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剪刀手”將膠質細胞向神經元轉分化,可治療視力損傷和PD

通過“剪刀手”將膠質細胞向神經元轉分化,可治療視力損傷和PD

2020年4月8日23:00,《細胞》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通過CRISPR-CasRx介導的膠質細胞向神經元的轉分化治療神經性疾病》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輝研究組完成。該項研究通過運用最新開發的RNA靶向CRISPR系統CasRx特異性地在視網膜穆勒膠質細胞中敲低Ptbp1基因的表達,首次在成體中實現了視神經節細胞的再生,並且恢復了永久性視力損傷模型小鼠的視力。同時,該研究還證明了這項技術可以非常高效且特異地將紋狀體內的星形膠質細胞轉分化成多巴胺神經元,並且基本消除了帕金森疾病的症狀。該研究將為未來眾多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一個新的途徑。


通過“剪刀手”將膠質細胞向神經元轉分化,可治療視力損傷和PD

人類的神經系統包含成百上千種不同類型的神經元細胞。在成熟的神經系統中,神經元一般不會再生,一旦死亡,就是永久性的。神經元的死亡會導致不同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常見的有阿爾茲海默症和帕金森症。此類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確且沒有根治的方法,因此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脅。

據統計,目前全球大約有1億多的人患有神經退行性疾病,而且隨著老齡化的加劇,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數量也將逐漸增多。在常見的神經性疾病中,視神經節細胞死亡導致的永久性失明和多巴胺神經元死亡導致的帕金森疾病是尤為特殊的兩類,它們都是由於特殊類型的神經元死亡導致。我們之所以能看到外界絢爛多彩的世界,是因為我們的眼睛和大腦中存在一套完整的視覺通路,而連接眼睛和大腦的神經元就是視神經節細胞。作為眼睛和大腦的唯一一座橋樑,視神經節細胞對外界的不良刺激非常敏感。

研究發現很多眼疾都可以導致視神經節細胞的死亡,急性的如缺血性視網膜病,慢性的如青光眼。

視神經節細胞一旦死亡就會導致永久性失明。據統計,僅青光眼致盲的人數在全球就超過一千萬人。帕金森疾病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神經退行性疾病。它的發生是由於腦內黑質區域中一種叫做多巴胺神經元的死亡,從而導致黑質多巴胺神經元不能通過黑質-紋狀體通路將多巴胺運輸到大腦的另一個區域紋狀體。目前,全球有將近一千萬人患有此病,我國尤為嚴重,佔了大約一半的病人。如何在成體中再生出以上兩種特異類型的神經元,一直是全世界眾多科學家努力的方向。


通過“剪刀手”將膠質細胞向神經元轉分化,可治療視力損傷和PD


該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在體外細胞系中篩選了高效抑制Ptbp1表達的gRNA,設計了特異性標記穆勒膠質細胞和在穆勒膠質細胞中表達CasRx的系統。所有元件以雙質粒系統的形式被包裝在AAV中並且通過視網膜下注射,特異性地在成年小鼠的穆勒膠質細胞中下調Ptbp1基因的表達。大約一個月後,研究人員在視網膜視神經節細胞層發現了由穆勒膠質細胞轉分化而來的視神經節細胞,並且轉分化而來的視神經節細胞可以像正常的細胞那樣對光刺激產生相應的電信號。

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轉分化而來的視神經節細胞可以通過視神經和大腦中正確的腦區建立功能性的聯繫,並且將視覺信號傳輸到大腦。在視神經節細胞損傷的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員發現轉分化的視神經細胞可以讓永久性視力損傷的小鼠重新建立對光的敏感性。

為進一步發掘Ptbp1介導的膠質細胞向神經元轉分化的治療潛能,研究人員證明了該策略還能

特異性地將紋狀體中的星形膠質細胞非常高效的轉分化為多巴胺神經元,並且證明了轉分化而來的多巴胺神經元能夠展現出和黑質中多巴胺神經元相似的特性。在行為學測試中,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轉分化而來的多巴胺神經元可以彌補黑質中缺失的多巴胺神經元的功能,從而將帕金森模型小鼠的運動障礙逆轉到接近正常小鼠的水平


