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第一殺手,原來也是個怕老婆的男人

春秋第一殺手,原來也是個怕老婆的男人

在古代的中國,有許多有名的鑄劍師,他們採石深山,築爐煉劍,往往千錘百煉,方能做得一把滿意的作品。干將莫邪的故事盡人皆知,而寶劍往往配刺客,在春秋時期的吳越之間,有把寶劍,就與這樣一個刺客有關。這把寶劍,也因這刺客,而成為千古名劍。

這把劍的名字叫魚腸,他的誕生自然也非出自鄉野巷道,據傳出自鑄劍大師歐冶子,其第一任主人乃是越王。其料採自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在爐內萬千錘鍊而成。而對於魚腸的傳說,充滿浪漫傳奇,劍成之日,有相劍師薛燭評論其“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

薛燭的點評猶如魔咒般,終究讓越王心有不悅,那時候的越國尚且孱弱,受到吳國的欺凌。越王也就找個機會,將魚腸寶劍獻給了吳國。魚腸也就找到了他的第二任主人,吳國朝堂舉足輕重的人物公子光,也就是後來的吳王闔閭。

當日的公子光,正積極籌謀吳國,可是吳王僚並非是庸主,當日的吳國正在中原晉國的支持下,與楚國進入多事之秋,互相攻伐,互有勝負,但吳國的崛起已然成為定局。思前想後的公子光,最終找到個有名的刺客,名為專諸,將魚腸劍賜予他,希望通過刺殺的方式,奪取王位。

史書中對於專諸的描述,基本也就是個豪傑般的人物,但從其最終不辱使命,成功刺殺吳王僚,幫助公子光成為吳王振興吳國奠定了基石的情況看,專諸的刺客人生算得圓滿。與後來如同他一般刺殺秦王的荊軻比較起來,專諸要幸運的多。《吳越春秋》記載:“專諸者,堂邑人也。伍胥之亡楚如吳時,遇之於途。專諸方與人鬥,將就敵,其怒有萬人之氣,甚不可當。其妻一呼即還。子胥怪而問其狀:“何夫子之怒盛也,聞一女子之聲而折道,寧有說乎?”專諸曰:“子視吾之儀,寧類愚者也?何言之鄙也?夫屈一人之下,必伸萬人之上。”子胥因相其貌:碓顙而深目,虎膺而熊背,戾於從難。知其勇士,陰而結之,欲以為用。遭公子光之有謀也,而進之公子光。”

專諸除了相貌長得勇武外,居然還是個怕老婆的人,這便與傳統上的所謂家庭觀念有所不同,從專諸在外面與人鬥毆看來,其性格屬於直爽型,容易惹是生非。假如不是遇到了伍子胥,那麼專諸的命運絕非史書中那般。從專諸“妻一呼即還”看,專諸又是個寵愛妻子的男人,自然也是忠於家庭的人。專諸本不是刺客,如果不去刺殺吳王僚,專諸頂多也就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率性大漢而已。

為了諸事圓滿,公子光和伍子胥可謂是用心良苦,打探到吳王僚好天下美味,便讓專諸參加集訓,學的一手好廚藝,希望贏得吳王僚的歡心,以待時機。若是和平年代,專諸的廚藝學得到手,或許等待刺殺時機,卻難以預料,所謂可遇不可求,專諸之命運,還有可能成為宮廷廚子,養家餬口,度完一生。奈何戰亂年代,時不我予。

誰又能肯定,專諸不是為了報答公子光和伍子胥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刺殺吳王,專諸是如此愛家愛妻的男子,又怎能捨棄掉平凡的人生,幹此轟轟烈烈之事,捲入這一場宮廷的變亂之中。可惜春秋易逝,良辰難得。吳楚之間的爭霸,很快就要拉開序幕,歷史要讓公子光登上舞臺,就得讓他踩著一些人的屍體,平穩的走上王位。專諸的犧牲,也就是必然。

當然,專諸就成為了魚腸劍的第三任主人,他受命前往宴會,魚腸劍藏於魚腹之中,在沉重而悠遠的鐘鼓聲中,拖著緩慢的腳步,捧著熱氣騰騰的菜盤子,走到了吳王僚的面前。繼而風雲變色,魚腹開而匕首見,魚腸寶劍不負了他魚腸的名字,以魚之名,藏於魚腹,被專諸緊握手中,一擊而中,將九五之尊刺殺於片刻之間,鮮血浸染的刀刃上,顯出了專諸含笑的嘴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