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結婚對象,到底是感情基礎重要,還是物質基礎重要?

步町


選擇結婚對象,是人生最為重要的事,你糾結於感情基礎和物質基礎哪個更重要。事實上感情基礎和物質基礎的關係,說到底是精神和物質的關係,二者缺一不可。選擇配偶,自然會考慮很多因素。如果二者選其一,我認為感情基礎更重要。



我身邊有個姑娘,她在大學時和一個男同學感情很好,兩人戀愛已經有六年了。倆人三觀一致,興趣相投。男友對她非常體貼,對她和父母也很孝順。他家為他們結婚準備了一套不大的房子,男友工作了三年也有一定的積蓄。他們婚後的日子不會太富裕,但也是衣食無憂。


就在他們準備談婚論嫁之際,她現在的老闆對她展開了熱烈地追求。比她大10歲的老闆承諾,如果她同意結婚,就買一套別墅,把她父母接來住,也可以給她父母單另買一套房。婚後她想上班就去上班,不想上班每月給她充裕的零花錢。家務事請保姆來做,她只要好好享受生活就好。


現在這個姑娘所面臨的選擇,正是你所提出的問題:到底是感情基礎重要還是物質基礎重要?顯然她在情感的天平上是偏向於男友,畢竟談戀愛已經6年了,有很多甜蜜美好的過去。而老闆所給的物質條件也有足夠的誘惑力,這樣的條件是他們奮鬥多年,甚至拼搏一生也得不到的。


大部分人都鼓勵姑娘選擇老闆,好處自是不言而喻,不僅自己榮華富貴,父母也可以一起享清福。也有人覺得她應該選擇相戀6年的男友,沒有什麼比三觀一致、情投意合更重要的了。只要他們兩情相悅,夫妻同心,其利斷金。財富可以共同創造,未來的美好生活是可期的。


我勸她設想一下,她老闆不過是看上了她年輕貌美,這種新鮮感在婚後會漸漸消褪。兩個人沒有什麼共同語言,難免會產生各種矛盾。自己經濟上再不獨立,久而久之,她會淪落為一隻關在籠子裡的金絲雀,又何來幸福可言?


現在這個姑娘還在猶豫不決。常言道當事者迷旁觀者清,你對此怎麼看呢?你要明白自己的選擇,沒有感情的婚姻你不想要,沒有錢的婚姻你也不想要。你想魚與熊掌都能兼而有之,左手面包右手玫瑰?這樣當然是再好不過了,但事實上,你只能二者取其一時,你又該怎麼辦呢?

姑娘之所以猶豫不決,是她不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愛情和物質哪個更重要。以她和男友的現狀,生活條件雖不是大富大貴,但也不至於太過窘迫。愛情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歷史上有多少夫妻齊心協力共創美好。他們只要有信心,一定會有幸福的未來。


給你講了這個例子,不知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我個人的看法是:有了愛情可以創造財富,有了財富卻不一定能買來愛情。不要因為貪慕榮華富貴,而不顧自己的感情。你不妨再聽聽大家的意見。當然了,最終的選擇權還是在你自己。祝福你能夠找到理想的另一半,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生活幸福美滿!


柳暗花明美文苑


回答這個問題前,需要明確一個前提,就是你和男朋友是什麼樣的人。

如果你和男朋友有學歷,有能力,只是還沒畢業,或者暫時工作不理想,你可以選擇愛情。給你講一個我自己的故事。

我和老公是大學校友,他商學院,我文學院。我們都來自一窮二白的家庭。剛畢業那會兒,我們都在公司實習。我的實習工資是1000塊,他的實習工資是1200。扣除每月800的房租,還有水電費,交通費,我們的生活捉襟見肘,連吃次絕味鴨脖都是奢侈。

三個月後我們轉正了,工資依然不高,積攢了幾年,買了點傢俱,象徵性地給了我家一點彩禮,我們就結婚了,近乎裸婚。直到後來有孩子了,我們辭職回到老家。回老家後,我們換了一份工作,因為有之前的工作經歷和能力積澱,我的工資是以前的4倍,他的工資是以前的3倍。一年後,我們就在老家最高檔的小區買了房。

