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天小碎花少女吧(下)

在荷兰我拜访的第二个城市是鹿特丹。

起初我对这个城市一无所知,就在预订车票的时候才第一次听闻它的大名。

直到已经踏踏实实地踩在鹿特丹的土地上,才了解到原来它是荷兰的第二大城市,欧洲第一大港口。

至于很多荷兰城市名字里都有一个“丹”字,其实是荷兰语Dam,大坝的意思。所以鹿特丹的由来就是市中心注入的鹿特河与Dam的结合体。

当一天小碎花少女吧(下)


出了火车站回头一望,我顿时被面前这座车站狷狂桀骜的造型所惊艳。拿出手机各种角度一顿猛拍。殊不知,还有更多赞叹即将轮番登场。

预订的网红青旅就在市中心的几个重要景点附近。有趣的是,这家青旅的建筑群活像一个上面被掏空了的亮黄色榴莲,凌架在一条宽阔的大马路顶端。四周都是尖尖的角,如果说是十几个撞色的大魔方拼接在一起,或许更为贴切。

当一天小碎花少女吧(下)


起初我没料想到这么别致的建筑竟然会是我那平价实惠的青年旅社。跟随导航在马路下面兜兜转转,直到发现了向上的楼梯才决定走上去碰碰运气。

上来一看,果然是别有洞天。荷兰四月炫目的阳光穿过透明且带有彩色边框的玻璃洒落进来,恰到好处地,与周围的阴凉融合成令人舒爽的温度。

寻着导航走去,我要找的略有复古情调的小店就等候在那里。

更令我欣喜的还有这家青旅的内部环境。服务台上摆放着精致的小点心,大厅沙发上散落着书籍,靠窗的一圈位置安置着不同风格的座椅。想必夜色降临后,在这里喝酒、聊天、听音乐、看别人聊天,都是绝佳去处。

当一天小碎花少女吧(下)


这还没完。电梯升至三层,找到属于我的那一间。随着钥匙把门打开,我的两只眼睛都亮了起来。这绝对是我(迄今为止)住过的最好的青旅。

空气清新、干净整洁是最基本的。床铺环伺房间一周,每一铺的旁边都配备了一盏小灯和贴心的充电装置,一次性的干净床单、枕套也一应俱全。屋内空间很大,完全不会有被圈养的压抑感。抬头向上望,透明飘窗正兴高采烈地把午后阳光邀请进来。

挑选了飘窗正下方、蕴含阳光味道的床铺安置下来,安安静静地,就像躺在森林深处的小吊床上悠哉。丛林深处的小鹿踪影与隐约耳闻的潺潺溪水声都一并入梦,酣眠数小时,好好补一补前两天迪拜大哥对我带来的“间接伤害”。

醒来已是晚上。外出觅食,酒足饭饱后又回到空无一人的小屋内半靠在床上,透过飘窗呆呆望天。

当一天小碎花少女吧(下)


来到陌生的国度,全新的环境,恍然间我竟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

在荷兰?在英国?在中国?好像都不是。

好像漂浮在浩瀚星河中驾驶着宇宙飞船,地球已经是回望也看不到的原点。飘窗外面的世界是无法估量的深海,还有数以亿亿万像我这样的尘埃。

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要到何处去。生平以来第一次,甚至要遗忘年龄与姓名。

心中仍然踏实安定,遗忘也许并非坏事——毕竟,成年人大多坏情绪都是来自过于优秀的记忆力。

呆望半晌,困意袭来。熄灭小灯,一身轻月。


当一天小碎花少女吧(下)


第二天有一位在荷兰其他小城读研的朋友赶来与我同游鹿特丹。

说起来,人和人的相识也真是一场缘分。本科大三,我在某教学楼找了一间固定的小教室玩命刷德福真题,每每学到昏厥时,却发现旁边的男生正方兴未艾,学托福到飞起。

后来才了解到他正在为大四去美国的交换做语言准备。再后来我德福考试不尽如人意,正好借机停下脚步思考了一下自己未来的方向,进而选择去英国留学。

大四时,常常可以在朋友圈里看到他在美国纵情玩耍的照片;而我也因为之前在小教室备战德福,竟然无心插柳地过了德语专八……

时间一路兜兜转转追溯到今天,谁也没想到两个人居然在荷兰又碰面了。

于是,我们一边分享着这两年各自的精彩,一边讨论着鹿特丹复古又时尚的魅力之处。

当一天小碎花少女吧(下)


刚劲有力的伊拉斯谟斜拉式大桥横飞一笔,描摹出整个鹿特丹不拘一格的随性格局。新马斯河畔两边的建筑物,或明快肆意,或中规中矩,或惊艳夺目,或平平无奇,都被毫无违和感地糅合成鹿特丹的血肉,笔直挺立着,展露这座城市的风韵。

