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Will Win!一位德國“三峽人”的抗疫之歌

Standing tall our heads up right,We will win the virus fight.(苦難面前昂首挺胸向前,我們終將贏得病毒大戰”)這句充滿勇氣與力量的歌詞,出自一位德國友人的原創歌曲——《We Will Win》。

塞巴斯蒂安•施密特(Sebastian Schmidt),中國三峽集團所屬德國穩達風電公司(以下簡稱“穩達公司”)首席財務官,聞聽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後,創作了這首歌,以此聲援中國人民的抗疫之戰。

We Will Win!一位德國“三峽人”的抗疫之歌

一家人,一首歌

創作一首歌,需要多長時間?需要多少人參與?

在塞巴斯蒂安這裡,答案是:三個周,“一家人”。

2月初,塞巴斯蒂安在與三峽歐洲公司相關人員進行工作交流時,瞭解中國正面臨的疫情和三峽集團正在全力以赴投入抗疫戰鬥後,決定創作一首歌曲。

塞巴斯蒂安從小熱愛音樂、喜愛歌唱和創作,十歲時開始嘗試自己譜曲填詞,吉他、鋼琴、手風琴樣樣精通。

然而,即便熱情滿滿,現實的困難還是重重而至。

“我上次寫歌,已經是7年前的事了。”塞巴斯蒂安的經驗告訴自己,要在短時間內拿出歌曲,並非易事。還有演奏設備、錄製環境,都是需要解決的。

創作的時間安排也是難題。在2月初至2月23日的這三週時間裡,作為穩達公司首席財務官的塞巴斯蒂安,各種工作安排得已經很飽滿,中間還要出差兩次。

緊要關頭,一個個特殊的團隊形成了,成為塞巴斯蒂安創作的堅強保障。

為了讓塞巴斯蒂安更清楚地瞭解歌曲的背景、意義,三峽歐洲公司相關人員先後用郵件、微信和電話的方式,作了多次反覆溝通,與他交流發生在中國的疫情進展和三峽集團的作用與作為;穩達公司首席運營官萬明經常到塞巴斯蒂安辦公室,面對面瞭解歌曲創作的進展,及時提供必要的支持。

考慮後期剪輯的需要,歌曲的吉他版由三個不同的視頻機位錄製。這個時候,塞巴斯蒂安的母親做起了“攝像師”,三臺機器同時錄製,其中還不乏推、拉、搖、移等鏡頭。混合版增加了鋼琴演奏、電子樂等元素,更加豐富、立體,錄製的場地選擇了塞巴斯蒂安表哥的專業錄音室,保證了專業的效果。

We Will Win!一位德國“三峽人”的抗疫之歌

再看時間表:第一週,完成歌詞和譜曲小樣;第二週,與國內視頻會議、完善詞曲;第三週,完成吉他版和混合版的錄製。這期間,按照之前的安排,塞巴斯蒂安還休假了一週。

當地時間2月23日中午,塞巴斯蒂安乘機前往美國開會。出發前,他將《We Will Win》吉他版和混合版MV錄製完畢,交予公司中方人員。“疫情並不可怕,我們一直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Never Give Up!(永不放棄),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為了這首歌,塞巴斯蒂安動員他的一家人,在三週裡傾情付出,捧出一份深情厚誼。

譜寫這首歌,德國穩達中外員工融為一家人,共同參與,為國內抗疫之戰加油助威。

傳唱這首歌,表達了三峽集團海內海外一家人,三萬多名員工抗擊疫情、奪取勝利的堅定決心和力量。

三峽情,中國情

《We Will Win》是塞巴斯蒂安通過音樂,第二次與三峽集團結緣。

“音樂是溝通世界的語言,能夠戰勝困難、融合文化、建立友誼。”這是塞巴斯蒂安多年前來中國參加三峽集團一次文化活動時的感言。

2017年初,三峽集團組織“K歌達人”比賽。塞巴斯蒂安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第一時間報了名。按照比賽要求,每位歌手有兩首歌,一首為自選,另一首為參賽必唱曲目《三峽人之歌》。

