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氣功與學英語

我出生在農村,童年時,每到正月裡,老家還保留著舞龍舞獅的傳統。說是舞龍舞獅,又不全是舞龍舞獅,開場是幾隻土獅子和一條土龍的表演,而真正的重頭戲是宗族之間的比賽。說是比賽也不確切,我們那裡民風彪悍,以前宗族間常常械鬥,到了過年了,不至於再械鬥,但好勇鬥狠的意思也很明顯,各個宗族之間各出絕活,總之就是要壓倒對方。

比如跳桌子,你這邊跳了四個,我這邊就要跳五個;你這邊把做餈粑的石臼舉了五下,我這邊就要舉八下;你這邊使了套雙鐧,我這邊就要舞一路大刀……為了獨佔鰲頭,我們這邊有個保留項目,那就是硬氣功。一個人光了膀子,運上氣功,然後用刀往自己身上砍,或者把手臂放條凳上,上面墊一張紙,運上氣功,讓別人用紅磚和土磚砸。

每到這個時候,對方就不敢再出來叫陣,而我們這邊就好不威風。偶爾也有出問題的時候,一不小心給自己身上剌條口子,或者手臂被砸得鮮血直冒,我們這邊的師父解釋是氣沒運到位,總之氣功是絕對沒問題的。

我小時候非常佩服我們家族這些氣功師,非常想拜他們為師。後來長大一點了,知道氣功那都是忽悠人的,我們宗族之所以在舞龍舞獅會上表演這個,是因為族上有個以前跑江湖賣藝的把式教的,類似於胸口碎大石躺釘床之類的,利用的都是物理原理,跟氣功沒半毛錢關係。

後來上大學看南懷瑾的書,對中國的氣功又有了新的認識。氣功這個東西,算是咱們的一個傳統,但流傳下來就變了樣,大家都理解錯了。我們中醫的觀點,強調五臟六腑是生命的根本,但我們很難通過直接的運動來鍛鍊臟腑,只能間接滴通過吸氣呼氣和發出不同的聲音來進行鍛鍊。當時南先生還說了六個音用來鍛鍊臟腑,其實也就是六種不同的口型,從而以不同的方式牽動整個發音器官,進而帶動臟腑。

知道氣功是這麼回事了,我也就沒怎麼當回事,所以南先生說的那六個音也早忘了。直到我後來重新學習英語,驀然發現英語的六個長元音就是最好的練氣功的聲音,因為發明英語的人選擇這六個音的目的就是要完全打開口腔。

我覺得學習最大的樂趣,就是發現很多看齊不想關的事情其實都是相通的。不管你是學播音主持還是學聲樂,首先要訓練的就是把口腔完全打開,這是科學發音的第一步。而英語因為是表音文字,音節多,說英語時發音器官的運動量更大,所以對發音就非常講究,一定要找到最科學省力的方式。

他們的方法就是在口腔的六個極限位置選六個定位音,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很容易找準元音的發音。平時你就可以把這六個音當氣功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