我和老公時常摟著女兒,坐在花香四溢的陽臺上,看著朦朧的遠山憶苦思甜。特別感謝在最艱難的時候,我們從未放開彼此的手。

有學歷,有能力,你們無論走到哪裡,都有創造美好生活的本事。



如果你和男朋友都學歷一般,資質平平,也吃不了苦,建議你還是選擇物質豐厚的。給你講一個我堂姐的故事。

我堂姐初中畢業就在外面打工,長相還可以,算溫柔可人。年紀小不懂事的時候,談過一個同樣初中畢業的男朋友。男朋友也在外面打工,兩人結婚了。後來因為不堪忍受困窘的家庭,即便生了一個女兒,堂姐還是義無反顧地跑了。

後來堂姐認識了一個老闆,老闆足足比堂姐大20歲,不知道什麼原因,沒有妻子。堂姐勾搭上老闆後,火速懷孕了。孩子生下來之後,老闆回堂姐老家,給堂姐全款買了一套房,還給堂弟還清了欠下的一堆網貸。

老闆回村的時候大家都竊竊私語,說堂姐怎麼找一個年紀這麼大的,都可以當她爹了。但是,當伯母穿著幾千塊錢的皮大衣到處串門的時候,鄰居們的眼神又都是豔羨的,多少人可能一輩子也享不了這樣的榮華啊。

選擇什麼樣的人結婚,首先要看你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不是有一句很火的話是這樣說的麼,其實你和誰結婚,早就註定了。不是由老天註定的,而是由你自己註定的。


aiya鍾玲


《失戀33天》中,有一段我印象深刻的話,如下

不妨先仔細看看下面文字再來看我的回答

感情這回事,是最沒有定數的,不管你選擇感情還是物質,都有很多失敗的案例,我鄰居一個女性朋友結婚,老公是智商餘額不足,婚前也是猶豫了好久,最終還是選擇了物質。婚後那生活那叫一個囂張,每天起來不洗臉直接去美容院,然後做頭髮,收拾的美美的,穿著貂,捧著閃閃發光的6個戒指去打麻將,出去打麻將都得裝著兩萬塊錢……如果是您,您覺得這是幸福嗎?






保蠡生活


如果是結婚對象 一定要選擇物質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婚後生活需要很多開銷,有了孩紙,你也會希望孩子過得好,偶爾也能給雙方父母經濟上的援助,真的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

愛情總有一天會褪去,你們會因為生活壓力吵架,過得不開心,那時就是有心無力的時候,你過得累,他也會累,父母還覺得你們不孝順。。

就拿我媽媽來說吧,我爸是挺愛我媽,雖然過五十了,還是喜歡寵她,縱容她的壞脾氣。可是她從嫁給我爸,一直到我們能出來工作了才回過家一次,一個女人婚後20多年沒回家,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本來以為交通方便,可是孃家的路,總是遙遠,貧窮也限制了她的回家路,父母總埋怨她不回家看看,可是她也想,回家就得給父母買些東西,親戚朋友總得走走,總之亂七八糟的都得花錢,家庭負擔也重,她覺得有那些錢,還不如花在孩紙身上,一次又一次的藉口,她的孃家路總是遙遙無期,其實都歸結於一個字“窮”。如果我爸有錢,她也不至於這樣,也許吧有得必有失,她得到了愛情,可是失去的卻是父母朋友兄弟姐妹們的愛



扎心語錄123


如果能夠遇到那種家庭條件好的,談個幾年戀愛結婚,那當然是最好了,可是現實告訴我們那種只存在於小說裡,或者說很少吧,灰姑娘和白馬王子那樣的,現實生活中真的很少,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長相普通家庭也普通,門當戶對不是沒有道理的,結婚以前我覺得只要他對我好其他都不重要的,可是結婚以後才發現物質基礎真的很重要,我跟我老公是自談的,他家裡條件一般般就是普通的農村家庭,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剛結婚的時候一切都很好,我們一起外出打工,後來他爸媽催我要孩子,我就懷孕了,孩子出生以後就是吵架的開始,我們沒有存款跟婆婆住在一起孩子要喝奶粉尿不溼各個方面都需要錢,他媽媽對我這個新手媽媽意見很多,天天說這個說那個,哪怕孩子身上長個包都是我的錯,他在外面打工一個月幾千塊錢,那段時間奶粉都是婆婆和孃家媽買的,說實話沒有她們的支援真的連奶粉都買不起,我們會經常吵架,帶孩子三年我沒有買過新衣服,他也沒有我們只有少的可憐的存款,那以後我覺得錢很重要真的很重要,只有全職媽媽可以體會談戀愛的時候覺得什麼都好,結婚了有了孩子才知道


花開一夏238


物質基礎!物質基礎!物質基礎!

