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竟然有這麼多種包子,您吃過幾種?


開封灌湯包

開封風味獨特的灌湯包子已有百年曆史,是開封著名食品之一。據說最初源於北宋在京第一的山洞梅花包子。從那之後,灌湯包子便在開封流傳下來。後來,名廚黃繼善創辦“第一點心館”,主營灌湯包子。他將灌湯包子的製作方式又加以革新,將原來用半發麵皮和瘦皮和瘦肉摻豬皮凍糕加江米、料酒、子母油、甜麵醬、小磨香油等制餡,改為用死麵制皮和用白糖、味精為餡提鮮。通過“三硬三軟”來和麵,使麵皮盤筋韌光滑,不漏湯,不掉衣。形成了如今開封小籠灌湯包的獨特風味。

特色:皮薄餡大,灌湯流油,成品出籠後提起來像燈籠,放下去像菊花。

河南一品包子

一品包子是河南開封的著名麵食,是從宋代的“太學饅頭”發展而來的,至今已逾千年。在民間又稱之為“發麵包子”。在開封城做包子的歷史相當悠久,早在北宋時期,就已是一種十分普及的食品了,而到北宋第六個皇帝宋神宗時,更由於神宗的褒揚,而變得更加著名了。但是“一品包子”的名號還是由朱元璋的第五個兒子朱木肅對包子的特別鍾愛而改變的,由於朱木肅身為藩王,在朝中的品級是一品大員,因為他格外喜歡吃太學饅頭”,久而久之,大臣們都知曉了他這一喜好,便把“太學饅頭”更名為“一品包子”了。一品包子造型大方,肉餡鮮嫩,湯汁豐滿,湯汁緩緩的滲入麵皮之中,綿軟且鮮香,是開封城裡老少皆宜的名牌小吃。

特色:以發麵作皮,包餡蒸熟。肉餡鮮嫩,皮軟餡香,湯汁豐滿。

渭南時辰包子

時辰包子是陝西省的一種傳統名食,以渭南地區所制最為馳名。時辰包子創始於清乾隆年間,但那時不叫時辰包子,到了光緒二十九年(年),渭南城南村出了一位做包子的名手叫張坤,他家的包子特別味長,每天爭嘗名品的食客絡繹不絕,排成長龍,一過上午時,就買不到包子了。因此人們就給這種包子加上“時辰”兩字,爾後約定俗成,流傳至今。

特點:面細皮白“僧帽”狀,油滲包底呈金黃,馥郁鮮爽,油而不膩,香味悠長。

寶雞豆腐包子

康熙42年(1703年),康熙大帝微服私訪西北重鎮,他在走訪完新疆、甘肅兩地,來到陝西,在富庶地關中平原上考察、私訪,當他在關中一農村考察時,有人認出了是康熙大帝,大家都十分高興,並用家裡的農特產慰問聖上;當年在朝而此時告老還鄉的閣老黨崇雅聞訊聖上來訪,他將農家的美食貢奉給康熙帝,其中就有關中民間百姓最愛吃的豆腐包子。這種包子是以精緻細麵粉做成,把豆腐切成指頭蛋大小的塊,與剁成細沫的菠菜,大蔥,蒜苗等,大蒜,生薑沫,等混合攪勻,再加入各種調料,包入麵皮裡,再在鍋裡蒸。出籠後的包子饃形如大紅燈籠,上面褶皺花紋極其好看,極其美觀,吃時,雙手捏著,輕輕一嚼,香味撲鼻;為了味道更為鮮美,吃時先用口咬一豁口,再用勺子灌些辣子水,味美清新,風味獨特。康熙大帝雖吃遍山珍海味宮廷御宴,但當時吃到這樣農家的素包子更是胃口大開,十分高興,隨即便命人獎給製作豆腐包子的段家包子鋪一面三角龍旗,以示獎賞。據說後來,康熙帝回到京城,專門把關中人家的豆腐包子帶給御廚,讓他們以此仿製,供全京城文武百官享用。隨後,豆腐包子在民間大為興起,譽滿全城,走向全國。近三百年來,豆腐包子在民間更是流行,大街小巷,大城小鎮,關中豆腐青菜包子風糜全世界。

特點:營養豐富,形如宮燈,拆如花瓣,皮綿麵筋,餡嫩而鮮,如醋辣灌湯,其味更美。

西安清真灌湯包

西安清真灌湯包子,工藝考究,用料精細。選用白麵粉制皮,秦川黃牛肉為陷,將牛骨髓原湯打入陷內,以果木籠強火蒸出。不僅口感好,味道佳,而且含鈣量高,長期食用能壯骨生精,滋補強身,極具營養價值。是陝西廚師發揚民族傳統飲食一技之長,研究、吸收南北各地穆斯林風味小吃的優點後創制。隨後,數家仿效,逐步形成古城西安一清真名小吃。它“皮薄如紙,筋韌柔穰,餡嫩含湯,佐汁鮮濃”,與臘牛羊肉人稱“三絕”,被譽為古城第一籠。

特點:皮薄如紙,筋韌柔穰,餡嫩含湯,佐汁鮮濃。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陝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3319209066,來自西安唯典陝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陝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繫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