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她》:豆瓣6.6分,遠低於《Mother》“不高級”在哪兒

《不完美的她》已大結局,豆瓣評分從7.5分降至6.6分,縱然集聚趙雅芝、惠英紅和周迅這三大頂級實力派女演員,也難以拯救這部翻拍劇。日劇《Mother》是原創,豆瓣評分高達9.4分,作為大女兒誕生的韓劇翻拍版的《Mother》豆瓣評分也高達8.6分,就連口碑和反響都遠超《不完美的她》。

無論是復刻《Mother》還是選擇衍生創作,《不完美的她》有很多不完美處,堪稱是低配版《Mother》。

一部好劇,除了擁有一個優秀故事創作外,還需要導演的運籌帷幄,演員的通力配合,這樣才能打動觀眾們的內心,並給予觀眾實質性的啟發。

《不完美的她》:豆瓣6.6分,遠低於《Mother》“不高級”在哪兒

韓版《Mother》

日版《Mother》深受觀眾們喜愛,是一部成功的優秀原創劇,相比之下,《不完美的她》表現卻有些“不盡如人意”,故本文將著重將韓版《Mother》與中國版《不完美的她》進行對比,看看《不完美的她》遜色在哪裡。

差距一:就話題而論,《Mother》重心偏向於虐童、遺棄兒童和家庭暴力,《不完美的她》二者兼有,甚至衍生出更多熱門話題,沒有特定重心。

《不完美的她》似乎想要擺脫日韓《Mother》的影響,看似沒有拋棄原創劇的主題,但實際已經偏離劇本,虐童、遺棄兒童和家庭暴力的元素成為女主林緒之撕開過去,尋找真相的線索,反而轉移了觀眾們對兒童犯罪和家庭暴力的關注,這部劇未播出便憑藉趙雅芝、惠英紅和周迅三人的演技和名氣引得眾人矚目,製片方意圖非常明顯,想要製造出年度爆款火熱劇。

但太過於商業化,太過於熟悉國產劇的套路,太過於追求懸疑元素,《不完美的她》像是一個急躁孩子交出的作業,缺少了一點耐心和精心,勉強剛過及格線。家暴故事、母女關係、女性的覺悟與成長,每個話題都是可以衍生出非常精彩的故事,但如果想全部囊括在一部劇中,那勢必需要導演編劇演員等付出更多的創作與努力。

《不完美的她》:豆瓣6.6分,遠低於《Mother》“不高級”在哪兒

《不完美的她》

《伊索寓言》有這麼一句:“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正是《不完美的她》真實寫照,因為他們太想要得到觀眾與市場的肯定,甚至想要超越原創劇,卻忘記了作為創作者的初心,是要通過透徹的領悟和表達欲,向觀眾們展示出對真實生活的提煉,並輸出可取的價值觀。

頂級演員陣容就算演員再優秀,陣容再強大,沒有拿到一個好劇本,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完美的她》用事實證明走捷徑是不可能製造出爆款劇。

差距二:就劇情細節來說,韓版《Mother》情感更加細膩動人,相比之下《不完美的她》倒顯得粗糙劣質。

韓版《Mother》並未對故事情節做太多改動,幾乎還原了日版《Mother》的經典情節,用韓劇式的方式講述了被母親拋棄的8歲女孩,和決心當她的臨時母親的代課老師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

《不完美的她》:豆瓣6.6分,遠低於《Mother》“不高級”在哪兒

韓版《Mother》

在人物設置方面,韓版《Mother》的女主姜秀珍是一個性格清冷內向的鳥類學研究員,幼時被知名女明星收養,專注鳥類科學研究,不喜歡家庭和孩子的束縛,成年後便脫離了家庭,只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行事作風非常瀟灑。

反觀《不完美的她》的女主林緒之是一個黑客,性格孤僻,被心結所困,與養母關係疏離,保持安全距離,但為人又非常執拗想要尋找自己被生母拋棄的原因,非常渴望母親的愛。

無論是沿用原創劇人設,還是重新設定人設,理當都應該符合劇本人物故事發展脈絡,但《不完美的她》林緒之的人設有一個致命傷在於與小女孩穆蓮生沒有產生交際,使得人物關係就顯得非常尷尬,脫離了真實與人情。

