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冠疫情看如何推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魏際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從新冠疫情看如何推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統籌醫藥生產流通能力發展與確保藥品質量和合理用藥

我國擁有近14億人口,疾病防治負擔很重,公共衛生任務艱鉅。大力提高醫藥生產流通能力,保障人民群眾有藥可用、用得起藥、用藥安全,增強全社會抵禦疾病的能力,滿足不斷增長的藥品需要,事關經濟社會穩定甚至國家安全。這就要求社會上的藥品"數量充足、品種齊全、供應及時"。藥品生產或供應不足,會帶來不利的經濟社會後果,嚴重時甚至會造成人道主義災難。尤其是,我國仍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水平、國家醫療保障能力、人均收入水平及消費能力還不是很高,中低收入的普通城鎮居民和農村人口還佔到相當大的比重,要特別重視基本藥物的生產供應保障能力。

同時,藥品又不同於一般商品,治病救人的特性決定著藥品質量的嚴格性和使用的合理性。"質量是醫藥企業的生命線",醫藥企業必須堅持"質量第一、精益求精、止於至善"的生產經營理念。藥品標準作為藥品質量的重要體現,國家要根據實際情況適時提高國家藥品標準。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生在藥品使用中需遵循"以患者為中心、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等職業理念,以"優質服務"代替"創收",竭盡全力解除患者的病痛,科學合理地用藥,真正落實公立醫療衛生機構保障人民健康的公益性職能。

大力促進醫藥生產流通能力發展,切實保障醫藥生產流通中的質量和使用中的合理,兩者缺一不可,共同擔負起公眾生命健康安全的保障。

二、統籌醫藥市場發展與嚴格監管

經過40多年的改革,我國醫藥生產流通體制總體上已經市場化,極大激發了醫藥經濟活力,促進了醫藥生產力的發展,醫藥市場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未來要繼續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要求,遵循醫藥經濟規律和價值規律,進一步完善醫藥市場規則,合理醫藥價格形成機制,規範醫藥市場主體行為,推進統一開放、公平競爭、規範有序的醫藥市場體系的形成。

但醫藥市場又不能簡單地視作一般商品市場,它是一個責任市場。藥品質量的嚴格性、使用的被動性、藥品生產銷售和使用的信息不對稱性以及藥品本身的毒副性,決定了藥品的研發、生產、流通、進出口以及使用等都要符合法定標準,政府必須對醫藥供應鏈全過程實施嚴格監管,否則就會出現重大藥品安全事故,或存在重大用藥安全隱患。必須把推動醫藥市場發展和嚴格醫藥市場監管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辯證統一的關係。

三、統籌地方醫藥發展與加強國家引導

我國幅員廣闊,自然地理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生產要素條件、醫藥資源稟賦等差異很大,這種狀況決定了不同地區可根據自身實際,發展符合比較優勢的現代醫藥、特色醫藥、傳統醫藥、民族醫藥等。地方發展醫藥的積極性、主動性、靈活性應當得到鼓勵和充分保護,不能忽視。但是,各地醫藥發展有時急於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盲目發展,難以完全符合國家整體戰略部署和整體需要,造成低水平重複和資源的浪費。面對世界醫藥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跨國醫藥企業激烈競爭、對國內醫藥市場影響和滲透加強的情形,促進醫藥生產流通的規模化和集中化,做大做強國內醫藥產業,已經是當務之急。

這就要求中央政府加強引導,完善醫藥產業政策,根據"全國醫藥一盤棋"的思想,做好全國醫藥發展規劃,引導地區醫藥經濟合理佈局。通過嚴格醫藥企業的市場準入條件、技術標準、環境標準等措施,抑制醫藥生產的低水平重複,依法關閉生產經營假劣藥品、生產經營條件落後、環境汙染嚴重和破壞生態的醫藥企業;通過財稅、金融、土地、信貸等措施,鼓勵醫藥企業以資產為紐帶,打破地區和所有制界限,實施縱向、橫向併購重組,建立跨地區、跨所有制、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和帶動作用的醫藥企業集團,發揮規模效應,提高醫藥產業集中度,改善醫藥產業組織狀況。各地在醫藥發展方面,要加強全局觀念,克服本位主義,在遵守國家統一部署和醫藥產業政策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靈活性,在有利於增進全局利益的條件下去實現局部利益最大化。

四、統籌醫藥經濟增長與藥品結構升級

我國經濟潛力巨大,中長期發展向好的勢頭沒有改變,人均收入將不斷提高,醫療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人口規模巨大以及老齡化等一系列因素,預示著國內醫藥市場規模今後很長時期將保持較高速增長。可以預計,國內醫藥市場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加上愈益激烈的全球醫藥競爭,醫藥發展面臨"量"、"質"""方面更高的要求以及供應鏈競爭。

從量上講,國內現有醫藥生產能力需進一步提升以滿足未來巨大的市場要求,應形成"大型醫藥企業主導、中小醫藥企業配套、各種所有制醫藥企業共同發展"的醫藥經濟格局,全方位推動醫藥經濟增長。同時,要充分認識到醫藥發展在"質"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間。要不斷增加藥品品種,優化藥品結構,改進藥品生產工藝,降低資源消耗,減輕環境汙染,實現醫藥產業從"數量擴張的粗放式增長"轉到"結構升級的集約式發展"道路上來。

五、統籌醫藥自主創新與國際醫藥合作

藥物創新是提升國家醫藥工業競爭力的根本源泉。"高投入、高風險、長週期、多學科協同"的藥品創新特點,以及國內大多數醫藥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的現實,決定了我國現階段難以實施"全面的原始創新"。但這並不意味著只能停留在全面模仿階段,而是可以在某些領域實現創新突破,國內外有這方面的成功經驗。國際方面,日本藥物創新早期遠落後於歐美,二戰後通過"引進、改良、模仿、吸收、自主開發"的創新策略,在20世紀70、80年代進入了創新高峰期,與歐美並駕齊驅。國內方面,我國在20世紀50、60年代醫藥生產力很落後、各種要素嚴重缺乏的情況下,就研製出了菁蒿素這樣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藥。當前國內醫藥生產力和各種要素條件比計劃經濟時期已大大為改善,技術、資力、人才實力不可同日而語,開展自主創新完全是有能力有條件的。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們完全可以走一條"仿創並舉、仿創結合、仿中有創、創新引領"的藥物自主創新之路。

堅持醫藥自主創新,並不意味著排斥國際醫藥合作與交流。相反,要大力學習和借鑑國際先進醫藥理論和科學管理方法,大力引進國際先進醫藥技術和工藝,充分利用國際醫藥資源,通過醫藥自主創新與國際醫藥合作的有機結合,加快我國新藥自主創制體系的形成和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