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中出場就批評官家,還傳皇后八卦的鐵憨憨韓琦是什麼來頭?

官家認證的頭號鐵憨憨,簡稱頭鐵——韓琦

清平樂中出場就批評官家,還傳皇后八卦的鐵憨憨韓琦是什麼來頭?

能言敢諫,性情剛直是韓琦最大的標籤,韓琦做諫官三年,便有“凡事有不便,未嘗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紀綱、親忠直、遠邪佞為急,前後七十餘疏”的美譽記錄,其中以一日參到4為宰相而為人所津津樂道,是為著名的“片紙落去四宰執”。

寶元元年(1038年),災異頻發,大批百姓流離失所,而當時的宰相王隨、陳堯佐及參知政事韓億、石中立四人卻無力解決,尸位素餐。韓琦上書《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痛斥四人庸碌無能,如果“坐付庸臣恣其毀壞”,大宋八十年基業將一朝葬送,結果四人同日被罷職,也就是“片紙落去四宰執”的由來。

韓琦時常因為性情剛直、能言敢諫而得罪人,後來官至樞密使,主管軍事,但在軍國大事上卻依舊指陳其實,很多官員為此不悅,然而仁宗趙禎卻非常賞識韓琦,為韓琦辯解說“韓琦性直”。

西夏御邊,不撞南牆不回頭

清平樂中出場就批評官家,還傳皇后八卦的鐵憨憨韓琦是什麼來頭?

韓琦和范仲淹雖然被並稱為“韓範”,私下也是相交非常好的,但是兩人在西夏御邊,也就是“韓範”名頭還未打響之時卻是有很大的意見分歧。

康定元年(1040年)李元昊大舉圍攻延州,三川口一戰守將劉平、石元孫兵敗被俘,西夏狼煙烽起。韓琦大膽舉薦因為“薦引朋黨”而被貶黜的范仲淹,上書仁宗“若涉朋比,誤國家事,當族”。

朝廷任命韓琦與范仲淹為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充當安撫使夏竦的副手 。韓琦主持涇原路,范仲淹主持鄜延路。然而三人意見相左。

范仲淹主守,韓琦主攻,夏竦難以決斷,派韓琦、尹洙進京,仁宗決定一舉殲滅李元昊,主張主動進攻,並定期於慶曆元年(1041年)正月進攻。在范仲淹的強烈諫言下才改成春暖。

李元昊做為西夏的開國皇帝,是相當難纏的,當時的宋朝普遍樂觀,只有范仲淹深為憂慮。慶曆元年春,李元昊為主動進攻尋找機會,詐和,為韓琦識破“無約而請和者,謀也”。

二月李元昊攻渭州,韓琦派遣任福為大將,命令他們繞到夏軍背後,可戰則戰,不可戰則據險設伏,截其歸路,並再三叮囑:“苟違節度,雖有功,亦斬。”

任福打了小勝仗便貪功冒進,忘記了韓琦的叮囑,結果好水川一戰,宋軍再度大敗,任福本人戰死,軍隊死傷無數。

韓琦自此才信服范仲淹,採取守勢,兩人合作無間,被西夏忌憚,並稱為“韓範”。西夏雖然多次戰勝,但國力弱小,最終還是走向宋夏和談。

慶曆新政,孤掌難鳴

清平樂中出場就批評官家,還傳皇后八卦的鐵憨憨韓琦是什麼來頭?

邊陲戰事稍歇,韓琦和范仲淹入朝為參政大臣,一時仁宗治下,名臣薈萃,轟轟烈烈的慶曆新政開始了。在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為首的大臣領導下,慶曆新政剛開始就遭遇了很多破折。

變法觸動了很多舊官僚的利益,許多官員或上書,或發動輿論攻擊范仲淹等人朋黨,夏竦也乘機發難模仿富弼的筆跡,誣衊富弼欲行伊霍之事,私撰廢立詔草。仁宗雖然不信,但范仲淹深感惶恐,時邊事再起,范仲淹請求外出巡守,仁宗任命為陝西、河東宣撫使。

同年八月,富弼也被貶黜出京。在富弼、范仲淹等人都被貶黜出京,遠離政治舞臺的情況下,韓琦卻依舊對軍政大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更難以為繼的是修築洛水城的事情,讓歐陽修、范仲淹和韓琦、尹洙分成兩派,朝廷革新派幾乎形成激烈的黨爭。

仁宗雖然極力維護卻也難以違背群臣意見,最終韓琦和歐陽修也被遠放地方,慶曆新政驟然而止。

恩怨糾葛,東華昌名方為好男兒

清平樂中出場就批評官家,還傳皇后八卦的鐵憨憨韓琦是什麼來頭?