僅僅一次與小女孩蓮生在遊樂場的偶遇,僅僅一句“那些與我有著類似經歷的人,我們會一眼認出彼此”的林緒之旁白就一筆帶過,本應該濃墨重彩的似朋友似母女特殊感情卻沒有得到釋放。

《不完美的她》:豆瓣6.6分,遠低於《Mother》“不高級”在哪兒

《不完美的她》

韓版《Mother》這一點做得非常好,姜秀珍臨時成為了小女孩金慧娜班裡的代課老師,不動聲色中暗自觀察著發生在小女孩身上的悲慘故事,慧娜被同學欺負,被家人虐待,被裝進黑色袋子像扔垃圾一樣丟掉。姜秀珍就再也無法忍受了,她決定伸出手,拉著慧娜一起逃跑。

為什麼慧娜會信任姜秀珍呢?是因為姜秀珍一直都在關心在意慧娜發生的事情,同學嫌棄慧娜因為她指甲黑黑的,就買了指甲剪教會慧娜剪指甲,發現慧娜大晚上還在外面遊蕩,就告訴她要學會照顧好自己,每週剪指甲,三天洗一次頭,衣服輪著穿。看似冷漠實則善良的姜秀珍,卻是慧娜被媽媽虐待後傷心絕望時的唯一一抹暖意。

《不完美的她》:豆瓣6.6分,遠低於《Mother》“不高級”在哪兒

韓版《Mother》

羅曼·羅蘭曾說:“藝術的偉大意義,基本上在於它能顯示人的真正感情、內心生活的奧秘和熱情的世界。”藝術的創作來源於生活,唯有將人設生活化,才能有更強的代入感,讓觀眾們能身臨其境,被劇中的人物故事所打動。

嚴歌苓在《芳華》中寫道:“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導演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讓被虐待的慧娜找到了善良的姜秀珍,從臨時師生關係巧妙轉變為母女關係,相識相知到相憐,循序漸進,潤物細無聲般的關懷,讓情感的昇華水到渠成。贏得了觀眾們的共情心理,對姜秀珍和慧娜產生憐惜之情。

《不完美的她》:豆瓣6.6分,遠低於《Mother》“不高級”在哪兒

韓版《Mother》

《不完美的她》從一開始就快速拋下懸念,採用電影的敘事手法,讓觀眾在前幾集時看得雲裡霧裡,除了佩服演員演技外,凌亂的劇情,尷尬的情節,讓觀眾們無動於衷,少了共情的連續性。

亞瑟·喬拉米卡利在《共情力》中寫道:“只有當我們變得富有同情心,能夠真正理解他人的感受時,我們的內心才將收穫一直尋覓的平靜和幸福。”

而共情是貫穿整部劇的靈魂之處,如何讓觀眾陷入沉浸式同情中,《不完美的她》沒能交出一份合格的試卷,感動不能僅僅靠演員的演技,還需要好的故事情節細節支撐,光靠大量慢鏡頭是煽動不了觀眾們的情緒。

差距三:就主題深意而言,《Mother》主題更加清晰明確,矛頭直指虐待,用善意治癒受傷的心靈

韓版《Mother》在講述虐待這個沉重話題時,通過慧娜包庇虐待自己的媽媽,說謊話稱媽媽廚藝很棒等等微小細節,向人們展現了一個受傷孩子真實心理狀況,在虐待中承受著痛苦,卻依然執著期望得到媽媽的關愛。

姜秀珍理解慧娜痛苦,不忍心看著孩子重蹈覆轍,就算觸犯法律也要帶孩子逃走,在幫助孩子的同時,也是完成自我救贖,再次遇見了遺棄自己的媽媽並和解,也能毫無內疚叫養母一聲“媽媽”。

