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這句話出自明末曹學佺,講述的是一位屠夫為救一名秀才,當街打死了皇親家的狗,後秀才迫於皇親的威逼利誘,收受皇親錢財,反過來翻供,“表示與鬥犬為友,那天正在與鬥犬嬉戲”,屠夫惡向膽邊生,殺死鬥犬。後曹學佺剛正不阿,還屠夫清白,重判秀才,革除其功名。有感而發,寫下了這句千古佳句。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我們一方面為曹學佺的剛正較好,另一方面也為這個農夫與蛇的故事,感到深思。時至今日,這樣的故事,依然在我們的身邊上演,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近年來,不時見諸報端的社會熱點,譬如重慶的公交墜江案,各地輪番上演的搶奪方向盤事件,地鐵搶座事件,時不時的在刺痛大眾的神經。讓我們路人甲習慣了冷眼旁觀,見怪不怪。進而,各地的扶不起,不敢扶事件的接連發生。我們一方面感嘆社會道德的滑坡,另一方面又感到力不從心,不知如何是好。我們在感嘆,是老人變壞了,還是壞人變老了。本是普通的勞動大眾,販夫走卒,淳樸的代名詞,一改本來面目,讓人詫異,更讓人痛心疾首。

那麼,面對這樣那樣的事件,作為普通人的我們,究竟該怎麼辦呢?是聽之任之,還是保持初心,又或者因時而異,便宜行事呢?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魯迅先生曾經講過,真的勇士,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敢於面對淋漓的鮮血。或許,從學校進入到社會,經歷生活的磨礪,我們終於看清了生活的本來面目,瞭解了生活的真相,生活本就如此。“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說的也只是生活中的偶然現象。屠狗輩也好,讀書人也罷,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曹學佺先生的感慨也只是個別現象,沒有標籤。當我們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仍然熱愛生活,才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有的態度和認知。

在這裡,我也發出呼籲,希望在以後的生活裡,我們每個人,碰到類似事情的時候,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能夠力所能及的幫助他人,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中的一粒微塵,我們每個人做一點點,社會就能前進一大步。不需要唱高調,保護自己,力所能及,舉手之勞。幫助他人,快樂自己。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