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療(八)--肺癌血管介入治療

介入治療(八)--肺癌血管介入治療

右上肺巨大肺癌由支氣管動脈供血滋養

肺癌的介入治療技術包括但不限於以下:

肺癌供血動脈內化療栓塞

各種介入治療技術可以聯合或序貫應用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本次先介紹肺癌供血動脈內化療栓塞。

肺有雙重血供:肺循環(肺動脈)負責氣體交換,體循環(支氣管動脈)負責支氣管肺組織的自身營養。

介入治療(八)--肺癌血管介入治療

肺癌主要由體循環支氣管動脈供血,可有膈動脈、肋間動脈、胸廓內動脈等參與供血。肺動脈不參與供血,是介入治療的解剖基礎。

例1 左肺癌右肺轉移

介入治療(八)--肺癌血管介入治療

左上肺腫瘤

介入治療(八)--肺癌血管介入治療

右上肺、縱隔轉移

介入治療(八)--肺癌血管介入治療

右支氣管動脈造影(黑色代表腫瘤)

介入治療(八)--肺癌血管介入治療

左支氣管動脈造影(黑色為團狀腫瘤)

介入治療(八)--肺癌血管介入治療

腫瘤消失,殘留疤痕

介入治療(八)--肺癌血管介入治療

PETCT顯示無活性

六次灌注化療後腫瘤完全消失,無毒副反應

例2 右肺癌

介入治療(八)--肺癌血管介入治療

右肺癌灌注化療兩次即消失

兩次灌注化療病灶消失,沒有任何毒副反應

肺轉移瘤也是支氣管動脈供血。

例1 宮頸癌雙肺轉移

介入治療(八)--肺癌血管介入治療

右肺多發,左下肺巨大轉移瘤

介入治療(八)--肺癌血管介入治療

右支氣管動脈造影,顯示黑色腫瘤

介入治療(八)--肺癌血管介入治療

共干支氣管動脈分別供應左下肺及右下肺轉移瘤

介入治療(八)--肺癌血管介入治療

六次灌注化療,右肺轉移瘤完全消失,左肺較大轉移瘤明顯縮小

例2 結腸癌雙肺轉移

介入治療(八)--肺癌血管介入治療

介入治療(八)--肺癌血管介入治療

介入治療(八)--肺癌血管介入治療

兩次灌注化療,病灶消失

肺癌的血管介入治療一般通過股動脈穿刺,經胸主動脈尋找支氣管動脈開口,以微導管逐級插管到支氣管動脈,通過DSA,確認避開危險的脊髓動脈分支等危險血管後方可灌注化療藥物及必要的的栓塞顆粒。優點:

通過腫瘤供血動脈灌注化療提高了局部藥物濃度。

外周藥物濃度較靜脈化療減少,副反應和腫瘤耐藥性減少。

栓塞阻斷腫瘤供血動脈,切斷營養來源,控制腫瘤的生長。

介入治療(八)--肺癌血管介入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