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就忘?不要总怪你的记忆力,试试这3个方法

读完就忘?不要总怪你的记忆力,试试这3个方法

最近经常可以听到的一句感慨是:哎,记忆力不如从前了。想想好像说的很对,小时候的我们似乎都记忆力惊人,听几遍就可以背下来一首唐诗;看完一本小说、电视剧,可以跟小伙伴讨论很多细节;我们甚至充当大人的备忘录,提醒他们什么东西放在了什么地方。

现在呢?永远记不住自己刚刚设置好的密码,每次从超市回来都发现少买了一样,更搞笑的是,特意把东西放到一个特别的地方,结果东西和地方都忘了;好不容易读完一本书,转眼就想不起来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

的确,如果没有经过特别的训练,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的记忆能力确实是在下降的。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的智力理论,记忆力属于流体智力,和先天因素关系较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随着年龄减退;但是我们的晶体智力也就是理解力、判断力和联想力却是可以一直发展的。

成年人的学习,不应该再依赖于你先天的记忆力,而是要用你已经具备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来储存和消化知识。

下次开始读一本书时,不妨试试这三个方法:

读完就忘?不要总怪你的记忆力,试试这3个方法

第一步:带着问题读书

读一本书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想从这本书中得到什么?要非常具体的写出来,比如:

1) 我想通过读这本书学习如何提升阅读速度

2) 我想让我的读书笔记重点清晰,且更有条理

3) 我想将书中知识转化成为具体行动

如果一本书,你都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仅仅是因为“大家都在读”“大家都说好那我也应该读”,那你最好再考虑下是否有读的必要。

当然了,如果是因为对这本书了解不够而说不上来,我们是可以先看看序言、目录、封面推荐等内容了解下它大致在讲什么,再去回答这几个问题。

带着问题读书代表着你在主动思考,主动从书中去获取信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就像你主动追求的女神或者男神,必定会倍加珍惜,印象深刻。

读完就忘?不要总怪你的记忆力,试试这3个方法

第二步:一边找答案,一边做笔记

一定要在书上做标记,标记那些你关心的内容。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建议我们,一定不要心疼你的书,要舍得在书上各种下笔,甚至一定要把书弄脏。

想想你前面列的阅读目标,当你找到答案时就可以画下来;书中还有一些很打动你的地方,也可以画出来;书中里给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不一致,说明这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也可以先画出来。

标记过的部分可以用折页或者便签的方式标记起来,方便下次浏览。

记笔记和做标记通常是一起的,记录下当时你的思考和感受。以前我总是将写笔记看做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总是感觉要工工整整的记下来,但是实际上这种强迫症会让你丢掉很多灵光乍现的时刻。而且,你更不用担心自己没得写,哪怕从“这段很棒”这种开始写,你会发现记笔记这个过程本身就会促使你不断产生新的思考。

读完一本书一定要整理和总结,这个步骤是升华的过程。纸质笔记、思维导图都是不错的方式。个人尤其推荐思维导图,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结构,建立逻辑框架。很多手机端的app制作思维导图非常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记。

读完就忘?不要总怪你的记忆力,试试这3个方法

第三步:进行有意义的重复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几乎是在我们合上书的一瞬间就开始了,如果不金西行巩固,遗忘就是一件会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

我们现在依然记得很多学生时代的知识,那些冗长的文言文,复杂的公式定理,它们并不比我们现在读书时看到的知识容易,只是因为我们经历了一遍又一遍的学习、练习、应用,才可以牢固的保存在你的长时记忆中。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重复读不代表机械的重复。有实验证明,一遍一遍的浏览是最低效的复习方式。每一次重复的意义在于你要主动的加强知识和自己的联系,比如,合上书本,让大脑主动去回想书中都有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对于你有什么启发。比如你读了《沟通的艺术》,你用“知觉核检”用在了和同事的沟通中,成功克制了自己的怒气,理智冷静的指出问题所在并且推动了问题的解决,相信你一定不会再忘记这部分内容。

说到底,那些暂时用不上的,忘记就让它忘记吧。把书中有用的内容读成自己的,就不会容易忘记。帮你留住知识的也不是单纯的记忆力,而是你赋予它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