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系列報告之二:站在互聯網進化角度看區塊鏈

1. 區塊鏈的未來將是“價值互聯網”

1.1 底層技術的進步推動了互聯網發展

回顧互聯網的發展過程,最重要的是以下幾個時間點:

1、1977年,位於鏈接層的以太網誕生,使得局域網成為可能;

2、1973年,位於傳輸層的TCP協議誕生,並在1983年正式確立了其地位,使得全網連接得以實現。此後,思科誕生,併成長為路由器行業的霸主。

3、1991年,應用層協議HTTP協議發佈,雅虎、亞馬遜等互聯網公司紛紛成立,互聯網進入了爆發期。

在互聯網發展初期,每一次底層技術的進步都有力地推動了互聯網的發展。而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又會遇到新的瓶頸。一旦打破瓶頸,就可以帶來更大的發展。兩者往往是循環往復,不斷推動向前的。

區塊鏈系列報告之二:站在互聯網進化角度看區塊鏈

從技術角度來看,整個HTTP協議是建立在C/S架構下的,互聯網行業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中心化的平臺。平臺中的用戶做出了巨大貢獻,反而很難受益。

譬如新浪微博,正是由於所有用戶的發貼、評論和轉發,才讓其成為一個極具價值的平臺。而絕大多數用戶在這個過程中卻所獲很少,還要不斷忍受平臺方不斷增多的廣告騷擾。而且,平臺方經常濫用自己的支配地位,隨意改變規則,刪除用戶賬號和帖子。

1.2 區塊鏈技術將重塑整個互聯網

區塊鏈技術真正的改變是在應用層。它仍然建立在TCP/IP協議之上,只是改變了應用層的HTTP協議為基礎的模式。區塊鏈技術基於P2P協議,顛覆了傳統的C/S架構,再加上底層數據結構、共識機制和加密算法形成了一套新的應用層協議。

在傳統互聯網中,雙方只能實現信息的傳遞。譬如A將信息拷貝給B,則A仍然存有信息。而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的技術特性。在區塊鏈技術下,C將一個比特幣給了D,則C就減少了一個比特幣。這種傳遞在傳統互聯網中是雙方無法實現的,只能通過中心化平臺才能實現。

因此,結合了區塊鏈技術的互聯網將可能演化成為“價值互聯網”。互聯網將不止實現信息的傳遞,價值的傳遞也會同樣低成本高效率的實現。譬如將音樂、虛擬資產、房產、貨幣等直接傳遞給對方,而無需中介平臺的參與。

區塊鏈系列報告之二:站在互聯網進化角度看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還可能重新顛覆傳統互聯網的利益分配格局,削弱甚至取消平臺方的主導地位。屆時,區塊鏈平臺將會成為參與者共享的平臺,收益將會根據每個參與者做出的貢獻來直接分配。而且平臺規則都是開始約定好的,不會隨意改變。整個平臺將會成為一個更加良性的生態。

未來,基於區塊鏈的價值互聯網適用邊界將遠遠超過傳統互聯網,達到無處不在的境地。現實中發生的所有事情都將記錄併發生在網上,無法分離。價值互聯網將成為真實世界的完全映射。

2. 區塊鏈仍處於發展初期

雖然區塊鏈未來的潛在意義非常重大,但是現在仍然處於發展的初期。目前,區塊鏈技術正處於3.0階段:

2.1 區塊鏈1.0:比特幣的價值在於驗證了區塊鏈技術的可行性

區塊鏈技術起源於比特幣,2009年1月3日第一個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誕生。幾天後2009年1月9日出現序號為1的區塊,並與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相連接形成了鏈,標誌著區塊鏈的誕生。

比特幣構造了一個貨幣傳輸體系,安全、去中心化穩定運行了超過10年。雖然幣價幾起幾落,但是比特幣賬本和交易的安全性、可靠性都經歷了各種考驗,充分驗證了區塊鏈技術的可行性。

