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囑託 滿載而歸 我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員榮光凱旋

不負囑託 滿載而歸 我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員榮光凱旋

4月16日,我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的33名醫護人員結束在鄂爾多斯市的休整休養,啟程返家。唐璇博 攝

4月16日,我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的33名醫護人員結束在鄂爾多斯市的休整休養,啟程返家。援鄂的45個日日夜夜,隊員們經歷了武漢的陣痛,見證了武漢的復甦,感受到了武漢人民的堅韌與堅強,同時也實現了收治患者“零病亡、零返院、零事故”和醫護人員“零感染”的“四零”目標,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清晨,身貼“勇士凱旋”字樣的大巴車早早等候在酒店門前,隊員們有序搬運行李,然後登車,難掩的激動心情將睡夢中的鄂爾多斯悄然喚醒。

出發,我們的“最美逆行者”要回家了!

當初離家時的不捨,在武漢時的惦念,如今坐上大巴車,終於走上了回家的旅途,車上的每名隊員思緒萬千。我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由市疾控中心、市第三醫院、商都縣醫院、豐鎮市醫院、興和縣醫院、察右後旗醫院的8名醫師、25名護士共33名醫務人員組成,所有隊員均來自呼吸、感染等專業科室,其中年齡最大的53歲,年齡最小的只有24歲。面對疫情和人民的重託,隊員們於2月16日逆行武漢,支援武漢市一線疫情防治工作,經過近45天的時間,順利完成醫療救助任務,於3月31日返回內蒙古,並在鄂爾多斯市進行14天的集中休整。

商都縣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副院長潘小建是第二批援鄂醫療隊的隊長,50多歲的他毅然衝上一線,勇挑重擔,全力保護著每名隊員的安全。4月14日晚,隊員們的體檢結果出來了,CT檢查一切正常,核酸檢測全部為陰性,看到這個消息,潘小建熱淚盈眶,這時他才覺得,自己的援鄂任務完成了!

“我們所支援的武漢市優撫醫院離華南海鮮市場僅200米,是疫區紅區中的紅區。初到武漢,緊張的氣氛確實令人感到恐懼和壓抑,而且病房的患者大多都為老年人,年齡最大的有92歲,基礎病、併發症多,溝通困難,依從性差,給治療和護理都增加了難度。我們的隊伍雖然整體比較年輕,但每個人都很堅強,即使壓力再大,防護服再悶熱,也絕不放棄任何一名患者,克服種種困難,用愛心、耐心和責任心給予了患者最專業的救治和最溫暖的關愛。”潘小建說,全社會對抗疫一線醫務人員的關心、支持和高度讚譽讓大家倍感溫暖,是堅守武漢的動力,也讓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做到了走時33人,回來33人,一個也不少。

大巴車越靠近烏蘭察布,前一晚與兒子視頻的場景在王霞腦海中就越發清晰。她告訴記者,現在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見到自己的家人,好好抱抱他們。王霞是興和縣醫院急診科護士長,國家有難,她毅然帶領著同院的4名護師和護士加入了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只是臨行前,面對家人的擔憂和不捨,她不敢多逗留。“我們其實都不敢太想家,怕影響工作。”在武漢,王霞和隊友們剪去長髮,決心全身心投入到了救治工作中。

“走的時候我兒子才十一個月大,現在一歲了,不知道還認不認得我,會不會叫爸爸了。”市第三醫院內科住院醫師王海宏充滿期待地說。“我媳婦今天也在醫院上班,估計孩子不會來了。”市第三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張海濱則略顯失落地附和道。兩位父親的對話頓時讓車上的氣氛活躍了起來,大家開始爭相討論著家裡有誰來迎接,下車後要先擁抱誰,而嘴裡唸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太緊張了!”

上午10時10分,車隊抵達集寧南高速口。“歡迎英雄回家!歡迎英雄回家!”在路邊群眾的歡呼聲中,隊員們先後走下車,頓時鮮花、公仔、擁抱蜂擁而至,烏蘭察布人民用最高的禮遇和最熱烈的方式迎接著英雄歸來。“大家辛苦了,歡迎你們回家!”副市長嶽豔美早早等候在車前,獻上鮮花哈達,並與隊員們一一握手,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287萬各族群眾向凱旋的醫療隊員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

當天上午,市第三醫院為本院8名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一到醫院,孩子們就認出了自己的爸爸媽媽,飛奔到他們的懷裡。孩子們都長高了,懂事了,而令張海濱驚喜的是,他也見到了自己的兒子。“我想爸爸了,我是來接爸爸回家的。”張海濱3歲的兒子用稚嫩的聲音說道。

市第三醫院內科護師米月靜的奶奶握著孫女的手久久不願意鬆開。95年出生的米月靜是第二批援鄂醫療隊裡年齡最小的一名隊員,她的援鄂之行牽動了太多人的心。“我的孫女長大了,可以為國家做貢獻了。”奶奶激動地說,這次武漢之行是小米的起點,希望她以後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只要人民需要她,全家人就支持她衝到一線。

春暖花開,英雄歸來。在國家最需要、最艱難的防疫陣地,我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共成功救治新冠肺炎患者34名,處理執行醫囑1700餘條,取咽拭子150餘次,出色地完成了支援救助任務,保衛了武漢、保衛了湖北、保衛了全國。記者 雲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