選擇結婚對象一定是物質基礎比感情基礎更重要!

我有一個同學,她跟她老公高二就開始談戀愛,一直到大學畢業結婚。一起五六年,按理來說,這絕對是有感情基礎的吧,可是男方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

他們在隔壁縣城的一個小廠子裡打工,每天起早貪黑,掙著幾千元的工資!更可悲的是後來孩子出生了,家裡的開銷又增加了一大筆。

她和她老公早就沒有了當初學生時代的甜蜜,如今剩下的只有柴米油鹽的瑣碎。

不得不提的是,我這個同學跟她婆婆很合不來,婆媳矛盾經常發生,她老公看見自己媳婦兒跟自己媽吵架,有時候還吵媳婦兒幾句。於是,就造成了他們的感情現在越來越不好。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能有足夠好的物質基礎,他們完全不用那麼辛苦的打工,另外也可以買一處房子單獨住,不用再發生婆媳爭端。

說得再深入一點。“感情”是不穩定因素,與之相比,“物質”就穩定得多。也就是說,一個人突然性情大變、轉移戀愛目標的可能性大,但一個人財產盡失的可能性小。

所以說,在婚姻裡物質基礎比感情基礎更靠譜。

人們常常高估感情基礎的培養難度,其實只要這個兩個人足夠富有,一起出去旅行,為彼此買一些禮物,這都很輕易地能夠提升兩個人的感情熱度。

太多單純的人說自己寧願坐在自行車上笑,也不願意坐在寶馬車上哭。其實結了婚就會發現,坐在自行車上的人大多笑不起來,而坐在寶馬車裡的人可能會一直笑容燦爛。

找一個有物質基礎的人結婚吧,感情可以培養,財富積累太難!

祝你生活愉快!

我是 ,情感領域創作者寫有溫度、有深度、有態度的文字,歡迎關注!


龐觀者Young


作為過來人,我認為物質基礎比感情重要。和老公戀愛那會,由於我特別怕冷,他會在我上床前灌好熱水袋放我被窩裡,會先把我這半邊床捂熱後再去他那半,會在我夜起後把被子掀開把我抱在懷裡…雖然他很窮,但義無反顧的和他結婚了,那時以為有愛就夠了。結婚後由於沒錢,各種問題出來了,大到生孩子拿不出手術費,小到日常買個早餐都要挑便宜的,有時乾脆不吃。記得借錢時別人的臉色,所以要省下每一塊錢以便不時之需。會因為他買的菜比我買的貴了2毛一斤而吵架,或者我買了他覺得不需要的東西吵架。感情就這樣在日常爭吵中越來越淡,開始相互埋怨甚至憎恨,冷戰從開始的一天到現在一個星期…這就是貧賤夫妻百事哀吧。


可是朝陽


對於我來說,只要對方不是我討厭的類型,人品過得去,那麼我肯定是選擇物質基礎好一點的。不能說我是物質,而是一個再怎麼喜歡的人,如果他物質條件太差了,結婚後各種壓力就會撲面而來。

我是結了婚的,當初就是因為注重感情,對方家裡的物質基礎比較差,因為自己是女方,雖然我孃家條件稍微好點,但是並不是富裕的那種可以送很多嫁妝的那種人家,所以我結婚後,從城市到鄉下農村,然後老公學歷不是很高,就是能吃苦,在外面租房生活,租的房子也不是很好,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感情好,都沒有太在意,但是,生了孩子,思想就開始變了,因為條件不允許,孩子沒辦法在身邊帶,只能放農村,到了孩子上學的時候,又不能給他很好的教育條件,那種心疼難以言表。因為什麼都沒有,所以都是自己打拼重新置辦,用我媽的話說,我和我老公起碼比別人多奮鬥十年才能站在起點。而同樣條件的我閨蜜,找了個門當戶對的,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人家,但是跟孃家相當,都是城市,一結婚就有房子,其實他老公跟我老公掙得差不多,但是人家家裡物質基礎比我們高,所以人家不用為房子操心,孩子一出生就在身邊帶,兩口子就是奮鬥下代。而我們是奮鬥兩代。

