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尘(下)

和光同尘(下)

在英国的时候我最想回国做两件事。一件是游历祖国的青山秀水,另一件是闲坐闹市中,和朋友一起把酒言欢。几个月前去杭州的旅程非常圆满,这两个心愿基本上都达成了。

杭州两日游的第二天,我一个人带着手机相机,背着从某公司校招宣讲会分发的白色时装布袋,准备顺着西湖搭乘公交,前往灵隐寺景区。

说起来已经是第三次前往灵隐寺了。小时候和家人一次;大一快结束的时候为了参加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又顺道来过一次。到现在我还记得从家中出发的时候,我把我们小组为大赛设计的海报细细地卷起来,放在圆筒里,斜背在穿着深蓝色长裙的身上——从镜子里望过去就好像要仗剑走天涯一样。

和光同尘(下)


大约是周末的缘故,与西湖长桥遥遥相望的公交车站堆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我左顾右盼好不容易才等来了属于自己编号的那一辆,结果还没等我缓过神来,周围带着游客帽的大爷大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在我前面塞满了公交车。等我站在车门前,只能看到一排排朝我回望并略微喘着粗气的脑袋。

“平时上班要挤地铁公交也就罢了,好不容易出来玩耍,还是宽松一点吧。”好在这一趟旅程,我本来也没给自己设立什么一定要打卡的景点。也好在,我还有大把时间可以体验杭州的生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下一辆空空如也的公交车在三分钟后就抵达了我的车站。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在久违空旷的公交上,又望望不远处被压得“吱吱”前行的上一辆公交,心中泛起的幸运感为灵隐之行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有时候不争比能争会争之人有福多了,这个瞬间,我深以为然。

一路听着古风音乐,回想着几年前的灵隐风光,很快就来到了景区门口。看着售票处铜柱上雕刻的“断执着,斩无明”和售票处前乌央乌央排着队的游客们,此时我心中却无名地腾起一股无明。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想着和众人追捧的事物产生一些距离。大概是部分世界已足够喧闹,需要一些清冷的头脑以作平衡。

那就去看看灵隐寺旁边的永福寺和韬光寺吧。说不定也会不虚此行。

和光同尘(下)


检了票,按照指示牌顺着主干道往里走,右边是游人如织香气冲天的灵隐寺;左边的曲折小山路隐隐通向飞来峰。不远处的峭壁上落座着一尊弥勒佛,据说他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随着年纪见长,我便钦佩这“容”字的厉害。管生活随意端来什么酸甜苦辣,我只 “吨吨吨”一口气吞下。也不叫醒肠胃都去将它们一一分辨清楚,有时候糊涂一点就糊涂一点吧。

再往里走就能看到东晋古寺永福寺的深红色标牌。我顺着白色的石砖一节一节往上走,心里想着这永福寺的名字真是充满喜气——永福永福,永远幸福。

世人也真是贪心,向佛祖祈求幸福一会儿还不可以,一定要贪婪地奢望永远幸福。殊不知贪婪和幸福完全是南辕北辙的两件事,贪欲越多,越难以幸福。

规避了一些景区常见的人头攒动,寺里的空气散发出古木幽深的淡淡香味。迎着上午十点多的阳光一路向上走,周围有深的浅的红的绿的各种植物相伴。转了几个弯,几个清淡雅致的禅院陆陆续续地透过掩映的树木展现在我面前。

阳光像金色的音符跳跃在隐约弥漫烧香气味的空气里。随着正午一分一秒的来临,整个寺庙和山林都被一丝不苟地染上了一抹金色。

我就这样完全不计时间地停停走走,时而抬头望天,时而蹲下拍照,新鲜的山间空气不知不觉中偷偷和我体内的压抑气息开始位置交换。攀登到半山腰的某个阶段,阳光洒在奋力向上的绿色灌木植物,植物叶子反射出闪亮的光,光柱清澈,又激起空气中点点尘埃。

那一瞬间我应该是在心底“哇”了一声,顺便赞叹了一句“好美”,好像突然能领悟到一点和光同尘的快乐,即便我实难描述这样的快乐。

永福寺的几个禅院在山林之中坐落有致,有的宽敞大方,有的曲径通幽。“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芬芳”,伴着清冽的潺潺溪水,整个山林像是淡妆素裹又婀娜多姿的古典美人一样,好看极了。

和光同尘(下)


不过我记忆最深的却是半山腰某个禅院一进门就能看到的一块景观石。石头有成人上半身大小,被放进红木的小底座之中,上面有几只小蚂蚁正不辨东西地走南闯北。不知道是天然形成还是人工雕刻,这块石头的外形似乎是整个山林的缩影。

之前听说过庄子《则阳》篇的一个小故事,有两个国家为了争夺土地而展开战争,打得血流漂橹,民不聊生。

但是这两个国家到底有多大呢?最后才知道,他们的人民一个住在蜗牛的左犄角里,一个住在蜗牛的右犄角里。

“螺丝壳里做道场”,我们又何尝不是?

就像我正在看石头上的小蚂蚁一样,却不知道谁又正在看山林中的我呢。

品尝了非常适合我的素斋面,抖落了一身无用浊气。再用清亮阳光将身体能量蓄满,大大地伸个懒腰,下山朝韬光寺进发去喽!

和光同尘(下)


朝韬光寺进发的时候已经下午一点多,日头正烈,且吃过午饭的我也逐渐困倦。

缓慢地听着许嵩哥哥的音乐一点点向上攀登。与画风清雅的永福寺不同,韬光寺似乎更加人迹罕至,确实也更符合“韬光”二字。

一路上阶梯从缓到陡,从低到高,我停停走走,走走停停,耳机里的音乐声没停,穿着粗气的呼吸声更没停。最后终于拽着手边的栏杆走了一段陡锋,爬上了顶点。

韬光寺不大,转了一圈却意外发现白居易和吕洞宾都和此寺有缘。寺庙墙上有不少佛门偈语,不知道当年白居易听到的是否和我看到的一模一样。

出门下山,依旧要走不短的一段陡坡。我还是照例抓着栏杆,走到紧要关头就一步一步地挪着下去。即使这样,我还是很喜欢爬山。其中原因大概有二:一是我很想去山顶看看;二是我确实会害怕,而且能力有限。

也就是这两年开始,我突然发现承认自己的弱点也并非什么坏事。我确实能力有限,如果我真像孙悟空一样一个筋斗云翻个十万八千里,很多事情也就毫无意义了。

身为凡人也有凡人的快乐。不是吗?

就在我快要走到山脚下时,有一对中年夫妇瘫坐在路边,喘着粗气,招手问我:“美女,上山还要走多远啊?”

“也不算远,这条路走到尽头,拐个弯再爬一会就到了。”

“上面怎么样啊?”

“还不错,值得一去。”我笑着朝山下走去。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可能这座山确实也比较难爬;而我,也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虚弱。

很多事都是这样,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山顶的景色到底怎么样呢?就请您自己上去瞧瞧吧!


居一

2020.2.14

于家中



从青岛回来后给自己定的目标是2月7日完成这篇文章。

不过随着疫情的日益严重,内心的平静逐渐被旷日持久的肺炎所打败。

文笔常有而心境不常在,我无法勉强自己写下没有灵魂的文字。

好在《和光同尘》没有烂尾辜负我和大家的期待。

PS:插图都是我自己拍的。第一次放自己拍的照片,还是很开心的。

如果有你的关注,就更开心啦~

和光同尘(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