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7,河南省社旗縣賒店鎮

河南省社旗縣賒店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7,河南省社旗縣賒店鎮


一、賒店鎮概況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河南省南陽市賒店鎮位於豫西南南陽盆地東北部,現為社旗縣政府所在地。總面積15平方公里,全鎮轄8個社區委員會、2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9萬。境內四河交匯,水量豐沛,電力充足,通訊暢達,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

二、歷史沿革

賒店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古蹟眾多,商業歷史文化資源豐厚。 賒店鎮源於夏、興於漢、盛於明清。原稱賒旗店,因光武帝劉秀在此地酒館賒“劉記”酒幌為帥旗起兵反莽而得名。明清之際,賴環鎮之潘、趙、沙三河匯唐河交漢水達長江水運之便,成為當時連接南北商業交通大動脈的中樞,“南船北馬,總集百貨,豫南巨鎮、九州通衢”。全國十六省商賈雲集,僅各省所建會館就達10個,全鎮人口達13萬之眾,被英國學者貝思飛稱為“中國最富有的商業貿易中心”。民諺贊為“金漢口、銀賒店”、“天下店、數賒店”。

1989年被省人民政府公佈為首批歷史文化名鎮,2004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復賒店鎮之古名,2007年5月31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國家文物局頒佈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7,河南省社旗縣賒店鎮

三、歷史文化特色

(一)九門九寨,古代城郭規劃建設的思想實踐

“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清末咸豐年間,為防禦捻軍入侵鎮內,修建賒旗鎮安全寨,城寨依河道及鎮周地形依勢修建,體現了商城之特色,寓含“如魚得水”、“年年有餘(魚)”、“年年發財”之意。

賒店城垣建成其周長十八里,城周共開九座城門,每座城門樓前後都有炮眼和掩體,每座城門各有特點。城開九門,在當時已經是很高的建制,可見當時古城發展之繁榮。

賒店古鎮完整的城牆與九座城門的建制,見證了賒店古鎮當時的商業的繁榮,同時為我們展示了清末以防禦為主的城市規劃建設思想和實踐,是現代城市建設的研究典範。

(二)七十二街巷,商埠古鎮歷史脈絡的有力見證

賒店古鎮形成格局72條商業街道,36條衚衕,應合七十二地煞、三十六天罡之數。歷史上的賒店72條街道分行劃市相聚經營,500多個商鋪競相爭榮。發展至今,有些昔日的繁華鬧市已不復存在,但街道整體格局仍基本保存完好,並延續古老的街名。其中仍有65條是延續歷史上的街名及位置。

72街,36衚衕形成了古鎮特有的街巷肌理,見證了商埠古鎮發展的歷史脈絡,展現了古鎮的空間形態,有很好的歷史研究價值。

(三)第一會館,精雕細琢的歷史魁寶

山陝會館是清乾隆年間,陝西、山西客商為了“通商情、敘鄉誼”所建。會館整體建築佈局嚴謹,排列有序,集宮殿、廟宇、商館、民居、園林建築之大成,既雄偉壯觀、雍容華貴,又玲瓏秀麗、典雅有致。其裝飾藝術富麗氣派,無石不雕、無木不刻,雕刻工藝精妙絕.造型奇特,氣勢恢宏,屬全國會館中最精美的。

1、全國會館之最:社旗山陝會館以其建築規模最為宏偉、保存最為完好、建築裝飾工藝最為精湛,商業文化內涵最為豐富,被公認為“中國第一會館”。

2、琉璃照壁之最:琉璃照壁規模之大,其裝飾工藝最為獨特,是琉璃照壁之最。

3、鐵旗杆之最:鐵旗杆是“武廟”即關帝廟建築的特有裝飾。社旗山陝會館兩株鐵旗杆立於清嘉慶二十二年,重五萬餘斤,高二十餘米。就其重量、高度,形制之完整,內容之豐富,工藝之精湛,造型之完美而言,全國同類建築無出之右者。由此可知,社旗山陝會館鐵旗杆堪稱全國現存古建築鐵旗杆之最。

4、戲樓之最:懸鑑樓興建於清嘉慶年間,高24米,為三重簷歇山頂建築,面南為山門,簷廊寬敞,面北為戲臺,這種勾連搭結構獨具匠心,極富特色。戲臺上方懸匾之上又出一飛簷,形成八角高挑、飄飄欲飛之勢。

5、石雕、木雕藝術之最:以石牌坊及各殿柱礎為代表的社旗山陝會館石雕藝術集中國古建築全部石雕技法於一體,其圓雕、透雕、浮雕、平雕、線雕,浮雕之素平、減地平級、壓地穩起、剔地起突等技法,均得到恰到好處的運用,反覆充分的展示。

另外,古鎮現有中原第一家銀行——蔚盛長票號,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稅務衙署——厘金局,全國十大鏢局之一的廣盛鏢局與天下第一會館山陝會館,使社旗成為整治文化功能齊全的古代商業城鎮。其保護之完整,特色之鮮明,價值之高貴,在國內外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7,河南省社旗縣賒店鎮


(四)文化深厚,傳承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脈

1、誠信文化

最能體現賒店商業文化的就是天下第一會館——山陝會館。山陝會館又稱山陝廟,廟裡祭祀的是武聖關羽。關羽“義冠古今”,作為山、陝商人崇拜的偶像,他所代表的“忠義”和“誠信”的美德,使這座商業會館超越了“義”與“利”的爭辯,打出了“誠信為本”、“義中取利”的商業道德宣言——這也是賒店古鎮商業文化的核心內容。

為了公平、合理進行商品交易,消除欺行霸市、囤積聚奇、以假充真、坑害顧客之商業弊端,各行商賈與會首多次齊集山陝會館,商討公平之道,公議後定下規矩,以資共同遵守。現存《同行商賈公儀戥稱定規概碑》、《公議雜貨行規碑》、《過載行差務碑》是中國民間商會歷史源頭的文物遺存,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商業行會商業規則,同時也代表著中國商人的誠信宣言-—公平與仗義鑄就賒店人文商業的“內核”。

2、豐富的民間文化

賒店的民間藝術文化豐厚,遍佈城鄉,是廣泛的群眾性活動。

尤其是剪紙、泥塑、木雕、石雕、紙紮、編織等傳統工藝盛行不衰、工匠薈萃。古鎮商業歷史悠久、街市熱鬧,秧歌、獨角戲、竹馬、抵牛陣、農諺、土語等民間文化豐富多彩、厚重淳樸。

在賒店流行的曲藝有河南墜子書、三絃書、大調鹽、鼓兒詞、評詞和山東快書等。其中大調曲更是該鎮最具特色、最具群眾性和代表性的文化活動,從而使之成為南陽大調曲的重要基地和重要流派。

3、廟會文化

在明、清鼎盛時期,隨著商業經濟的持續繁榮和發展,賒店人民為尋求精神寄託,保佑生意興隆,先後興建了許多廟、堂、觀、閣等。鎮內商、民根據各個行業的信仰,自發組織了數十個神社和里門公所。這些神社和里門公所組織了各類各具特色的“社火”團隊,每至廟會祭神活動時一起表演,從而使賒店全鎮及周邊各地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民間文化體系——廟會文化。

4、賒店酒文化

賒店老酒,天長地久,在白酒的大家族中,賒店老酒是一名古老的成員。它始於夏,興於漢,盛於明清,繁榮於現代,伴隨著數千年華夏文明,走過了漫長的歷史歲月。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7,河南省社旗縣賒店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