現在我是有女兒的人,我也希望我女兒在日後同等條件下選擇一個物質條件好一點的人。

有人說我們女的就會勢利眼,其實反觀現在,男的又有多少不勢利眼的,有錢的找老婆都是老師,公務員,醫生,為什麼不選擇服務員?這裡我有兩個實例,我老公的兩個同學,找的老婆都是獨生女,一個是醫生,一個是老師。因為這些職業的女生隱藏的穩定物質條件好。所以,不論男女,咱們都會嚮往條件好一點的。除非他本身很優秀,不懼怕婚後生活的壓力。我的觀點就是不高攀,不低就。


小余圖圖


我覺得吧,你首先要理解婚姻到底是什麼。從原因上來分析,婚姻主要是三大方面的作用:

1、提高對抗風險的能力。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不容易折。這已經是老掉牙到牙都掉光的道理了。

即使是在現代社會中,家庭很大程度上依舊是用來共同抵抗風險的最緊密關係之一。比如你一個人突然重病,無法工作無法照料自己就很容易陷入絕境;但要是有另一半的話,至少還能有一人份的收入,以及生活上的照料。

這一點反映到挑選對象上就是經濟實力,以及對你和家庭的責任心。

2、日常生活中的陪伴需求。

說一千道一萬,人類這個物種天生就是群居性的,從本質上我們就有無法抹掉的社交需求,而伴侶則是社交中最深的一種。

不論男女,都需要一個可以分享心裡最深處秘密的對象,並且分享後還能從對方那裡得到正面的回應。說成是壓力釋放也好,分享感情也好,本質上都是相同的。

這一點反映到挑選對象上就是對三觀的需求,以及對忠誠度的需求。

3、繁衍以及傳承的需求。

有句老話說得好: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們一生中所創造的所有東西基本都是這樣的身外之物,財富也好事業也好,在我們死後就會煙消雲散。

年輕的時候可能沒感覺,但年紀大了之後往往會因此產生極大的空虛感。所以絕大部分人進入老年後都會希望能有一個實體,可以繼承他們生命中所創造所獲的的資產。這裡的資產也包括血脈,最理想的被傳承者就是自己的子女。所以,這種希望換句話說就是刻在你我骨子裡的繁衍慾望。

這一點反映到挑選對象上其實就是所謂的“感覺”和“愛情”。

這三種需求你說哪種重要呢,沒辦法區分。一定要區分的話,建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分析。

比如假設你的經濟實力極強,本身就能很好地抗擊風險的話,不妨試著去找個三觀合人品好而且有感覺的人。如果你本身生活艱難,可以優先找一個責任感強經濟好的人來保障生存。

說白了,也就是這麼簡單的問題。

最後還是再說一句。

如果你堅持魚和熊掌要兼得的話也不是不可能,但這就需要你自己努力去找了。天上不會掉餡餅,也不會掉白馬王子,就算真掉了也不會掉在你的頭上。所以與其在這裡糾結選經濟還是選愛情,不如主動出擊去找那個真正屬於你的人。

不然糾結上幾年後,你也許會發現自己變成了某個很經典的笑話:

小時候我一直糾結將來是上北大好還是清華好,等長大以後發現我想多了。



文仔情感


這應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選擇了,相信絕大多數的朋友肯定是選擇物質基礎。

本人從事婚戀工作多年,接觸過不少案例,其中年紀在40左右的女性在二次選擇伴侶過程中多數經濟為重中之重的選擇,曾今有個客戶是一位45歲的女士,離婚後找了一個大十歲的生意成功男,戀愛過程中又是買路虎車,又是送LV,可以說在物質上是絕對的優勢,但兩人始終很難做到生活上的“默契”男士總是忙生意不可開交,女士覺得自己就像是一隻籠中的金絲雀,兩人在一起後幾乎女士斷絕了所有異性及大部分同性朋友的往來,結果這段關係持續了2年最終選擇分開,原因是不想後半輩子和錢一起過。

話又說回來,非做選擇不可的話,我的理解是要看當事人當下的年齡和心智成熟度,30歲之前可以讓自己放錯去追求任何的感情,30~40歲讓自己具備創造物質的能力的同時我們在二者尋找一個平衡,40歲之後如果混的確實一般,請選擇物質基礎,因為對自己的後面生活是一個保障,但請做好犧牲或者降低選擇的某些“權利”[祈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