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的十個必用工具

精益生產的最終目的是客戶滿意,它從四個方面支持客戶滿意:安全、質量、效率、交付。安全是首要的,但也無需時刻想著它,因為精益生產實施過程本身對安全就提供了支持。相比之下,精益生產其實是一個全方位提升的過程,今天,小編想給你們分享一份乾貨,只需利用這10個工具,就可以更好的做好精益生產。

1. 準時化生產(JIT)

準時生產方式是起源於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其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這種生產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種無庫存的生產系統,或使庫存達到最小的生產系統。

我們在生產作業時要嚴格按照標準要求作業,按需求生產,現場需要多少就送多少材料,防止庫存異常。

2. 單件流

JIT是精益生產的終極目標,它是通過不斷消除浪費、降低庫存、減少不良、縮短製造週期時間等具體要求來實現的。單件流是幫助我們達到這一目標的關鍵手法之一,

3. 看板管理(Kanban)

看板是可以作為交流廠內生產管理信息的手段。看板卡片包含相當多的信息並且可以反覆使用。常用的看板有兩種:生產看板和運送看板。看板比較直接,且有目共睹,容易管理。

4. 零庫存管理

工廠的庫存管理是供應鏈的一環,也是最基本的一環。就製造業而言,加強庫存管理,可縮短並逐步消除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滯留時間,減少無效作業和等待時間,防止缺貨,提高客戶對“質量、成本、交期”三大要素的滿意度。 庫存wip多會給我們的盤點帶來一定的困擾,我們需要按需匹配。

5. 全面生產維護(TPM)

以全員參與的方式,創建設計優良的設備系統,提高現有設備的利用率,實現安全性和高質量,防止故障發生,從而使企業達到降低成本和全面生產效率的提高。不僅體現5S,更重要工作安全分析,安全生產管理。

6. 運用價值流圖來識別浪費

生產過程中到處充斥著驚人的浪費現象,價值流圖(ValueStreamMapping)是實施精益系統、消除過程浪費的基礎與關鍵點。用數據體現出浪費和效益的關係,一目瞭然,清清楚楚。

7. 生產線平衡設計

由於流水線佈局不合理導致生產工人無謂地移動,從而降低生產效率;由於動作安排不合理、工藝路線不合理,導致工人三番五次地拿起或放下工件。現在評估很重要,現場規劃也很重要。省時省力最好。做到事半功倍才可。

8. 拉系統與補充拉系統

所謂拉動生產是以看板管理為手段,採用“取料制”即後道工序根據“市場”需要進行生產,對本工序在製品短缺的量從前道工序取相同的在製品量,從而形成全過程的拉動控制系統,絕不多生產一件產品。JIT需要以拉動生產為基礎,而拉系統操作是精益生產的典型特徵。精益追求的零庫存,主要通過拉系統的作業方式實現的。

9. 降低設置時間(SetupReduction)

為了使停線等待浪費減為最少,縮短設置時間的過程就是逐步去除和減少所有的非增值作業,並將其轉變為非停線時間完成的過程。精益生產是通過不斷消除浪費、降低庫存、減少不良、縮短製造週期時間等具體要求來實現的,降低設置時間是幫助我們達到這一目標的關鍵手法之一。

10. 持續改善(Kaizen)

當開始精確地確定價值,識別價值流,使為特定產品創造的價值的各個步驟連續流動起來,並讓客戶從企業拉動價值時,奇蹟就開始出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