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貧窮的本質》:你為什麼越過越窮?

2020年初的一場猝不及防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國內控制很有成效,但國外各國形勢卻越來越嚴峻。很多行業經濟已經停擺快三個月,甚至一部分個體經營以及中小企業在這個春天破產。


宅在家的日子雖然生活開銷低,但並不影響每個月的房貸、車貸、信用卡和花唄到期催賬,如果說現在人們最想要什麼,除了想疫情早點結束之外,那就是“何以解憂,唯有暴富”了。


不只是疫情期間,就是在平時,網絡上也有很多人無心戀愛、無心婚姻,只想努力賺錢買買買的想法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每天工作忙得像條狗,但房價越來越高,物價越來越貴,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的時代,錢變得越來越不夠用。


為什麼你那麼努力卻依舊陷入貧窮中不可自拔呢?《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可以給你答案。


你可能掉入了“貧窮陷阱”。


直擊《貧窮的本質》:你為什麼越過越窮?

01 為什麼錢總是不夠用?


有人把財富自由分成了幾個階段:辣條自由、奶茶自由、車釐子自由、遊戲自由、口紅自由、旅行自由、戀愛自由和買房自由等等,現在的你到了哪個階段?在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的慾望也越來越豐富,想要努力實現自由的選擇,但真正能做到的卻很少。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買一個大房子,買一輛豪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比如我之前去看的一套165平米的房子,售價360萬,我很喜歡,但我完全買不起。所以像我這樣的大部分人就開始中了消費主義“及時行樂”的陷阱——口紅只有零支和無數支的區別,要買頂級好糧餵飽貓貓狗狗,恨不得變身“蜈蚣精”穿上那滿面牆的AJ,還宣稱咖啡只喝來自巴拿馬翡翠莊園的瑰夏冰滴,吃飯就要去能夠擺拍的網紅餐廳······


透支信用卡和花唄,用明天的錢為今天的“精緻”消費買單,看著銀行卡個位數的餘額,想著未來“與土為伴”的日子。


奮鬥就是為了寵愛自己,讓自己過的優越體面,是生活的追求。


用這樣的一點“自由”,裝飾疲憊的生活,這樣做的後果,是每天早上醒來頭腦中帶著一串串的數字,是一天都不敢離開自己的工作,一天也不敢不健康,沒有能力對抗這個時代帶來的任何風險,比如疫情這種“黑天鵝事件”。


窮就是這樣一種感覺,是一種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是一種窘迫感和緊張感。


及時行樂帶來的,是把錢都花在了無意義的消費上,讓自己陷入“貧窮陷阱”。


直擊《貧窮的本質》:你為什麼越過越窮?

02 你那麼窮,大概是因為你想窮


那到底什麼是“貧窮陷阱”呢?

它通常地講是指這樣一種情況,處於貧困狀態的個人、家庭、群體、區域等主體或單元由於貧困而不斷地再生產出貧困,長期處於貧困的惡性循環中而不能自拔。

《貧窮的本質》這本書的作者班納吉和迪弗洛聯合創建了一所貧困實驗室,他們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的窮人世界,探尋貧困人群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創業、援助、政府等生活的多個方面,運用對照實驗法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


書中大量舉例的是非洲國家和印度的一些案例,雖然和中國實際情況有所不同,但是思維都是共通的。導致貧窮思維最重要的因素在於,人們放棄了對未來的準備和期望,只希望活在當下,滿足當下,也就是我們說的為了眼前的快樂犧牲了未來的可能。


直擊《貧窮的本質》:你為什麼越過越窮?

貧窮思維在生活中大致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缺乏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走進“及時行樂”的誘惑

2009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宣稱,全世界有超過10億人買不起足夠的食物,只能捱餓。但在研究中發現,窮人們不會選擇那麼更加能夠填飽肚子並且更健康的食物,他們會更加在意食品的口味,比如罐頭、糖、酒和油炸食品之類。


第二,排斥保險,沒有抵禦未來風險的能力

窮人大多短視,他們不願意投入錢到醫療保險中,更想不到花錢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他們眼中,保險公司和保險合同都是騙子的同義詞。


第三,不能未雨綢繆,導致付出更大代價

在贊比亞,政府開發了一種醫用型的痢疾預防包,價值100美金,只要平時堅持使用這種預防包,便可挽救32個痢疾病人的生命。但是窮人們對這種預防包不屑一顧。當他們喝了髒水染上痢疾時,又只能借高利貸買抗生素,甚至進行外科手術,但絕大多數窮人並不能承受這樣高昂的費用,每年在贊比亞有數以萬計的兒童因痢疾而死。


第四,受到眼界影響,只想得到立刻的改變

我們很多人有一個誤區是因學致貧,但其實很多國家的上小學是免費的。實際上,大多數輟學者是因為自己不想上學,以及父母不願意讓孩子上學,受教育的那些年不如早點打工賺錢。


擺脫貧窮的本質,是要擺脫因為貧窮所導致的錯誤的思維方式。


由此可見,端正消費和生活的心態,才能擺脫貧窮思維,脫離貧窮陷阱。


直擊《貧窮的本質》:你為什麼越過越窮?

03 要相信,貧窮只是一時的


奇葩說導師薛兆豐在一期節目裡說過:

什麼叫“貧窮”,我覺得應該分開來看,“貧”就是你當前沒有多少錢,你當前的財富狀態比較差,或者你當前的收入比較少,而“窮”是什麼意思?在中文裡面,“窮”是“盡、沒有希望”的意思,我們當中有多少年輕人,是又“貧”又“窮”呢?

我們許多年輕人是“貧”,因為我們年輕,我們還沒有到財富積累的快速積累的階段,但是我們當中有多少是“窮”的呢?對生活沒有希望,對未來不抱有希望,用透支未來的方式享受當下。


奇葩說的辯手詹青雲,借債100多萬元去美國讀哈佛大學,她參加節目以及進入律所工作,目的都是為了儘快賺錢還錢,她現階段是“貧”的,但她不“窮”,她的錢花在投資自己,提升自我,每一次看她辯論,我都被她強大的邏輯、豐富的學識和從容淡定的姿態所折服。


直擊《貧窮的本質》:你為什麼越過越窮?


也許你來自一個貧窮的家庭,也許現階段貧的叮噹響。


但是,希望你能不斷學習,增強自控力,自律於自己的慾望,自律於自己的虛榮心,自律於自己的行動。


用多維度的收入方式來構建自己的收入來源,培養風險意識,跳出這個讓你越努力越窮的“貧窮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