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莧菜到千里江山圖,以及五彩斑斕的黑

從紅莧菜到千里江山圖,以及五彩斑斕的黑

這段時間,正是莧菜上市的時節。

莧菜是一種很有趣的綠色蔬菜,它一般被叫做紅莧菜,不僅僅是因為莧菜葉子帶了紅色,也是因為炒出來的莧菜湯汁是紅色的,且極易將米飯或配菜炒的蒜也染成明麗的玫紅色。

莧菜確實能夠提取染料,被提取的染料名稱就叫做“莧菜紅”,是一種天然的植物染料,可以添加在多種食物中。


從紅莧菜到千里江山圖,以及五彩斑斕的黑

事實上,在現代化工出現之前,植物是最常見的著色劑。無論是絲綢還是棉麻,原色均是慘淡淡的發黃發白,而對於美的追求,早在遠古時期用染紅的貝殼做成的那一串項鍊中,就可窺見一二。於是,從植物到礦石,凡是能“出彩”的,都被翻找了出來。

植物染料多用於織物著色,而礦石染料,則常被用在畫作中。

從紅莧菜到千里江山圖,以及五彩斑斕的黑

被譽為中國青綠山水畫巔峰之作的《千里江山圖》,畫中青山綠水跨越千年仍然色彩豔麗清晰動人,礦物顏料功不可沒。

石綠

石綠又叫孔雀石,呈翠綠或草綠色,由於顏色酷似孔雀羽毛而得名。它是一種結構疏鬆的水合鹼式碳酸銅,即是銅器表面生成的銅綠。塊大色美的孔雀石可以用於琢磨裝飾品。

石青

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石青色的來源正是藍銅礦。石青是一種接近黑色的深藍,常用於中國古代皇室的袞服、朝服、吉服、常服等服飾中。

除了上面所說的兩種寶石顏料,其他常用礦物染料還有硃砂、珊瑚、雄黃、黑曜石等等,均是價值不菲的寶石。例如群青藍,在人類發明了人工合成的青金石之前,是用每公斤價格可達3萬美元的阿富汗青金石製作而成,價格之昂貴,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只有在繪製聖母瑪利亞的長袍時才捨得用它。

從紅莧菜到千里江山圖,以及五彩斑斕的黑

幸運的是,隨著現代化學工藝的突飛猛進,人造礦物色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逐漸取代天然礦物色,成為畫布上的主角。畫家們已經不必再為了一點鮮亮的顏色而耗費巨資。

人造礦物色價格相較天然礦物便宜,使用技法及質感與天然礦物色類似,種類多耐光性強,是一種穩定的顏料,它的使用是對天然礦物色種類及色相的極大補充,也使得畫家不再桎梏於費用而能夠隨心所欲揮灑靈感和色彩。相比之前,生活在現代的畫家們,甚至能尋找專業調色人員,為他們配置獨一無二的色彩。即使是“五彩斑斕的黑”。

從紅莧菜到千里江山圖,以及五彩斑斕的黑

一些關於顏料的八卦:

源於貝殼的奢侈色 ——“推羅紫” (Tyrian Purple)

據說從從上萬只海螺裡才能提取出1克的“推羅紫”染料,及其稀有昂貴。這種從貝殼中提取的染料濃郁耐久,比相似的植物和礦物色料都更牢固。古羅馬人為推羅色而瘋狂。在幾個世紀裡,推羅紫的使用被嚴格限定在上層社會。到了公元4世紀,只有皇帝本人能穿著“真正的紫色”。之後,推羅紫的製作方法在西方世界逐漸失傳。直到1908年,奧地利化學家保羅·佛裡德倫德爾利用1.2萬隻染料骨螺提取出1.4克純淨的推羅紫,但當時的化學工業已經能製造出苯胺紫、茜素紫、偶氮染料和顏色相近的靛藍來滿足大眾的需要。耗費數萬只貝殼把衣服染紫,已經沒有必要了。

取自木乃伊的木乃伊棕(mummy brown)

16世紀至19世紀時,“木乃伊棕”(mummy brown)是一種比黃金還貴的顏料粉。色如其名,它是將木乃伊磨成粉製成的。1960年代,因為可供使用的木乃伊幾乎絕跡,這種顏料粉也慢慢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