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搶大米了:與其擔心糧食不夠,不如擔心主糧過多


別搶大米了:與其擔心糧食不夠,不如擔心主糧過多

受越南等國家限制大米出口等因素影響,近期我國部分地區市場出現集中購買現象。不過對於普通人來說,搶購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為與其擔心糧食不夠,還不如擔心主糧過多。當然如果你酷愛越南大米、泰國香米,就當我什麼也沒說。

進口1億噸糧食就代表缺糧麼?

搶購大米的一個核心邏輯就是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確實,我國糧食進口量非常大。據海關1月14日發佈的數據,2019年我國累計進口谷合計10609.2萬噸,這也是自2015年以來我國連續5年糧食進口量在1億噸以上。

別搶大米了:與其擔心糧食不夠,不如擔心主糧過多

1億噸是什麼概念呢?一般人一天總共攝入1700千卡的熱量就可以滿足需求,相當於5兩左右米飯,也就是說一個成年人每年需要攝入180千克左右的米飯。按照1億噸的進口量來算,進口1億噸糧食可以滿足5.56億人口一年的糧食需求了。

看到這個數據,可能很多人會毫不猶豫地認為我國缺糧。不過想要證明我國缺糧,光有糧食進口總量的數據是不行的,還需要進口品類的數據,以及我國糧食出口和生產數據。

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進口的10609.2萬噸糧食中,穀物和穀物粉為1785.1萬噸,大豆為8851.1萬噸,而大豆並不是主糧。不過此時可能有人還會說,不還是進口了1785.1萬噸穀物和穀物粉麼?

不過,我國之所以進口主糧,並不是因為主糧不夠吃。

我國三大主糧指的是大米、小麥和玉米。2019年我國進口大米約255萬噸萬噸、小麥約350萬噸、玉米約479萬噸。

但是與產量相比,三大主糧的進口量就顯得微不足道了。2019年,我國大米、小麥、玉米的產量分別為2.096億噸、1.34億噸 、2.61億噸。更重要的是,2019年我國大米食用消費1.58億噸,預計年度結餘1430萬噸;小麥預計年度結餘1400萬噸。

那麼既然大米、小麥供大於求,為什麼還要進口呢?你覺得超市裡的泰國香米是怎樣來的,難道是我們自己種的麼?

與其擔心糧食不夠 不如擔心主糧過多

實際上,與其擔心糧食不夠,還不如擔心主糧過多。

近日,有關部門表示,201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6.64億噸,比2018年增長0.9%......口糧年均消費量為2億多噸,2019年我國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結餘2.8億多噸,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進口也不會導致國內糧食供給短缺。

口糧年均消費量為2億多噸,三大主糧結餘2.8億噸。也就是說,光是結餘的糧食,差不多就夠我們吃一年了。

更重要的是,我國糧食產量已經“16連豐”,連續16年每年都是豐收年。

別搶大米了:與其擔心糧食不夠,不如擔心主糧過多

2009年全國糧食產量53940.9萬噸,此後持續增長,2015年產量達66060.3萬噸,此後產量小幅波動,維持在6.5-6.6億噸左右。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13277億斤),比2018年增加594萬噸(119億斤),增長0.9%,創歷史最高水平。

三大主糧庫存結餘2.8億多噸,每年都是豐收年。你說,我們需要擔心糧食不夠麼?所以近年來,我國開始鼓勵在保證糧食安全的情況下,種植其他作物。

2016年,時任國家糧食局局長的任正曉表示,下一步在糧食生產上要突出優化品種結構,把這些明顯出現階段性過剩的品種要調減下來,比如東北三省地區,要把玉米調減下來種大豆。另外,糧食生產要跳出有地就種糧的思維,可以結合畜牧業的發展,搞青貯飼料。第二是要擋住非法的低價進口。第三個是要大力地推進規模經營,獲取規模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