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马氏庄园的今昔

[散文] 马氏庄园的今昔

[散文] 马氏庄园的今昔

位于安阳市西部20公里的西蒋村有个“马氏庄园”,是清代广东巡抚马丕瑶的府第,被学者称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封建官僚府第建筑标本”,“中原第一大官宅”。如果不是专程到安阳旅游,如果不是朋友倾力推荐,我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处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马氏庄园”的建造因跨越清末民初,家人既有在京城做官,又有在山西从商,其建筑风格带有明显的借鉴痕迹。整座庄园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古朴典雅、雄浑庄重,既有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宽敞明亮的建筑风格,又有晋商大院深邃富丽的建筑艺术,还有中原地区蓝砖灰瓦、五脊六兽挂走廊的建筑特色。

这类建筑风格在当年的中原一带颇为流行,并俗称为:九门相照。为了弄清楚马氏庄园“九门相照”的涵义,我多方查找资料,并反复描绘图示,才勉强形成一个概念。马氏庄园共分三区六路,每路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均开九个门,自前向后依次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形成前门、中厅、后楼“九门相照”的格局。


[散文] 马氏庄园的今昔


走进这座具有中国近代百年历史的庄园,能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气息和文化氛围,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重大事件都在这里留下珍贵的印迹。既有奇耻大辱,又有红色经典,遥远的时空在这里凝固成了一件件触手可及的遗物,给世人以警醒和启迪。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仓皇出逃西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返京途中路过安阳。作为护国大巨之一的马丕瑶次子马吉樟奏请太后和圣上,准奏落架下榻于马氏庄园。如今,御宅依旧,龙床犹在,游人来这里参观时定会睹物生情,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解放战争年代,刘邓大军曾在马氏庄园设临时司令部。在一间大屋里,西屋住刘伯承司令员,东屋住邓小平政委,中间的堂屋为司令部。著名的“鲁西南作战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作出了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战略部署。如今,当年的房舍、床铺,作战室、会议室以及简单的陈设完好无损、保持如初。屋外门前有一株几百年树龄的“龙抱槐”,刘司令和邓政委常在树下下象棋。我们观瞻时,斜阳透过浓密的树叶洒落于地上,微风轻轻拂过,仿佛摇曳着过往的时光......


[散文] 马氏庄园的今昔


这里的许多墨宝弥足珍贵,堪称文物级别,凸显了庄园厚重的文化感。慈禧为庆贺自己的六十大寿,御笔亲书了“寿”、“福”二字,赏赐给马丕瑶,以示对其卓著政绩的褒奖和鼓励,现悬挂于马丕瑶的居室修身堂内。“和信堂”的客厅中央有一匾额,上书“百官楷模”,这是光绪皇帝亲笔御赐马丕瑶的。家庙中洞门额上镶嵌有清户部尚书、军机大臣阎敬铭书写的“马氏家庙”石匾额。

马氏家庙上方是读书楼,是马家学子读书的地方。马丕瑶非常重视教育,他要求马家子孙从4岁到13岁都要在家塾里读书。直到13岁时,读书好的就到读书楼继续深造,读书不好的就耕田,或做其他事情。其家训为:“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为了让学子们专心读书,上楼读书建有专门的活动木梯,每天学子上去后,家人便把梯子搬走,学业完成才能下楼。我们来这里参观时,能够看到排列整齐的桌椅和简洁实用的教学环境。惟能如此,马丕瑶子女及后人人才辈出,使马家出现“一门双进士,三代五俊杰”的盛景,为当年所罕见。

在参观过程中发现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儿排着长队,身着红色古装,前来参观。上前打听带队的教师,说他们是河南省其它城市的小学生,特地前来接受教育,学习马氏教书育人的好方法,以激励孩子们奋发努力学有所成。由此可见,马氏庄园的教育在河南一带是相当有影响的。


[散文] 马氏庄园的今昔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宅院的楹联,随处可见,俯仰皆是,无不彰显浓郁的儒家思想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最难得的是许多内容都反映了马氏家族为人、处事、修身、做官的基本原则,用于自律、自警,今天读来,仍具有极其深刻的警示教育意义。如“不爱钱不徇情我这里空空洞洞;凭国法凭天理你何须曲曲弯弯”,这是做官的原则;“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人生最难得者弟兄”,这是做人的原则;“一敬胜百邪,一诚包万有”,这是做事的原则;“有钱莫喜考武,虽贫亦要读书”,这是做学问的原则。

由此可见,马氏庄园历经几百年的风雨却保存完好无损,并在中原大地名声显赫是有其道理的。


[散文] 马氏庄园的今昔


百度搜索逸飞中文网,欣赏更多精彩文章,诗意每一个平凡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