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校园霸凌事件的社会心理因素思考与对策


《少年的你》:校园霸凌事件的社会心理因素思考与对策

《少年的你》

由周冬雨和易烊千玺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是2019年很热门的一部电影,一直想看却没有抽出时间。昨天晚上熬夜把它看完,又看了很多影评。

这部电影值得讨论的热门话题很多:应该怎么应对校园霸凌事件,两位主演的演技及导演的水平,原生家庭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等等。

但作为大家庭的社会以及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时,有没有责任去做一些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

《少年的你》:校园霸凌事件的社会心理因素思考与对策

《少年的你》

1.为什么人们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事不关己,真的是社会冷漠吗?

《纽约时报》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件:半个小时里,凶手跟踪一位妇女,并对其施以三次攻击,而这片区域居住的38位公民却漠然视之。

报道一出,舆论哗然,人们普遍认为是城市生活的冷峻,把人变成了铁石心肠,他们成了“冷漠社会”的一分子,面对同胞的困境,他们表现的无情而麻木。而调查者提出,没有人帮忙,恰恰是因为有太多的旁观者。

心理学家推测,现场有大量其他旁观者在场时,旁观者对紧急情况伸手援助的可能性最低。因为他们的判断是既然没有人伸出援手帮助,就说明危险还没累积到一定程度。

就像电影中一些老师、家长、学生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态度一样,他们认为只是小孩子之间的正常摩擦,没有那么严重。这就是所谓的“多元无知效应”。

因为“多元无知效应”,旁观者认为事情没有严重到需要出手援助的程度,其他人总有人会先我一步去帮助他,于是就等待、漠视,最后换来了悲剧的发生。

《少年的你》:校园霸凌事件的社会心理因素思考与对策

《少年的你》

2.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多元无知效应”的发生,避免悲剧的发生呢?

一般而言,在需要紧急救助的时候,你的最佳策略就是减少不确定性,让周围人注意到你的状况,搞清自己的责任。及时求助,既是自救也是他救。

(1)作为被霸凌者本人:以电影中的事件为例,有同学说胡小蝶被欺负是因为她懦弱。在霸凌者选择欺凌对象时他们的选择标准是什么,无疑把自己变强大就变得尤为重要。同时要注意收集证据,为自己留有后路。

(2)作为父母:“生而不养,不配为人父母”,电影中的受害者陈念、施暴者魏莱、小混混小北,他们的父母或给予优越的物质条件,或生活窘迫,生而不养,连基本的物质生活都保障不了,更别说精神生活。

著名的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曾经说过“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做父母的前要想好几个问题:是否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是否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而许多父母连陪伴孩子的时间都无法保障。这是父母应该反思的。


(3)作为学校、教师:在关心学生的成绩的同时,适当的关心一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情况。老师是教书育人的神圣职业,但是因为一些原因,老师、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对其他事情了解甚少。


(4)作为社会一分子的我们:及时伸出援手,哪怕报个警,拨打一个110。也是一分暖意,一分付出。

“正义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用你我细微的行动,温暖这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