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执甲……


白衣执甲……


白衣执甲……

白衣步行千里,数十日,独自一人……

爬过了一座山坡,白衣站到了山的最高处,他回过头,草草的略过自己这些时日走过的路,嘴角略微上扬,漏出了一丝苦涩的笑。他的离家,亲朋众人都无法理解,作为京城里第一商贾的儿子,不好好在家子承父业,却要一意孤行,踏上去往远方的路……不过好在,白衣一直记得自己心里想要的是什么,心里有了目标,自然,脚下也是有了动力,不论好友如何劝阻,甚至于看见母亲流了泪,听见了父亲的怒骂,受过了小人的诋毁,嘲讽……白衣依旧坚持,坚持着自己的本心。

……

白衣走进了一个村子里,向老乡打听了路,来到一个破旧的药庐前,数十日弥漫了眼角的委屈,此时却都已被欣喜所代替……白衣仔细看了看这破旧的屋子,不时的还有些许药草气味飘然而过,白衣敲了敲门,顺而跪在了门前……良久,一老翁开门而出,看着跪在地上的白衣,笑了,“公子的病看着已经痊愈啦。”说罢,便要扶起白衣。白衣确实顿然叩首,“小子不才,愿终身跟随先生,学习济世救人之道,望先生收下小子……”

……

南山先生八岁时,村子里爆发瘟疫,怎奈当时适逢乱世,村民皆无钱医治此疫,幸而有一云游郎中路过,施展浑身解数,独自一人奋战十多夜,才可医好了大多数人……南山先生的父母却因此瘟疫而去,留下南山一人。郎中见南山可怜,便收了他为徒,从此便居住在村子里,将自己的医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南山先生感恩于先师,更是发奋苦学,随着岁月积累,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从此,白衣便随着南山先生在这偏远的破落小村住了下来……

南山先生曾问与白衣,为什么放弃家里祖业,却之身向他求医药之道。白衣说不出所以然,只是觉得心里所想而已,南山先生听而很是欣慰,觉得自己虽是一把年纪,但是看人的的眼光却是不错的……

白衣随南山先生学习医术,从最简单的汤头歌背起,虽是简单的汤头歌,白衣也是背了一年有余,这也是白衣跟随南山先生的第一年。第二年,南山先生教给白衣健体之术;第三年,白衣又随着南山先生进山采药加以实践……一日,南山先生把白衣叫到身前,说:“这三年,我并未教你望闻问切之法,可从有过怨言?”“白衣不曾有过……”,南山先生见白衣言语精炼,神色坦荡,心里感叹,“那么,是时候啦!”

于是,白衣的医术之学,在这破落村庄的第四年,正式开始了……

……

关于这件事,在白衣出师之日,南山先生也做过解释。“所谓行医治病,最基本的是仁心,最难得的是耐心与静心,医者仁心,看病静心,对待病人耐心,有此三心者,才可医术大成,三者缺一不可……之所以三年不曾教习医术,也是为了磨炼心志罢了……”

……

不觉,又是三年过去。在这三年里,南山先生可谓是将自己的毕生所学皆授予白衣,白衣也是不耻下问,南山先生更是知无不答;在这三年里,白衣尝过的草药无数,只为仔细体会每种药草自己所有的特性;在这三年里,在这个破落的小村庄,村民都知道南山先生收了个悟性极好的徒弟,村民都称白衣为“医徒”。

某一日,白衣起了个大早,本想是去山中采药,但却未见得过先生,只是在堂屋桌在上找到一封先生留给自己的信……

“不必寻我,人活一世,只有找到自己的路,才足以立世。今日,便是你出师之时……以后的路,自己去走,大胆的走!”

这一天,白衣收拾好行装,对着茅屋拜了又拜,又是独自一人,踏上了去往远方的路……

那一日,白衣路过一个村庄,恰逢村子里染有疫病,老人孩子弱小者皆被此病折磨,身强体壮之人染疾也不在少数,怎奈处在偏远山区,无处寻医……白衣留了下来,一人,一个药箱,一包老师留下的银针,白衣独自接受来自病魔的挑战。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搭脉,针灸,煎药,白衣的肩膀上扛起了一村人的希望。皇天不负有心人,月余,疫去。

数十年后,江湖上到处都流传着白衣医仙的圣名,多少个疑难杂症经白衣之手便可迎刃而解,白衣医仙不仅医术高明,医德也是一样的“高明”,穷苦人家看不起病经他救治的,不在少数。白衣的济世救人,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而年过半百的白衣却想起了先师的茅草屋子……又是那个破落小村,还是那个茅屋,不过却是换了主人。

……

又是一年,天灾人祸,地方叛乱,荆楚大疫,朝廷无力救灾。眼看着百姓受苦,白衣又是收拾了自己背了半辈子的药箱,拿起了先师留给自己的银针,走出了茅草屋……

白衣医仙,重出江湖……

传说,白衣仙者在江湖中振臂一呼,率一众爱民医者奔赴荆楚疫区,众人废寝忘食,苦战一月,其中不少医者染疾去世,但世人万众一心,月余,疫去……而当居首功的白衣医仙却不见了踪影……

又过了许多年,在一个残败的寺庙里,一个老和尚,一个破旧的药箱,一包不知何年月的银针,还有一本,字迹工整的医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