很多人以為懷胎十月生了孩子才能當上媽媽,但在《Mother》中成為媽媽就是可以把自己的一切都能付出給另一個小生命的時候。

《不完美的她》:豆瓣6.6分,遠低於《Mother》“不高級”在哪兒

韓版《Mother》

韓版《Mother》第一集中,慧娜被同學們扔垃圾,姜秀珍找出了欺負人的兩個小男孩,教育他們說:“絕對不能欺負女人、動物,還有比你們弱的人”。這句話除了點明主題外,還引申出了另一層思考,那就是教育的重要性。那兩個小男孩不僅僅欺負嘲笑慧娜,而且還殘忍“謀殺”了全班同學一起餵養的小鴨子,手段極其殘酷,給小鴨子餵食巧克力和玻璃碎片。

《不完美的她》:豆瓣6.6分,遠低於《Mother》“不高級”在哪兒

韓版《Mother》

教育在每個孩子的茁壯成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社會教育,道德教育的成功秘訣在於,當一個人還在少年時代的時候,就應該在宏偉的社會生活背景上給他展示整個世界、個人生活的前景。

《爸爸去哪兒3》中原本劉燁挑選了最好的房子,兒子諾一看著一直哭鬧的胖軒時,他主動將好房子讓出去,還安慰爸爸劉燁說:“爸爸別哭,我們是男子漢。”其實還有一集,劉燁父子倆運氣差挑了一個一百年房齡的破房子,看起來有些慘不忍睹,若是被其他人選中了一定會不開心,但是諾一卻沒有挑剔,還非常開心的接受了,覺得那裡挺好的。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父親和母親是如同教師一樣的教育者,他們不亞於教師,是富有智慧的人類創造者,因為兒子的智慧在他還未降生到人間的時候,就從父母的根上伸展出來。”

諾一能這麼善良優秀,是離不開父母的家庭教育,劉燁夫妻一有時間便會帶著一雙兒女去偏遠山村看望貧對點幫助的貧困戶和孤寡老人,倆孩子和很多爺爺奶奶都成為了好朋友。

《不完美的她》:豆瓣6.6分,遠低於《Mother》“不高級”在哪兒

周國平說:“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豐富的心靈,高貴的靈魂,這樣你才無愧於人的稱號,你才是作為真正的人在世間生活。”

每個人的行為都可以在他們的經歷中找到源頭,殘忍的人也曾是從小孩長大,育人重中之重便是教導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懂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

善良的底線是惻隱之心。一善染心,萬劫不朽。百燈曠照,千里通明。

而《不完美的她》,從劇照上看,就能看出這是三個女人的舞臺,兩個是媽媽,一個是女兒,主題圍繞著女兒林緒之尋找真“我”,而引發的一系列故事,懸疑燒腦,虐待和家暴,這些原本將詮釋和剖析的痛點話題,卻遠遠沒有作為昇華的主題,不過是錦上添花用來吸引觀眾注意力的元素。劇中人設水土不服,人物關係推進靠旁白和偶遇,連唯一的懸疑感都是靠林緒之的生父扮演者金士傑老師入木三分的刻畫,虛偽的柔情下是陰暗狡詐的殘忍。

《不完美的她》:豆瓣6.6分,遠低於《Mother》“不高級”在哪兒

如果僅僅是林緒之尋找真“我”的主題,《不完美的她》做到了,但製片方從一開始就打著原生家庭的傷痛、法律違背的人情、改變不了的宿命等延伸探討,顯然這部劇沒有講好故事,沒有塑造好人物。

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除了能獲得無數觀眾們的喜愛外,還能推動對人性等價值觀的大討論,例如由韓國真實案例改編的電影《素媛》是優秀的例子,一部電影改變了整個國家,將韓國未成年人性侵害的最高刑期從最初的15年,到30年,最後提高到了已經廢除死刑的韓國法律的最高刑罰——無期徒刑,且不得假釋。

結語:

《不完美的他》豆瓣評分6.6,遠低韓版《Mother》,細分析之下,是中國影視行業焦慮與浮躁下的產物,我們不缺演員,不缺題材,不缺製作,缺少的是對真實故事人情的精心打磨,對劇本和現實題材的精雕細琢,考驗的是創作者對生活的洞察力與再創作能力。

雖然《不完美的他》是一部失敗的作品,但也為影視行業敲響了第一個警鐘,翻拍影視作品非明智之舉,還不如從國內真實生活出發,堅持做原創內容,發掘身邊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