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重口味、快餐化的时代

前段时间朋友分享了一篇文章,说是近三十年来,国人的饮食变得越来越重口味了,与之带来的疾病也越来越多。

想想也是,饭店里那些明星菜色,大多是高盐、高油或者过辣的,再加上街头巷尾的烧烤、煎炸食品,重口味明显占据了饮食界大半江山。你说要去找个清淡素雅点的餐厅搓一顿,反而是个高消费了。

我们还是挺清楚这些重口味食物并不健康,却总是抵挡不住它们的诱惑。甜食让我们感觉快乐、辣味带给我们刺激、油炸食品则天生符合人类的口感。看到大家都这么吃,自己也就从了,而且每天工作这么辛苦,总得让我满足点口腹之欲吧。

生活在重口味、快餐化的时代

敢问你今天吃了么?

快餐化是另一个趋势,本来快餐的特征在于实惠和便捷,前者会占更多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快餐的价格没有那么敏感了,倒是便捷性被演绎到了极致。手机下单,送餐上门,几分钟吃完,再垃圾一扔,这个进食流程就结束了。那些坐办公室的人,完全可以做到从上班到下班,屁股离开椅子不超过十分钟。有时候想想,这样的生活模式,跟那些被关在笼子里,用所谓科学方式喂养的鸡啊猪啊,也没太大差别。

除了糟蹋自己身体,不妨再看看精神食粮方面。现在短视频特别火吧,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内容多、够新奇;二是时间短、切换方便。网上看剧也会有类似情况,很多人用倍速看或者看一段往前拉一段。还有喜欢玩游戏的朋友估计能感受到,以前流行长剧情的游戏,现在大家都玩那种几分钟一局的即时战斗。

同样是在追求快速和刺激,可以说在精神娱乐领域,我们也是处在一个重口味、快餐化的时代。

作为一种时代特征,确实存在某些不可抗力的。社会发展快,就意味着变化快、竞争多、压力大,然后我们的生活模式就被胁迫着发生了变化。适应这种变化,其实是我们天生的能力,生物进化就是靠优胜略汰嘛。

但是我们被社会大潮推着走的时候,是不是忽视了另外一种能力,那就是平衡。跟游泳一样,手忙脚乱只是在迅速消耗体力,先保持平衡,再选择顺流而下,才可能比别人游得更远。

在新闻上时不时会有报道,某某精英过劳死了。撇开公司制度之类问题,就当事人自己而言,肯定也觉得这个工作量是不致命的,但是身体却吃不消了。这也算是一种典型的,不懂得掌握好自己生活平衡的例子。

在一些问答平台上,有关心理方面的问题,想知道怎么解决焦虑状态占了很大比例。我们焦虑的原因比较好理解,基本上可以归结于对未来的不可控。这点本来就是现实的生活逻辑,当前有竞争也有压力,未来有希望也有变化。

一定程度的焦虑心态也属于我们前进的动力,想想看原始社会那些幸存的祖先们,肯定是有焦虑感,随时担心生存问题的人。

只是当我们害怕焦虑并且急于寻找某种方式解决焦虑的时候,可能没意识到,这本身也是一种焦虑,这样就很容易进入恶性循环。

修行的人通常讲究身心合一,普通人也不容易感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不过生理和心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我们却可以体会到。当你生活中感觉需要改善的时候,不妨生理和心理一起改善。

比如从饮食开始,选择健康的清淡的,然后保持有规律的运动和休息。当我们身体状态变好的之后,精神上也容易感受到愉悦,以及能承受更多压力。再不济,你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发发朋友圈,也是种精神享受。

同样心理也会影响生理,很多医疗案例都表明,心态好的人恢复得更快。如果跟年轻人说凡事看开点,其实属于容易听懂,却很难做到。不过在精神娱乐方面,那些短时间的刺激抚慰不了长时间的焦虑,不妨试试培养一些可以持续发展的爱好。当然,如果你能把学习、运动、或者工作当成爱好,那境界也是杠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