源因此以善帶兵而名聞朝廷。隨即,江忠源乘勝追擊,連戰連捷,聲名顯赫,終由七品知縣迅速升遷至安徽巡撫。

1854年,太平天國勇將、翼王石達開率兵迎戰曾國藩湘軍。江忠源防守廬州,被太平軍圍困,城破,江忠源苦戰力竭,溺水而死。

曾國藩是根據什麼來判斷江忠源會“立名天下,當悲壯盡節而死”,現在已無從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注視良久,肯定與察神有關,“文人先觀神骨”意義非常。

看人看到骨頭裡,曾國藩《冰鑑》太神了,企業領導用來選拔人才

任何一位領導人,在考察人物方面都有其獨特的稟賦。不如此,不足以成就大事。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領導人必須會鑑別人才,然後才能組建強有力的核心首腦集團,帶領社團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縱觀古今人物,身為團體領導人,唯有曾國藩留下了一套鑑別人才的非常系統的學問——《冰鑑》。唐代的袁天罡,宋代的陳摶,都是鑑別人物的高手,但他們都不是世俗中人,偏僧偏道,遊于山水之間,過著神仙般的生活。而曾國藩秉承“兼善天下”的思想,卻從未打算要歸隱山林。他祖父也是鼓勵他要竭盡血誠效忠朝廷的。

看人看到骨頭裡,曾國藩《冰鑑》太神了,企業領導用來選拔人才

曾國藩這套鑑別人才的學問,影響不小,與民間流傳的相學也區別甚大。相學是靜態考察,易流於機械主義,而且宣揚命運天授思想,看不到個人努力的作用,還從面相中定人一生富貴。

人的富貴榮華,受家庭、歷史條件、個人奮鬥等多種因素影響,僅憑相貌來定,少掉了許多依據,也違反了科學規律。

曾國藩鑑別人才,一個核心思想是從他的相貌、言語、行動特徵來考察其思維和做事的方法,從而判斷他才能的大小,以此確定他適合擔任什麼工作,結果如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