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会打新?这里有投资可转债的方法

2020年开年,“黑天鹅”事件频发。

受地缘政治冲突、疫情扩散、油价暴跌等因素的影响,2月以来全球股市“绿油油”,3月美股4次熔断,A股也无法独善其身。

在这个时间点,寻找风险资产的替代品,是很多投资者思考的问题。最近,也有很多朋友私下问Sir财经,哪类资产的配置价值更大。

在笔者看来,震荡的市场环境下,去年火爆的可转债配置价值依然突出。

可转债是一种债券,具有确定的债券期限和定期息率,投资者可以获取稳定的利息收入(虽然利息不高,但可保底);同时,可转债为持有者提供了转换成普通股票的选择权,具有获取股票上涨收益的可能性。

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进可攻,退可守”、“攻守兼备”,可转债兼具股性和债性,是在震荡市场中风险资产较好的替代品。


只会打新?这里有投资可转债的方法

一季度可转债延续了去年良好的势头,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上证综指下跌9.83%,而同期中证转债及可交债指数表现出了极强的韧性,逆势上涨了0.09%。

今年的可转债,依然值得我们期待。

“进可攻,退可守”

去年可转债成为“网红”,但提起这个品种,很多投资者依然一头雾水。

可转债又叫可转换公司债券,是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按照合约规定的转股价格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债券。简单来说,可以将可转债看做债券和股票期权的组合产品。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当股价跌破转股价格时,持有债券(选择不转换)比较靠谱;当股价远超转股价格了,选择转换为股票更能获利。

它有什么特点?

与普通公司债券相比,可转债多了转换成股票的权利;

与直接投资股票相比,可转债又有“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当股价上涨时你能享受可转债价格跟随上涨带来的收益;而当股价下跌时,因为可转债有纯债价值的保护,下跌幅度不会太深,“退可守”。

比如,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股市表现活跃,可转债市场更具有进攻性,表现更佳;2018年,股市单边下跌,可转债在扩容压力下显示出了抗跌性。

去年可转债大出风头。2019年中证转债及可交债指数回报为20.78%,紧随上证指数。

进入2020年,可转债综合表现跑赢主要指数。受疫情在全球范围的扩散,近期风险资产下行显著,可转债市场也受到影响,不过下行幅度相对较小。截至3月31日,上证综指下跌9.83%,同期中证转债及可交债指数则上涨0.09%。

很多投资者会有这样的疑惑,可转债还具备投资价值吗?

“从绝对价格角度看,当前水平处于中等位置。受到全球疫情扩散影响,风险资产出现显著回调,可转债价格也回落不小,但仍处于19年以来的上升趋势中。”博时可转债ETF基金经理邓欣雨表示。

2003年以来,历史上共有6个时期转债平均价格站上120元,分别是2004年2 月-5月、2006年12月-2008年4月、2009年3月-2010年5月、2010年9月-2011年1月、2014 年11月-2016 年4月、2019年4月。

只会打新?这里有投资可转债的方法

从这6次的表现来看,当转债步入高价区间,绝对价格的走势与平价的走势基本重合。换言之,转债后续的表现将主要取决于股市,估值的影响退为次要。

3月20日,沪深交易所先后发布公告表示可转债异样表现将受到重点监控。市场分析认为,监管的重拳出击,并非为了打击可转债,而是为了警告炒作,可转债固有优势仍存。

短期来看,全球资本市场风险仍存,可转债有债底保护,“进可攻、退可守”,在波动市场中相对抗跌,是风险资产的较好替代品,具备较大投资机会。

打新中签率低 投资者挑选个券难度大

事实上,可转债并不是新鲜事物。前两年股市低迷,可转债上市首日即破发的情况频频出现,投资者打新动力不足。随着去年股市回暖,可转债上市首日的表现走强,破发的情况罕见,并且无需股票市值,空仓就能参与,所以打新的投资者越来越多,中签率越来越低。

可转债打新并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据中信建投证券首席投顾李建芸测算,在2019年上市交易的106只可转债中,有13只上市首日破发,如果上市首日开盘直接卖出会造成轻微亏损。虽然打新可转债会有可能亏损,但仍然是性价比较高的一个选择。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由于可转债兼有债券、股票和期权的特性,条款多、结构较为复杂,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市场上个券数量庞大,对应的股票行业分布广泛,不能真正完全覆盖和深入了解企业情况,往往无从下手。最近个券波动幅度大,自己挑选优质的标的难度不小,不可盲目参与,一不小心往往会被“割韭菜”,不少人自嘲“又学到了一门亏钱的手艺”。

“道路千万条,条条通罗马。”索性的是,投资可转债的途径,不止一种。

对可转债不熟悉的普通投资者,通过购买可转债基金的方式长期参与可转债市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2004年出现第一只可转债基金以来,市场上拥有104只可转债基金(A\\B\\C类分开计算),但以主动管理型产品为主。主动管理型可转债基金,核心是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挑选基金经理的难度不亚于挑选个券。

另外,市场上还有7只是被动型可转债基金。被动型可转债主题基金又分为“普通可转债指数基金”以及“可转债类ETF”,二者都被动跟踪市场上的转债指数,没有主动择券判断等导致的问题,追求跟转债指数接近的收益。其中,ETF还可以在场内交易,交易灵活、透明度高、流动性好,是投资者一篮子配置转债类资产的优质投资工具。

借道ETF分享可转债红利

近日,持续火热的可转债市场迎来了国内首只“转债类ETF”。4月7日,国内创新设立的跨市场可转债主题ETF基金-博时可转债ETF(场内简称:转债ETF 场内交易代码:511380,申赎代码:511381)正式在上交所上市交易并开通日常申购。

投资者将可像买卖股票一样,在交易软件上搜索“511380”或“转债ETF”即可便捷买卖博时可转债ETF,不仅没有申赎费用和印花税,同时还可以将买卖和申赎两种机制联动来进行套利交易。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博时可转债ETF上市后在场内买卖将支持T+0交易,即当日买入份额当日即可卖出,效率更高。

博时可转债ETF采用抽样复制法跟踪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指数。指数成份券超过240只,反映沪深交易所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券的整体表现,是更大程度和更好投资国内可转债市场的优质标的。

只会打新?这里有投资可转债的方法

从过往业绩来看,指数自有数据(20030103)以来年化收益8.40%,高于同期中证转债指数、中证全债指数8.02%和4.39%的年化收益水平,也高于同期上证综指5.07%和沪深300指数8.38%的年化收益水平。(数据来源:Wind,20200304)

在产品运作方面,相较于市场上的主动管理型可转债基金,博时可转债主题ETF被动跟踪指数,无主动管理风险,且不投资股票,更加纯粹地参与可转债及可交换债投资。此外,博时可转债ETF费率较低,管理费为0.15%、托管费为0.05%。

博时可转债ETF基金经理邓欣雨表示:从一年维度看,看好可转债这类资产的表现。虽然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有步入短暂衰退的风险,不过国内受冲击最严重的时期已过,只是贸易这块可能会存在进一步低于预期的情况,整体上看国内经济未来处于逐步恢复中,且相比海外发达国家,中国在货币财政政策方面可操作的空间仍然比较大,也更具灵活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