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水質檢測超標,觀賞魚也沒事,魚缸可以很長時間不換水?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今天,一位魚友問養魚老道,說是我每次看你發的視頻,魚缸裡的水質都是那麼好,但是我從來也沒有看到你換水或者更換濾棉的視頻,看你的濾棉都那麼髒了,你也不換,是不是平時很少給魚缸換水呢?

再說了,我看你有的魚缸裡飼養密度也不低啊,也見過你平時的投餵量,那個投餵量比起我的投餵量要大很多,怎麼可能有效保證住所有魚缸的水質呢,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秘訣?

還有就是,如果我們長期不換水的話,是不是一檢測水質,魚缸的各種指標都會超標?我看你檢測了很多次,都是數值爆表了,為什麼你的觀賞魚也沒有什麼事呢?

為什麼水質檢測超標,觀賞魚也沒事,魚缸可以很長時間不換水?

秘訣倒是談不上,其實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

要說我有什麼秘訣的話,倒也談不上,我也不知道我的魚缸水質能夠如此保持,會有什麼所謂的理論依據,但是,實際操作過程我還是明白的。

我認為最為主要的一點:

就是在剛開始飼養觀賞魚的一個月到兩個月以內,我是特別注意觀賞魚的狀態和水質狀態的穩定。

一旦把這兩樣工作做好了以後,可以說,假設我們不是去過於要求觀賞魚的過度成長和品相塑成等問題的話,我的換水量確實是極低極低的,甚至於有些魚缸一兩個月不換水也是常有的事。

而且,這個水質絕對會很好的維持住,即使是濾棉輕微溢流了,我也根本不聞不問,觀賞魚出現死亡的概率也不高,有些並非是死在了水質問題上。

各種毒素超標的標準,根本沒有一個確定的數值,因為觀賞魚的耐受度根本不一樣

想要探討關於所謂毒素超標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記住這樣一句話,那就是:

為什麼水質檢測超標,觀賞魚也沒事,魚缸可以很長時間不換水?

所有的,每個行業裡的那些專有名詞和理論,都是寫給新手和外行看的,這樣才會顯得我們業內人士和所謂的專家,他們的手藝是多麼高深。

那麼,在我們的圈內會有一個名詞就做:氨氮爆表,或者亞硝酸鹽超標。

很多的新魚友都會買來各種測試劑對於魚缸水質進行各種檢測,比如我們平時所說的:

一個合格的觀賞魚水質指標,總氨量應該小於1毫克每升,名貴些的觀賞魚魚則是小於0.5毫克每升,亞硝酸鹽的含量應該小於0.05毫克每升,硝酸鹽小於10毫克每升,如果檢測的各項數值過高,觀賞魚可能就會斃命,那麼我們可以通過換水的辦法,把這些數值降下來。

其實呢?每種觀賞魚對於上述數值的耐受度根本就不一樣,歷來這個數值都不會有一個準確數,那些數值我也是從書上抄來的,在很多自媒體養魚文章的介紹中,

說的是千差萬別,這就對了。

為什麼水質檢測超標,觀賞魚也沒事,魚缸可以很長時間不換水?

輕微超標和爆表,完全是兩回事,測試的各種條件和前提也不一樣

還有就是,大部分的測試劑都是比色卡對比顯色,和上述的判定標準是不一樣的,一個測試劑一種判定方式,這其中更會牽扯到

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有些魚友只要一看到某個數值超標那麼一丁點,或者色卡對比顏色偏深,一個專業名詞就會湧上心頭啊,絕對不是什麼超標,而是到處嚷嚷著,哇,我的魚缸裡已經是氨氮爆表了,亞硝酸鹽爆表了……

言下之意就是,魚快死了唄?

輕微超標和數值爆表,完全是兩個不一樣的意思,好嗎?

可事實上呢?我們魚缸裡的觀賞魚和魚缸的水質,並沒有出現任何的異常,只是我們自己在心理上開始產生了恐懼,只看數值不看具體的魚兒反應,然後就開始了各種的折騰。

數值永遠是死的,只有魚缸裡的觀賞魚是活的,它們對於某些問題是會有一定的耐受度的。

為什麼水質檢測超標,觀賞魚也沒事,魚缸可以很長時間不換水?

投餵後檢測和投餵前檢測,換水後檢測和換水前檢測,水溫高檢測和水溫低檢測,這些東西得出來的數值都不一樣的。

偶爾超標純屬正常啊,可能魚缸裡的有益菌群它們自己就自動修復了,更何況,很多檢測試劑根本就是假的呢?

