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如何提高心理電量?《我是大醫生》給出三點建議

馬上就要上班了,一想到要和外界接觸,我就緊張得不行。""同事一咳嗽,我就擔心他得了新冠肺炎,更擔心自己被傳染。""我一出門,就感覺空氣中都是新型冠狀病毒。"隨著全國各地的陸續復產復工,民眾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關注。WHO的研究顯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會誘發公眾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與疫情越接近的人,患上心理問題的概率就越大,程度也更嚴重。

為進一步減輕疫情所致的群眾心理傷害和社會影響,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近日下發了《加強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心理援助與社會工作服務的通知》,強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加強心理援助與社會工作服務工作。

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京東健康獨家冠名的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欄目在3月5日播出了心理專場,北京安定醫院臨床心理中心14病區主任劉競、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主任醫師林國樂、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李建平,就"疫情期間如何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心理電量"的話題,展開了深入討論與互動。

疫情期間如何提高心理電量?《我是大醫生》給出三點建議

節目現場,嘉賓們不僅帶領觀眾進行了趣味的心理測試,以瞭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也從專業角度解釋了焦慮和強迫傾向的幾大表現,並分享了緩解焦慮的STOP原則,即:stop——停止、take a breath——呼吸、observe——觀察自己所處環境、proceed——繼續生活。

疫情期間如何提高心理電量?《我是大醫生》給出三點建議

在當天節目中,主持人特別介紹了京東健康全新上線的"心理援助平臺"。據悉,該平臺由京東健康聯合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共同成立,彙集了精神科醫師、精神專科醫院、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機構等優質個人或機構資源,將面向廣大醫護人員和民眾,提供足不出戶的專業免費在線心理諮詢和援助服務。

疫情期間如何提高心理電量?《我是大醫生》給出三點建議

事實上,早在1月26日起,京東健康就啟動了"新冠肺炎免費諮詢"服務,聯手包括京東健康全職醫生在內的數萬名醫生,24小時為全國人民提供在線問診及心理疏導等服務。

在2月6日的"名醫直播",京東健康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院士和北京回龍觀醫院黨委書記、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主任楊甫德書記,在線指導大家應對疫情帶來的心理焦慮。

陸林院士建議,緩解緊張焦慮情緒一是要對疫情有科學理性的認識,二是要學會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具體來說,首先要做到作息正常、心態放鬆,保持身體健康,這樣才能有更好的免疫能力;其次,可以多與家人、朋友進行溝通聯絡,既能增進感情也可以調節自己的情緒;第三,企業可通過錯峰上下班、遠程辦公等措施降低員工感染風險,而員工要對國家戰勝疫情有充分的信心,可以趁這段時間提升工作技能,保證自己復工後能夠第一時間投入工作。

楊甫德書記為觀眾介紹了一個簡單易行的調節情緒、放鬆心態的運動方法,只需要一把椅子、三個步驟即可完成:第一步"調身",將臀部置於椅子前1/3處,腰背挺直,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第二步"調息",用鼻子慢慢深吸氣,感受胸腔吸滿氣的感覺,屏息幾秒後用口腔慢慢呼氣,隨著深呼吸放鬆身心;第三步"調心",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充分感受氣體在鼻腔、氣道、胸腔間的流動。每次連續做10-15次,持續10分鐘左右,即可達到放鬆身心、恢復精力、減輕壓力的效果。

如今,防疫已進入到關鍵的攻堅戰階段,用戶如果感到有任何情緒與心理的不適,都可以打開京東APP搜索"心理援助",登錄 "心理援助平臺",在權威醫生的專業指導下,有效提升自己的心理電量。考慮到疫情解除後人們可能發生的"滯後性應激反應","心理援助平臺"將免費服務六個月,持續關注用戶的心理變化,打好心理疏導的持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