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拒絕加入歐元區是個明智的選擇?來談談英鎊的霸權史

都說歐盟各國家是“塑料花”友誼,在這場突然到來的疫情就就體現的淋漓至盡,德國攔截瑞士口罩、意大利搶瑞士的消毒水,看來小國家不管在哪裡都是沒有資格談公平的,就算是歐盟這個看似平和有愛的大家庭裡也一樣。

而自英國在今年1月31日正式脫離歐盟後,總算離開了這個塑料花大家庭中。不過英國能這麼順利的脫離歐盟,還是離不開當年撒切爾夫人堅持要保留英鎊的強硬決定,如果英國當年在加入歐盟的時候放棄了自主貨幣,那麼想要這麼幹脆的離開就難了。

在英國離開歐盟前,在28個成員國中,只有英國才擁有獨立的貨幣發行權,其它的國家都得統一用歐元。為什麼英國人會對英鎊有著這麼大的執念呢?今天就來簡單聊一聊,英鎊當年的霸權史。

英鎊的興起

不管是英鎊還是美元,其實這些貨幣本身都是不具備任何價值的。正是因為國際貿易中認可一個國家的信用,由它發行的貨幣才不是一張廢紙,說白點貨幣本身就是國家的信用象徵,像津巴布韋那樣就算印再多的錢,也不能增加半美分的“財富”。

而國際貿易,到底應該使用哪個國家的貨幣進行結算,這就和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相掛鉤了。上代的霸權貨幣是英鎊,而二戰後就到了美元這邊了。

在新航路開闢後長達幾個世紀的歐洲殖民史中,其實對外貿易和擴張殖民往往都是一體的,世界經濟能開始聯繫到一塊,還真離不開歐洲國家的“殖民貿易”。正是在這種特殊的模式下,作為對外擴張的歐洲宗主國家能夠輕鬆的往殖民地傾銷商品,並且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對手。

英國拒絕加入歐元區是個明智的選擇?來談談英鎊的霸權史

1885年英國對外貿易路線

而英國在早期的殖民中,資本家在殖民地貿易中積累了大量的原始資本。可當殖民地的商品需求不斷擴大,生產力卻無法跟上怎麼辦?這個時候工業革命就來了,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後英國開始了以機械生產代替原始的手工生產,工業時代也正式到來。

工業革命帶來的不只有生產力的提升,在工業部門快速發展後,原先的殖民地已經不足以消化商品了,資本家需要更廣闊的海外市場來消化多出來的這部分生產力。

英國拒絕加入歐元區是個明智的選擇?來談談英鎊的霸權史

在工業時代到來前的1750—1780年中,英國對外貿易每年平均增長僅有1.1%,到了1831—1860年英國對外貿易每年增長為4.5%。對外貿易帶來的經濟利潤同時,也將反哺著英國的經濟以及軍事實力的提升,這兩方面的提升已經給日不落帝國打下了牢固的地基。

而也是這個時候,被後世美國玩的賊厲害的“剪羊毛”開始了:在強大的皇家海軍的擁護下,英國人從各個殖民地中以低價收購原材料,當生產成工業商品後再以高價輸出到殖民地中。是不是像極了現在美國人玩的這一套?英國人就是這套剪刀差玩法的開創者。

1860年,英國人出口的商品佔據世界工業品貿易的40%—50%,而1857—1861年期間英國出口量每年增長了6%。這就算在整個英國的殖民史中,也是極其罕見的增長,這個時代的世界工廠非英國人莫屬。

英國拒絕加入歐元區是個明智的選擇?來談談英鎊的霸權史

1760—1900年各國的人均工業化

強大的經濟以及軍事實力,給英鎊流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英鎊的貨幣霸權

在殖民時代後期,世界各地中有價值的殖民地已經被各大列強瓜分完畢,其中英國人就佔據了這塊最大的蛋糕,日不落的稱號也不是白來的,英國米字旗擴張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