洛水城事件還牽扯了一位名將狄青,實際上狄青雖然是被文官逼迫,導致被排擠出中央,最終鬱鬱而終。但實際上早期狄青還是和文官集團聯繫非常緊密的。

狄青的確是從行伍出身,但如果沒有遇到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尹洙,無論狄青多麼勇猛,最終的下場也只會是戰死沙場罷了。因為尹洙的賞識,狄青成功結識了生命中更為重要的貴人和恩師--范仲淹,以及恩怨糾葛的韓琦。

范仲淹對狄青是非常器重的,還鼓勵狄青多讀書,掌握軍事歷史知識,能夠成為文武雙全、獨當一面的人才。然而做為小人物的不幸,在黨爭面前,狄青也不得不站隊了。

尹洙、韓琦和范仲淹原本都是慶曆新政的領袖人物,原本算是一夥,但是因為洛水城事件產生了分歧,最終分道揚鑣。而韓琦是出了名的強硬頭鐵,因此為了破壞范仲淹的修城計劃,韓琦選擇了尹洙的手下狄青來抓捕劉滬,在驚動了仁宗的情況下甚至差點殺掉劉滬。

當時還不是位居樞密使大員的狄青,實際上沒有太多選擇,得罪韓琦還是得罪范仲淹?很多人拿狄青的這件事來黑,實際上都是上帝視角,人無完人,更何況現官不如現管,范仲淹當時在這件事情上也是左右為難的。原本范仲淹和韓琦都是親密戰友,慶曆新政以及防禦西夏的時候都是同生共死的戰友。

因此,實際上狄青沒有太多選擇,更何況狄青從一個小兵成長到一方大員,自然珍惜其中的來之不易,但顯然秋後算賬上,做為武將的狄青成為背上最重黑鍋的人。

而且,令狄青耿耿於懷的是,狄青為韓琦一派做了這件大事,卻並沒有真正入了韓琦的眼。韓琦雖然和范仲淹決裂,卻也看不起狄青,不過這也是有宋一朝文官看不起武將的通病。

韓琦做為皇帝的特使查到狄青的兄弟焦用貪汙,狄青說焦用是有軍功的好男兒,想求情,結果被韓琦以“東華唱名者放為好男兒”拒絕,並且斬首了焦用。自此狄青又和韓琦也決裂。

實際上,狄青陷入黨爭之後,沒有背景和勢力,就只能陷入無止境的被利用和拋棄,想要左右逢源,武將的身份又難以令人信任,於是宋朝第一名將,最終在文彥博等文人的排擠中鬱鬱而終。

兩朝顧命,定策元勳

清平樂中出場就批評官家,還傳皇后八卦的鐵憨憨韓琦是什麼來頭?

實際上韓琦一生是非常精彩和複雜的,其最大的功勞還是在保證朝廷安穩,權利過渡交接上面。作為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元老,韓琦順利的讓新皇登基,權利和平交接,因此韓琦死後神宗親自為韓琦撰寫了“兩朝顧命,定策元勳”八個大字表彰紀念韓琦。

韓琦和曹皇后也是老搭檔了,仁宗去世,英宗繼位,曹皇后成為曹太后垂簾聽政,一度也因為權利和內侍大臣等產生矛盾。曹皇后甚至還策劃過換皇帝的計劃,最終在韓琦主動為之轉圜,化解誤會之後,贏得母孝子慈的局面。英宗親政,體弱多病,韓琦力勸英宗早立太子,神宗繼位,韓琦也出力頗多,也因此才會被神宗寫下“兩朝顧命,定策元勳”八個大字。

韓琦一生忠於國家,無愧名臣,同時代的范仲淹、歐陽修、富弼等人也非奸邪小人,只不過政見不同,孰是孰非,也不過是後人評說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