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吟閣】艾香飄遠清明餜

【風吟閣】艾香飄遠清明餜

【風吟閣】艾香飄遠清明餜

【風吟閣】艾香飄遠清明餜


艾香飄遠清明餜


疫情已基本結束,城市也逐漸按下重啟鍵,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也到了,又可以吃到艾葉香撲鼻的清明餜了!

週日,姐妹仨約好了帶著孩子,一起回到江山鄉下老家包清明餜去。

清明餜是傳統的祭祖物品,其香味主要來自於一種叫艾的植物。艾葉不但可以添香,還有藥用價值。據《本草綱目》載:艾葉生則微苦太辛,熟則微辛太苦,生溫熟熱,純陽也。可以取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陽。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溼,轉肅殺之氣為融和。炙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痾之人為康泰,其功亦大矣。

【風吟閣】艾香飄遠清明餜

小時候,因為愛吃清明餜,所以採摘艾葉也是一件快樂的事。三四月間正是採食艾葉的好時節,放學後,披著暖暖的太陽,和鄰居家的小孩三三兩兩的,挽著精緻的竹籃,來到田間小路、小溪邊採摘清香的艾葉,當摘滿一籃時,便盤膝坐在草地上,或乾脆躺在綠色中,深嗅著綠草和泥土的芳香,感覺美美的,待到夜暮降臨才匆匆趕回家。晚上,聞著手裡彌留的獨特艾香,美美地入睡,連夢都是香甜的。

清明餜的製作工序很複雜:梗米和糯米按照比例磨好,和好;加上切碎的艾葉,攪拌,做成初步的麵糰;然後用水把米粉弄勻,再做成一個個,蒸熟之後放石臼裡搗。當然這些都是由能幹的媽媽來完成的。我們負責最快樂也最簡單的一道工序——包餜子。

陽光燦爛的午後,一家人圍著八仙桌,一邊聽爸爸講故事,一邊嘰嘰喳喳地包餜子。餜子有各種各樣的形狀:三角形的,餃子形的,圓形的,我特別喜歡包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小狗、小雞、小豬等。“清明鳥”是不可缺少的,圓圓的鳥窩裡,栩栩如生的鳥媽媽正孵著幾個圓圓的鳥蛋,十分有趣。清明餜裡面的餡很講究,條件好的人家更是花樣繁多,餜子裡有豆腐乾、菜根、春筍、榨菜、肉絲等,也有芝麻餡的、豆沙餡的。

【風吟閣】艾香飄遠清明餜

慢慢長大後,離家遠了,做清明餜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但是每年的清明時節,爸爸媽媽都會問:“要不要回家包清明餜?”如果沒時間回去,他們會送來親手做的清明餜。每每看到艾香撲鼻的清明餜,感覺分外親切,總被濃濃的親情和純純的鄉情所包圍。

在都市的飯店裡,清明餜也是一種常見的早點,一般都把艾葉曬乾了和麵團,但是香味不夠濃,沒有家鄉的味道。

與其說我喜歡清明節,不如說喜歡吃清明餜;與其說喜歡清明餜,不如說喜歡艾葉的味道——親情的味道,家鄉的味道。

【風吟閣】艾香飄遠清明餜


衢州市作家協會會員

“晚上八點”特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