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詩詞告訴你,唐宋史上兩次撼動江山的"霸氣側露"


第一個"霸氣側露"

黃巢,給盛唐以重創的人。史書記載他"善騎射,少有詩才"。但是成年後幾次應試都沒能金榜題名。於是回家做起了"家族生意"——販鹽。

後逢關東大旱,當地官吏們還在強收賦稅,黃巢集眾憤而反抗,於875年響應王仙芝,開始了起義。

從公元875年至880年兵進長安稱帝,短短五年間,烽火點燃了唐朝大半疆土。

後在唐將李克用、王重榮等的強勢進攻下,黃巢出長安東逃,於公元884年在泰山虎狼谷(今山東萊蕪西南)敗死。

黃巢起義給中國歷史上最顯赫一時的帝國以沉重一擊,加速了唐王朝走向滅亡。


讓詩詞告訴你,唐宋史上兩次撼動江山的


黃巢有三首詩作收在《全唐詩》中,今天我們來看其中兩篇。


《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題菊花,前兩句寫出了菊所盛開的地點和季節,在秋風颯颯的時侯,在自家院裡,菊花盛開。其花蕊是寒的,其馨香是冷的。這兩句描寫菊的句子其中也包含了自我感嘆的意味:黃巢也自覺有才,也希望通過科舉考試取得一官半職,一改自己白丁的身份。

第三句中的"青帝"是掌管百花的春神,其居住在東方。這三四句是說如果我是那百花之神,我就讓菊花在春天開放,和百花一起享受春日的陽光。

要說本首詩已流露出對權力的嚮往了,那麼另一首詩就是直白地覬覦。


讓詩詞告訴你,唐宋史上兩次撼動江山的


《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我花"指菊花,黃巢也拿菊自比。"百花殺"指秋天百花凋零,而菊花獨領風騷。

詩的用字就殺氣騰騰,如"殺"、"衝"、"香陣"、"透"、"盡帶黃金甲",黃巢的詩裡,連花的香氣都能排兵佈陣。在李清照眼中的"黃花堆積、憔悴損",在黃巢眼裡都成了攻城掠地的甲兵。怎一個霸字了得。


黃巢確實做到了,公元880年十二月十三日,黃巢擁兵進長安,在含元殿稱帝,國號"大齊",並在長安城開始了大肆屠戮。


讓詩詞告訴你,唐宋史上兩次撼動江山的


黃巢起義論起起因來,也許是好的,反對暴政,反對沉重的賦稅,但是他畢竟短淺侷限,憤怒於當權者種種敝政,只是因為自己沒有站在"食物鏈"的頂點,一旦手中握有了權力,其敝病就顯露無遺,甚至更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就註定了他的失敗。


第二個"霸氣側露"

金主完顏亮,金朝第四代君王,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之孫。就是這位完顏亮,在公元1153年將金國的國都從會寧府(黑龍江)遷至中都(北京),他是中國歷史上建都北京的第一人。

作為一個女真人,完顏亮對中原文化有著十分的好感,與居住在金地的宋朝文人有交往,他自已也很有些文化造詣,他的一首《書壁》就展現了其雄才大略,一統天下的政治抱負。

讓詩詞告訴你,唐宋史上兩次撼動江山的


《書壁》

金 完顏亮

蛟龍潛匿隱蒼波,且與蝦蟆做混合。

等待一朝頭角就,撼搖霹靂震山河。


本詩即完顏亮對自己的描寫,詩中他自比為蛟龍,隱匿在深淵,混跡在小魚小蝦之間,等待時機,一旦時機成熟,即成就其宏圖偉業。


讓詩詞告訴你,唐宋史上兩次撼動江山的


完顏亮在27歲那年(1149年)弒君篡位稱帝,改元天德。其在位十二年間,譭譽參半。史書記載他"屠滅宗族,剪刈忠良",為人殘暴狂傲,殺人無數。可另一方面,他大力推廣漢文化,完善中央集權,發展農業。尤其是遷都北京,極具戰略眼光,鞏固了金王朝在北方的統治地位。

完顏亮聽了柳永的一曲《望海潮》詞,對詞中描寫的"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以及"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等江南景象十分豔羨,心生嚮往,《鶴林玉露》中有記載,"金主亮聞歌欣慕,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於是便有了其著名的一個詩作:

讓詩詞告訴你,唐宋史上兩次撼動江山的


《題臨安山水》

金 完顏亮

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

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江南富庶之地,豈能讓別的國家佔有?有朝一日我定要提兵百萬,將錢塘之地盡數為我所有。

詩中可見,完顏亮對吞併南宋,統一華夏志在必得。

讓詩詞告訴你,唐宋史上兩次撼動江山的


公元1611年,完顏亮提兵南征,在瓜州渡江作戰時,由於內訌,死在了完顏元宜的手中。沒有完顏亮一死,南宋恐怕在劫難逃,因此《鶴林玉露》說:"宋朝真天助也!"

後金國在蒙古與南宋的夾擊之下滅亡。


中國民族歷史上的"命懸一線"有很多,歷史的真像等待大家再"鉤沉",歷史的教訓確應牢記,"霸氣"都是一時,一切失民心的,都不會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