然而比特幣並不完美,其中協議的擴展性是一項很大的不足,比特幣網絡裡只有一種符號——比特幣,用戶無法自定義另外的符號。

2.2 區塊鏈2.0:以太坊引發了虛擬貨幣的第二次繁榮

針對比特幣擴展性不足的問題,下一代區塊鏈平臺以太坊進行了重大改進。通過以太坊,開發者可以快速搭建應用,發行類似比特幣的貨幣。

以太坊是一個平臺,它上面提供各種模塊讓用戶來搭建應用,如果將搭建應用比作造房子,那麼以太坊就提供了牆面、屋頂、地板等模塊,用戶只需像搭積木一樣把房子搭起來,因此在以太坊上建立應用的成本和速度都大大改善。

2015年7月,以太坊正式上線。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發行自己的代幣(ICO)進行融資成為了最大的應用。此後,大量的人湧入進行ICO,從而產生大量的以太坊購買需求,從而形成了第二次虛擬貨幣的繁榮。2018年後,虛擬貨幣價格暴跌,虛擬貨幣行業陷入了又一次低谷。

區塊鏈系列報告之二:站在互聯網進化角度看區塊鏈

2.3 區塊鏈3.0:技術瓶頸的解決將帶來新的爆發

回顧互聯網的發展歷史,在互聯網誕生的幾十年裡,都是以緩慢的速度在前進。每一次底層技術的重大進步都會帶來應用的大爆發,以太網協議,TCP/IP協議的爆發都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互聯網的真正爆發其實是在1991年HTTP協議成立之後才發生的。

比特幣和以太坊的歷史也同樣說明了這一點。當前,區塊鏈技術仍然處於發展初期,眾多底層技術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比如說:

1、 性能低。比特幣每秒交易次數只有7次,以太坊會好一點但是也不高;

2、 使用門檻高。許多公鏈項目都需要參與者掌握很多專業知識才能使用,眾多普通人連錢包都不知道,根本無法入門。

3、 成本過高。現在比特幣和以太坊在使用的工作量證明(POW),雖然有效,但是能耗太高,並不經濟。

4、 缺乏隱私保護。區塊鏈是一個公開的賬本,任何人都能夠查看到裡面所有的信息。這在實際使用中會產生很大的問題,因為人們並不希望被知道所有信息。

針對以上技術瓶頸,區塊鏈技術仍然在不斷演進,持續進化。以性能低為例,目前就在試用閃電網絡、分片,DAG等方法。針對隱私問題,也在試用同態加密、零知識證明等。

現在的區塊鏈技術仍然處於高速發展期。根據科睿唯安的統計,基於最權威的德溫特世界專利索引:最早的區塊鏈專利申請出現於2013年。從2015年起專利申請呈現出爆發式增長趨勢,即使2017-2019年申請的專利尚未完全公開(專利申請到公開一般是18個月) ,2013-2018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也已達到285.6%。

區塊鏈系列報告之二:站在互聯網進化角度看區塊鏈

2.4 真正偉大的區塊鏈商業模式尚未誕生

總體來看,雖然區塊鏈技術正在快速發展,但是仍然處於初期。現在的時間點相當於站在1980年代去想象互聯網未來會如何發展?人們是很難想象得到谷歌、Facebook會成為互聯網時代最大的贏家。

因此,我們不必去過分燒腦去想未來的商業模式會是什麼樣子,畢竟最優秀的創業者們都是在互聯網時代到來的90年代,才紛紛投入其中的。

當然,研究產業革命引領者的歷史將能夠提高研判、抓住下一代產業機會的概率,建議關注微軟(MSFT.O)、蘋果(AAPL.O)、谷歌(GOOG.O)、騰訊控股(0700.HK)。

3. 風險提示

宏觀經濟不及預期;區塊鏈炒作過度的風險。

區塊鏈系列報告之二:站在互聯網進化角度看區塊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