這就牽扯到了一個水體整個的穩定和我們自己的觀察力問題了。

不必看什麼指標,兩個月的時間內,我們玩的就是觀賞魚的狀態穩定和水體穩定,之後將會隨心所欲

事實就是如此,包括了困水三到五天,包括了魚缸裡的底部殘渣和氣泡的清除,包括了七天左右的過濾循環,這些問題都是為了讓魚缸裡的雜質徹底清除,魚缸裡的菌群開始入住,這裡已經沒有除氯什麼事了。

只要有了這一步的養水過程,什麼硝化細菌、闖缸魚、水質檢測、水質白濁、高檔濾材……那都等同於廢話。

如果沒有這一步操作過程,我們的魚缸放入主魚之後,不出現問題那就對不起你了,所以你才會出現各種折騰。

為什麼水質檢測超標,觀賞魚也沒事,魚缸可以很長時間不換水?

剩下來的問題就是我們如何去調整觀賞魚的各種疾病和入缸壓抑,從而導致的水質輕微白濁問題,如果我們的觀賞魚沒有病、沒有壓抑、沒有飼養過多,什麼問題也不會出現,我們只需要調整投餵量和整個水體的平衡點就可以了。

白濁問題分為好幾個層次,點到為止、穩定為先,這就是最好的辦法

最多我們把魚缸裡的白濁問題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就是魚缸裡的水質很渾濁,觀賞魚幾乎看不見了

這種情況下,我們要考慮到三個問題:一個是密度實在太大,一個是濾棉的有效過濾效果太差,再就是觀賞魚有病,現在沒有必要去考慮生化濾材多少的事,有點就夠,沒有也可。

那麼,首先我們就要給觀賞魚予以淘汰隔離或者減密、治病

,然後如果有大量困水的,可以換水,然後靜待水質恢復到中度白濁,如果沒有大量困水又不能減密,自己看著辦去吧,必要時或許可以使用到淨水劑,但是未必能夠治本。

為什麼水質檢測超標,觀賞魚也沒事,魚缸可以很長時間不換水?

第二個層次就是魚缸的水質中度白濁,觀賞魚還能夠看得清,但是水質總也不清

這種情況下,假設觀賞魚沒有病,密度也不大,我們可以懷疑到濾棉的粘附力不夠,那麼,需要我們所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和適當少量換水調理,也是需要一定的困水,這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第三個層次就是觀賞魚能夠看得很清,但是魚缸水質總會有一丁點的朦朧感或者輕微雜質

這種情況下,如果魚缸底部的糞便過多,可以少量抽底換水,如果是糞便不多,那麼三天後少量投餵,增加濾棉的粘附力,然後靜靜等待,啥也不必做。

而且只要是前兩種情況恢復到了輕微白濁,我們就立刻停止什麼大換水還有各種折騰的行動。

什麼叫做水質的穩定,就是所有的東西都不要去動,不必換水、不必洗棉、少量投餵,安心靜養。

一直養到水質通透明亮,觀賞魚的狀態全部恢復,我們再去正常飼養就行,至於說什麼硝化細菌何時形成,這根本就不應該是我們去考慮的問題,它們都會自然形成。

為什麼水質檢測超標,觀賞魚也沒事,魚缸可以很長時間不換水?

通過這樣的方法養出來的魚缸水質,很少會再次出現渾濁現象,如果觀賞魚沒有特殊需要新水的要求,我們稍微懶點也不怕,不過最好還是在水質徹底穩定以後,學會養成定期換水的習慣。

一缸好水的養成,在我這裡有幾個不需要?

一缸好水的養成,在我這裡有六個不需要:

一、不需要什麼高檔的濾材或者高檔過濾棉,普通白棉、生化棉、少量生化濾材足矣,更不需要多大的過濾槽。

二、不需要添加什麼硝化細菌、酸奶、闖缸魚、死魚、死蝦,不需要水質檢測,酸鹼度視個魚需要。

三、不需要常常去清洗濾棉或者大換水。

四、不需要刻意把魚缸的水溫提高去適合什麼硝化細菌,只要我的觀賞魚適合就可以。

五、不需要添加氧氣泵去適合什麼硝化細菌,只要我的觀賞魚不缺氧就可以,有個小水泵即可,更不需要所謂太大的流量。

六、如果選魚到位,既不需要魚藥,也不需要檢疫。

如果所有的新魚友,能夠做到這六個不需要,就沒有養不出來的好水。

只要我們多需要一樣,就是為你的魚缸水質增添了一樣負擔,你也就多了一樣折騰,魚缸水質的養成就會順期延長,或者你的魚缸水質即使調理好了,它也會反覆,換水永遠得跟著,不信?咱就試試。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