之前聽同事講過中文,也嘗試學過一些詞彙,但中文歌曲無疑是對塞巴斯蒂安的莫大考驗。

然而,音樂可以打破語言的障礙,第一次聽到這首歌他就被悠揚的旋律深深吸引了。

為了更好地理解歌詞的含義,穩達公司安排中方員工將歌曲翻譯為《A Song of CTG》,並標註拼音,使塞巴斯蒂安理解了歌詞所表達的三峽精神,觸摸到三峽人的心聲。有了感情的共鳴,塞巴斯蒂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辦法,用心學唱這首中文歌。

5月4日,北京,世紀壇劇場,塞巴斯蒂安用漢語聲情並茂地演繹了這首《三峽人之歌》,決賽現場爆發出熱烈而長久的掌聲,一舉拿下“明星風采獎”。

We Will Win!一位德國“三峽人”的抗疫之歌

三峽情,中國情。酷愛藝術的塞巴斯蒂安還用其他的藝術形式表達這份情誼,那就是中國書法。

We Will Win!一位德國“三峽人”的抗疫之歌

塞巴斯蒂安與同行的兩位德國同事,決心向中國老師學習書法,為三峽集團準備一份心意。筆墨紙硯、漢字的結構和意義、偏旁筆畫,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學習。經過反覆臨摹,飛舞的線條、抑揚頓挫的轉停,變得不再陌生。很快,一幅飽含情誼的“情繫三峽”便在塞巴斯蒂安等三位德國人手裡共同完成。字幅寫好後,塞巴斯蒂安還在上面簽上了德文名字——Sebastian。

手牽手,心連心

“中國德國心心相連,萬水千山也難阻斷,相扶相依度過長夜漫漫”,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樣,三峽集團德國穩達公司已不僅僅是一個項目,更成為一座溝通中德文化的橋樑。

2016年6月,三峽集團中標德國穩達28.8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80%股權,成為我國第一家控股已投運的境外海上風電項目的企業;此舉也標誌著三峽集團將業務覆蓋到了海上風電發源地,也是海上風電開發規模最大、技術最成熟的歐洲。

We Will Win!一位德國“三峽人”的抗疫之歌

為實現兩家企業間的文化融合,三峽集團與穩達公司採取跨文化管理,確立最小“公倍數”,樹立符合企業共同利益訴求、中德雙方員工共同遵守的企業治理規則;堅持跨文化互鑑,尋找最大“公約數”,形成融合團結的企業文化;重視跨文化交流,構建文化“同心圓”,增進員工凝聚力。

在穩達公司,中德方員工相處非常融洽,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穩達公司高管帶頭學習中國文化和簡單的漢語口語,每次接待三峽集團來訪團組時,他們都會非常熱情地用漢語打招呼,並強調“we are CTG”。在日常工作中,公司的員工也會時常說上一句漢語,讓雙方倍感親切。

公司CEO嚴思專門買來《當東方遇見西方》,領會中德文化差異,對“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樣的成語他也能信手拈來。在一次接待國內考察團時,他說:“原來我們認為‘我們是穩達、你們是三峽’,現在我們都是‘三峽人’。”

人力培訓經理托馬斯對中國文化和美食情有獨鍾,工作之餘還自費學習漢語。2018年到中國出差時,隨身帶著一個小本子,上面用漢語拼音寫著兩句話“我們都是三峽人”、“努力做海上風電的引領者”,隨時隨地請身邊的中方人員糾正發音。“我是三峽大家庭的一員,此時此刻我的心和三峽集團、和中國人民一起,期待大家共渡難關、早日戰勝疫情!”得知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後,托馬斯主動錄製了一段中英文結合的祝福語。

“我們在海外穩定經營、防範風險的同時,一直高度重視企業的跨文化交流與融合,並把它作為推動國際事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三峽集團所屬三峽國際負責人表示,“這次德國員工積極為國內抗擊疫情創作歌曲、表達支持,充分體現了‘患難見真情’的深厚情誼,也讓我們堅定了文化融通事業通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