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探索垃圾分佈式處理 就地資源化利用

麥電網訊:現在,在浙江杭州的垃圾中轉站、社區角落、商業中心周邊等垃圾產生密集區,很多地方都多了一臺佔地60平方米左右的垃圾處理設備。這些集裝箱大小的垃圾處理設備可用平板拖車運輸,每天可處理垃圾10噸左右,能夠服務周圍5萬-6萬人的社區。

“生活垃圾可以在源頭實現資源化利用。”碳明科技創始人顧然告訴記者,2018年,他在杭州未來科技城的夢想小鎮創辦公司,將關注點聚焦在“垃圾產生的源頭實現資源化利用”這一課題。

利用城市的角落空間

把垃圾產生頻繁區變成處理點,分佈式處理

城市的角落空間被利用起來進行垃圾分佈式處理,為什麼會想到這種方法?

記者瞭解到,杭州的垃圾平均每噸需運輸40公里以上,運到填埋場或焚燒廠進行集中處理。為減少運輸途中的能源消耗,顧然和他的團隊把垃圾產生頻繁區變成垃圾的處理點,把大型的垃圾處理廠濃縮到小體量的空間,進行垃圾分佈式處理。

顧然介紹說,分佈在垃圾點的處理設備,可以在零氧環境下把垃圾加熱到600攝氏度,提煉出甲烷、氫氣等可燃揮發成分進行清潔燃燒,產生熱能。熱解後的剩餘物質形成生物炭,用作土壤改良和土壤修復。

“我們目前主要處理園林垃圾、農業秸稈這樣的木質纖維素垃圾,以及廚餘垃圾。生物炭施加在土壤裡,可以讓植物的生長速率顯著提高。希望未來在學校、醫院、社區、垃圾中轉站等地可以投放這樣的設備。”他表示。

如何保證垃圾熱處理過程中不產生有害物質?

“分佈式垃圾處理設備把焚燒分成兩段,第一段在無氧的環境下進行垃圾熱解,產生甲烷和氫氣等可燃氣體;第二段在另一個工段中,進行富氧燃燒。”顧然介紹說,第一個工段中零氧氣,無氧化反應,第二個工段無固態物質和重金屬催化,可以杜絕二噁英的產生。

探索資源循環利用

垃圾產生的可燃氣體熱值高,可以用於供暖、發電,提供熱水

通過社區調研、採集垃圾並進行化學分析,顧然團隊掌握了什麼樣的垃圾可以進行分佈式處理。在社區,分佈式設備可以把廚餘垃圾處理成乾燥顆粒物,再運輸到中轉站的大體量設備,進行碳化併產生能源。

據介紹,大體量設備處理後的垃圾產生的可燃氣體熱值非常高,未來可以用於供暖和發電。另外,設備產生的熱水通過專門的經銷商,還可以為杭州市內的賓館、澡堂提供服務。

雖然目前這一設備發的電還不能併入電網體系,但顧然團隊仍在探索資源的循環利用。比如,垃圾處理產生的生物炭是土壤修復中可持續的綠色修復手段。顧然和他的團隊針對生態修復進行了試驗——在土壤改良方面嘗試了通過施加生物炭對鎘汙染的稻田土壤進行修復,修復後的土壤汙染降低40%-60%,重金屬含量大大降低。


浙江杭州探索垃圾分佈式處理 就地資源化利用


顧然介紹說,目前每臺設備每天處理10噸左右垃圾,產生20噸左右的蒸汽、1噸生物炭。產生的能源以蒸汽的價格去衡量大概180元/噸,生物炭1000元/噸-1500元/噸。“在處理成本方面,我們已經能做到運營成本的平衡甚至略有盈餘,未來設備量產後成本會更低。”

從2018年回國初期創建公司到現在,碳明科技已經完成了第二輪融資,獲得了近千萬元資本。2019年,垃圾分類成為熱點話題後,公司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目前,公司已獲得未來科技城20畝左右的土地作為中轉站,進行設備的試點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