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為何愛結交江湖朋友?這句話道出了宋朝“小吏”們的心思

《水滸傳》裡的宋江當年在鄆城縣當小吏時,表面上看起來呼風喚雨,黑白通吃,能量極大。可是他的心態並非完全放鬆,而是居安思危,在家中暗設藏身地窖,以備不時之需,結果還真派上用場。一句“為官最易,為吏最難”道出了宋江的心思。

北宋時吏員的真實地位究竟如何呢?


宋江為何愛結交江湖朋友?這句話道出了宋朝“小吏”們的心思


  • 小吏們的職業前景

宋代小吏要想出頭,轉為“流內官”簡直比登天還難。宋代重文風,多才子,且科舉制度漸漸完善,許多出身寒素的讀書人通過科舉進入官場。北宋官場也確實選拔出了大批精英人士,光是北宋太平興國五年的進士就夠現代學者拉出來寫研究論文的了。

科舉向官場輸送了烏泱泱一大堆人,再加上承蒙祖蔭授官的,宋代官場出現大量冗員。連“學而優”都難以安排,何況無背景的“野路子”?所以宋代廣大基層小吏“宋江們”想擠上“仕途”真是毫無優勢可言。

宋江為何愛結交江湖朋友?這句話道出了宋朝“小吏”們的心思


據統計,有宋三百年也不過只有幾例京城小吏轉為“官”而已,較之前代的官場生態實在差距太大!唐代雖然吏轉官有難度,但起碼還可以用時間來苦熬。宋代把這條路已堵死。

宋江是何等精明之人,他早就對自己的職業前景一眼看穿,知道天花板是無法突破的。然而他偏偏又是個有理想、有抱負之人,這就造成了他內心的苦悶。“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宋江對自己評價甚高。“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在基層鍛鍊磨礪“爪牙”的宋江幻想著出人頭地,一直自我定位是“猛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矛盾在宋江身上集中體現。

宋江為何愛結交江湖朋友?這句話道出了宋朝“小吏”們的心思


  • 地位低要刷存在感

宋代吏員地位極低。吏是為官服務的,被官視為草芥。北宋名臣張詠為一文錢就可以殺死小吏,還留下鐵錚錚的硬話:“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後人只會為張詠一身正氣叫好,卻忽略了這個犯錯的小吏也曾是條活生生的人命。這種情況造成吏員們都有強烈的不安全感,生怕哪天不對上司胃口招來禍事。

《水滸傳》裡的孔目裴宣,就因與上司不對眼,被上司找茬兒發配沙門島送死。

宋江為何愛結交江湖朋友?這句話道出了宋朝“小吏”們的心思


雖然說宋江與時知縣相處得不錯,是領導信賴的心腹之人,但宋江時刻能清醒認識到自身地位低是體制造成的,並不是靠一人之寵就能改變,所以他要另尋存在感。

多條朋友多條路,這是宋江奉行的一條重要處世原則。他靠仗義疏財,救困幫扶,大搞慈善來打造自己的江湖形象,博得“及時雨”的美譽,不僅能彌補小吏身份的存在感不足,還能給自己開財路、留後路。萬一哪天失寵於上司,江湖上還能有個容身之處。

後來在他犯下人命案後,果然那些江湖朋友派上用場:有的給錢,有的出力,有的為他提供食宿……形象樹立、口碑傳播是宋江一直在抓的兩件硬事,他本人也的確從中收益不少。

宋江為何愛結交江湖朋友?這句話道出了宋朝“小吏”們的心思


  • 收入低要另尋財路

宋江在鄆城縣當押司,據《宋史 職官志》記載:“置縣吏押司八人。”這“押司”是一項差役,即特定人家提供的免費勞力。宋江家不在鄆城縣城,而是在宋家村,是村裡的富戶。宋老爸和弟弟都在家務農。宋江在縣城工作其實是給公家服差役,並無工資,是打義工。這種情況,“義工”如果無其他生財門路,日常開銷只能是靠家裡供給。如此便容易理解為何有“天下吏人,素無常祿,唯以受賄為生。”

吏作為官與民之間的紐帶,代表官方與民打交道,但自己既沒有地位,有沒有收入,所以吏欺民很“正常”。

宋江為何愛結交江湖朋友?這句話道出了宋朝“小吏”們的心思


《水滸傳》裡塑造了一批牛氣的小吏,以吃拿卡要為能事,讓人恨得咬牙切齒。比如,監獄管理員戴宗專發犯人的財,立下索賄規矩,不給錢就要命。施管營更是利用囚徒這種免費勞動力為自己打工,經營快活林酒店,還貼金說是為了繁榮當地經濟。

我們的宋押司當然也不會免俗。比如,他給生辰綱大劫案的通緝要犯通風報信後有一百兩金子的酬勞(雖然沒收)。押司的日常工作就是替長官辦理案牘等事,利用職權為自己撈好處,刷好評,這是宋江熟諳之道,正所謂“吏道純熟”。

宋江為何愛結交江湖朋友?這句話道出了宋朝“小吏”們的心思


民間故事裡說的“揭被奪鐲”被訟師改為“奪鐲揭被”後,雖然只是調換順序,可是單純的搶劫罪就多了條強淫罪,這種文字功底靠的就是考驗吏員們的業務水平是否“吏道純熟”。

《水滸傳》裡清河縣令想周全武松時,也是手下吏員在訴訟文字上下功夫,把仇殺寫成“鬥殺”,以此來周全武松。由此可以推想,這些都是留給吏員索賄的可發揮性空間,接下來就看吏員的本事了。

地位低、零收入、無前途,這是“為吏難”的現實處境。不甘心的小吏們必然要從其他方面尋求突破來彌補這些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