除了經濟實力外,英國的另一個舉措才是奠定英鎊霸權的那隻推手。

它就是國際金本位制了,前面也說到了貨幣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在金本位上臺前,國際通用的基本都金銀複本位制,也就是黃金和白銀同時作為貨幣流通,黃金和白銀都可以用一定的比例相互兌換。

可由於當時中國對白銀的需求量一路上漲,將白銀的價格也拉了上去,不少歐洲商人專門用這個價格差以此謀利。而當大量的白銀流入中國後,歐洲的白銀已經有了嚴重短缺造成通貨緊縮的情況。這個時候,在牛頓的建議下英國放棄了白銀的流通,而是選擇黃金作為唯一的貨幣流通,英鎊正式和黃金掛鉤,英國也開始了金本位制。

在牛頓的提議下,英國率先步入了金本位制,並且在其它歐洲國家還在採用金銀複本位制的時候,大量囤積黃金作為貨幣儲備,這才是奠定英鎊貨幣霸權的推手。

英國拒絕加入歐元區是個明智的選擇?來談談英鎊的霸權史

牛頓

可為什麼當英國採用了金本位制後,英鎊就開始在國際貿易中流通了呢?

在英國強大軍事勝利和經濟霸權下,英鎊享有了同黃金同等的世界貨幣地位。而在金本位制下,英鎊可以十分方便的兌換成黃金,並且由於幣值穩定,國際貿易商都十分願意用英鎊來進行結算。

同時在英國銀行業的發展下,英國對外的資本輸出進一步擴大,而這些資本家也願意持有英鎊,這也讓英鎊的對外資本市場輸出有了很好的便利。除了英國資本家外,歐洲的資本家也願意到倫敦金融市場投資,如最受歡迎的英國國債也需要使用英鎊,這也進一步促進了英鎊的地位。

到了後面,不僅只是大資本家以及國際貿易商願意囤積英鎊,各國的銀行也開始持有並且囤積大量英鎊作為儲備。到了二十世紀初,國際貿易中結算中英鎊就佔據了90%的市場,結合多種因素下英鎊完全成了一種“紙質黃金。”

英國拒絕加入歐元區是個明智的選擇?來談談英鎊的霸權史

英鎊霸權給英國人帶來了什麼好處?

第一個就是英國在國際中的話語權提升,在大多數國家都採用英鎊作為儲備的前提下,英國已經是金融屆的規矩制定者,英鎊即可以用來打壓其它國家,也能夠以此謀取其它國家的財富。另外,就是英鎊的超發,畢竟誰也不知道英國自己儲備了多少黃金,這讓英國可以在各國收取鑄幣稅,這又是一大好處。除此外,這還對英國的資本市場進行了進一步的刺激,英國資本家可以用英鎊直接對外投資,避免了匯率波動導致的損失,而英國還可以使用英鎊為別國提供金融貸款,這對英國資本的對外擴張起了支持作用。

隨著英鎊霸權的確立,英國也成了全球金融秩序的主導者

英鎊的衰落

貨幣霸權是建立在國家領先的軍事、經濟以及政治實力上的,而英鎊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但並沒有持續太長的世界。在一戰到來後,英國的英鎊已經有了衰弱的趨勢,而在1831年英國正式取消金本位制後,英鎊就告別了世界霸權貨幣的舞臺。

不難理解,英國的實力開始衰退後,英鎊自然是不夠霸權貨幣的資格了。

而到了後面一段空白期,歐洲大陸開始分為英鎊區、法郎區以及美元區,直到美國在二戰後接棒美元又成了新的一代世界霸權貨幣。

英國拒絕加入歐元區是個明智的選擇?來談談英鎊的霸權史

撒切爾夫人

而英國人一直對英鎊有一種極其難懂的固執,不僅體現在撒切爾夫人拒絕加入歐元區外,還在英鎊以及便士先令的複雜換算上。

英鎊是英國人對日不落帝國的一種緬懷,承載著曾經世界霸主的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