通過“剪刀手”將膠質細胞向神經元轉分化,可治療視力損傷和PD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裡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是要將研究成果真正應用於人類疾病的治療,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人類的視神經節細胞能否再生?帕金森患者是否能通過該方法被治癒?這些問題有待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去尋找答案。

通過“剪刀手”將膠質細胞向神經元轉分化,可治療視力損傷和PD

圖注:(上)CasRx通過靶向的降解Ptbp1 mRNA從而實現Ptbp1基因表達的下調。(中)視網膜下注射AAV-GFAP-CasRx-Ptbp1可以特異性的將視網膜穆勒膠質細胞轉分化為視神經節細胞,轉分化而來視神經節細胞可以和正確的腦區建立功能性的聯繫,並且提高永久性視力損傷模型小鼠的視力。(下)在紋狀體中注射AAV-GFAP-CasRx-Ptbp1可以特異性的將星形膠質細胞轉分化為多巴胺神經元,從而基本消除了帕金森疾病模型小鼠的運動症狀。


腦智卓越中心博士後周海波、助理研究員蘇錦霖、博士研究生胡新德、周昌陽、李賀、陳昭融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楊輝研究員、博士後周海波為共同通訊作者。同時,腦智卓越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院士、徐華泰研究員、張翼鳳研究員、姚海珊研究員和周嘉偉研究員對該研究給予了大力協助。該研究得到了腦智卓越中心基因編輯平臺、流式平臺、光學成像平臺和實驗動物平臺的大力支持。該研究獲得了中國科學技術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上海市的項目資助。  


通過“剪刀手”將膠質細胞向神經元轉分化,可治療視力損傷和PD

楊輝博士2007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生物技術學院,獲理學學士學位。2007年至2012年就讀於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研究所,獲博士學位。2012至2014年在美國麻省理工Whitehead研究所做博士後工作。2014年回國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靈長類疾病模型研究組組長。2015年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9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來源:中科院神經所官網】

代表性論文• Zhou, C.,Sun, Y., Yan, R., Liu, Y., Zuo, E., Gu, C., Han, L., Wei Y., Zeng, R., Li, Y.(*), Zhou H.(*), Guo F.(*), Yang H.* (2019) Off-target RNA mutation induced by DNA base editing and its elimination by mutagenesis Nature 517: 275-278• Zhou, H., Liu, J., Zhou, C., Gao, N., Rao, Z., Li, H., Hu, X., Li, C., Yao, X., Shen, X., Sun, Y., Wei, Y., Liu, F., Ying, W., Zhang, J., Tang, C., Zhang, X., Xu, H., Shi, L., Cheng, L., Huang, P. *, Yang, H.* (2018) In vivo simultaneous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of multiple genes in the brain using CRISPR/dCas9-activator transgenic mice Nat. Neurosci. 21: 440-446• Zuo, E., Sun, Y., Wu, W., Yuan, T., Ying, W., Sun, H., Yuan, L., Steinmetz, L.*, Li, Y.*, Yang, H.* (2019) Cytosine base editor generates substantial off-target 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s in mouse embryos Science 364: 289-292• Yao, X.*, Zhang, M., Wang, X., Ying, W., Hu, X., Dai, P., Meng, F., Shi, L., Sun, Y., Yao, N., Zhong, W., Li, Y., Wu, K., Li, W.*, Chen, Z.*, Yang, H.* (2018) Tild-CRISPR allows for efficient and precise gene knockin in mouse and human cells Dev. Cell 45: 526-536• Zuo, E.W., Huo, X.N., Yao, X., Hu, X.D., Sun, Y.D., Yin, J.H., He, B.B., Wang, X., Shi, L.Y., Ping, J., Wei, Y., Ying, W.Q., Wei, W., Liu, W.J., Tang, C., Li, Y.X., Hu, J.Z.* and Yang, H.* (2017) CRISPR/Cas9-mediated targeted chromosome elimination Genome Biol. 18: 224

本文報道來源:中國科學院神經研究所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