与此同时,朋友和我谈起曾玩耍过美国加州、巴拿马的热辣阳光,他说他很是向往。夏日,沙滩,海浪。为了以后能有机会去奔放的西班牙实习或者定居,他还在学习西班牙语。

停停走走,忽然发觉朋友身上的气质与鹿特丹实在很像。如果说阿姆斯特丹是时髦的知性女郎,那么鹿特丹就是充满活力的先锋少年。球鞋牛仔裤与风衣混搭在一起,掺杂了些许怀旧,也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不具备抵抗力。头脑灵活,动作敏捷,秉持开放的态度,热切盼望到自由理想中一探究竟。

我也是一个勇敢者,却没有那么叛逆。但可以拥有这样超酷的朋友,已是十足欣喜。

当一天小碎花少女吧(下)


移步到开满白色郁金香的圣劳伦斯大教堂前,已近夜幕四合。早上盛开着的可爱郁金香们也都纷纷合上了花苞,静静休养。

仰望这座从14世纪开始修建,历时三个世纪完工的哥特式大教堂,仿佛能看到日往月来,战火洗礼,时移世易,生命无常。

教堂两旁的郁金香几百年来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但正如当时耳机里播放着的卡农钢琴曲,有些东西,例如信念和爱,可以穿透时光,延展到未来。

回到青旅,发觉同屋室友一下子多了起来。细细一问才知道,原来第二天是全球十大马拉松要在鹿特丹举办的日子。有不少马拉松“跑”友从全球各地一齐飞来,就为了在鹿特丹大展身手。

第二天一大早,外面就已经喧嚣了起来。我们出门一看,道路平坦的鹿特丹整个城市都已经成为半封闭状态,公交车、私家车全部禁止上路,博物馆、展览馆一律关门,只剩下一些大型的商贸仍在零星营业。

整个城市都聚焦在马路中间奋力奔跑的选手,道路两旁满是为他们加油欢呼的观众。

在挤得水泄不通的终点,观看了好几个来自非洲的小哥夺得金银铜牌后,我们又沿着比赛路径往回走,一路上我看到了一些令我心头一震的画面。

有很多年长的六、七十岁外国老人明知已经无法取得优异的名次,还是坚持不懈地朝着终点跑去。而他们的身旁,在路栏之外,有他们的儿子女儿甚至孙子外孙,手捧鲜花,为他们摇旗呐喊。

那一刻我被深深鼓舞。谁说老年人不能有梦想?

我想起之前著名演员徐静蕾接受采访时说:真正的幸福是老年幸福。我爷爷102岁了,现在还在唱京剧《空城计》;爸爸70多了,才开始写书。他们都有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很好的榜样。不论活到多大岁数,都要让自己变得更好,都要在路上。

为此,我也偷偷在心里和自己拉钩,希望能在28岁之前,完成一次半程马拉松。

希望有朝一日,我也可以还鹿特丹给我种下的这个愿望。

当一天小碎花少女吧(下)


写到这里,有关于鹿特丹的记忆基本上都跟大家和盘托出了。但还是想啰嗦一点今天看到的有关荷兰的新消息。

荷兰科学家最近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由于全球变暖,海平面急剧上升,为了防止位于海平面以下的荷兰和其他国家、城市被海水淹没,欧洲计划建造一座超级大海墙把大陆围起来。这项工程计划全称为北欧围墙大坝计划Northern European Enclosure Dam,简称NEED。

虽然大坝建成可以保住城市和文明,但鱼群迁徙受阻等其他可能造成的问题,对于一些海洋物种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灾难。况且大坝完成以后的洋流变化或者极端气候产生,现在我们都一无所知。

NEED计划的作者说,他的本意是希望以此来告诫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的后果,并不希望自己的计划真的被采纳。

说到底,减缓温室效应,减慢全球变暖的速率,还是要靠我们这200多个国家的人民一个一个行动起来。

面对南极升温到20摄氏度,北极甲烷释放,极地动物濒临灭绝,青藏高原发现28种古老的新病毒,身为人类的我们是不是真的能意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低碳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利用率;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出门买菜带好布袋,少用塑料袋;随手关灯;垃圾分类;一周一天素食。

都是很小的事,我们都可以做到的。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居一

2020.2.29夜

于家中


除中央火车站和圣劳伦斯大教堂外,剩下的照片都是我用手机拍的。

上次被抽到的幸运读者是@Radishman,

没被抽到的朋友们也不要难过,

以后有的是机会。

今天同样送一张梵高博物馆的明信片。

欢迎大家积极关注评论转发,

以及保护环境!

今天是个四年一次的特别日子,

很高兴有你们的陪伴。

愿你们三月也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