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這部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到底講了什麼故事

往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帶有很強的美國和西方中心論的意識形態。細究奧斯卡評委們的組成,一方面,演員佔據大頭;另一方面,白人

盎格魯-撒克遜種族佔據絕對主力。

他們所關注的題材,和普通中國人的觀影口味往往大相徑庭。

不過,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有點不一樣。

因為,這部電影堪稱是10年來對吃瓜群眾最友好的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

《綠皮書》這部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到底講了什麼故事

片名“綠皮書”(The Green Book)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一本“黑人出行攻略”。

《綠皮書》這部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到底講了什麼故事

故事圍繞著脾氣暴躁的酒吧保安 Tony 與著名的黑人天才鋼琴家 Don 展開。

Don是一位受過精英教育的頂尖黑人音樂家,對於生活的所有細節極為挑剔。 他想在歧視嚴重的南區得到保護,他僱傭了Tony。

《綠皮書》這部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到底講了什麼故事

於是各自的特長使他們踏上了同一段旅途,而最終促成他們友誼的,卻是他們共同的孤獨。

Don 在精緻龜毛的表象下,默默為無人理解、不被接受而感到痛苦;Tony 看似粗魯樂天,實則渴望美好,並被貧窮的現實深深束縛。

《綠皮書》這部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到底講了什麼故事

兩個人的博弈也不動聲色地展開。你退一步、我進一步,在彼此的世界觀裡互相試探。階級、種族、受教育的差異以及一路囧途的麻煩讓此片笑料百出。

Tony 也從一開始對黑人存在偏見,慢慢被這位藝術家的才華與風度所折服。

Don原本也看不上司機各種言行舉止,但最終也被對方的真誠和善良感動,開始向對方敞開心扉。

兩人,時而像一對父子

黑人音樂家教導白人大老粗要講禮貌,不要每句話都帶髒字。

時而又似一對師生

白人司機寫家信時,經常詞窮,黑人音樂家出口成章,寫出來的文字讓白人老婆看到熱淚盈眶。

《綠皮書》這部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到底講了什麼故事
The distance between us is breaking my spirit.我倆之間相隔萬里,讓我心碎不已My time and experiences without you are meaningless to me.沒有你陪我渡過這段時光,一切都顯得毫無意義Falling in love with you was easiest thing I have ever done.當年愛上你,是我所做過的所有事情中,最容易的一件。I would count the hours,minutes and seconds until you are in my arms每時,每分,每秒,我都在心中倒數與你重新相會的時間。

Don憑藉自己的音樂才華獲取到白人的上流社會人流的青睞,於是這場巡迴演出的目的不是為了討好那些上流階級,而是用自己的音樂去打動普通白人,打動美國,獲取到真正的認可。

現實是殘酷的,當西裝革履的Don出現在酒館,旅館,服裝店,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欺負,打罵,只能靠以暴制暴的Tony把他解救出來。

換衣間是廚房裡多餘的雜物間,不允許在高檔的酒店大廳吃飯,即使所有在那吃飯的人都是他的觀眾。

種種所有,即使他的音樂受到白人的認可,那也僅是音樂而已,在這黑色皮囊下,整個人的本質還是被定義為和其他“黑鬼”一樣的。不管他怎麼有才華,怎麼優雅,都自始至終都得不到大眾的認可。

在髒亂差的路邊旅館裡,享受獨自喝酒的Don坐在院子裡與其他聚在一起玩的黑人格格不入,第一次是零交流,也許對自己種族的人還有著一絲鄙夷和不屑。

《綠皮書》這部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到底講了什麼故事

一家農場的路邊停車,炎炎夏日下埋頭工作的黑人們和拿著帕巾靠在車邊的Don形成明顯對比,奴隸們像看怪胎一般地看著這位有白人服侍的黑人音樂家,讓他頗為無奈和尷尬,心裡五味雜陳,我相信更多的是同情和堅定自己走下去的路。

《綠皮書》這部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到底講了什麼故事

的確,在那個年代,品味、財富、禮儀、教育程度能做到像他這樣的黑人實在是鳳毛麟角。身份認同深深困擾著他,令Don 備感孤獨。

綠皮書就是這麼一部電影,它站在了歷史的十字路口,把黑白歧視作為電影的重要衝突,舉重若輕地把冷漠歧視和溫柔相待雜糅,讓摩擦的火花取暖自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