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到底该“重金挖人”还是“潜心养人”

毕业季来临,各大高校的抢人大战又拉开了序幕。近期许多地方高校发布了2020年人才招聘公告,当然其中最核心的内容肯定是薪酬了。地方高校没有地域优势,在人才招聘方面吸引力和一二线城市高校比就相差很远。为了弥补地域不足,这几年很多地方高校为了招到高层次人才,不惜重金,动则上百万的安家费或人才奖励。

地方高校到底该“重金挖人”还是“潜心养人”

但是这种措施有时候是饮鸩止渴。第一,对于本来就经费紧张的地方高校,有的学校人才引进几乎耗尽了学校的流动资金,导致校内人才培养经费就捉襟见肘,甚至十分困难。本校教师的发展就受到限制,导致很多校内教师意见很大。不仅如此,甚至就是那些引进来的人才,进来后也是无法获得强有力的科研经费支撑。结果导致进来前是香饽饽,进来后也是肉坨坨,很难有所建树。而这更导致校内教师对引进人才能力和成效的质疑,导致人才队伍的合作不顺畅,进一步限制了引进人才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的发挥。从而导致经常出现很多被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感到巨大落差和失望,结果工作几年,服务期一满又跳槽。甚至有的服务期未满就解约。

地方高校到底该“重金挖人”还是“潜心养人”

第二,很多高校为了学科申报或者学校更名,存在突击性引进人才现象,有很多被引进人才,特别是柔性引进的人才,身兼多职,本身就是一个名誉身份,根本无法顾及地方院校的发展。一些不负责任的大腕更是只管拿钱,不管队伍发展。地方院校为了要他撑面子又不得不做出让步,最后对其的考核也是形同虚设。这样也导致人才资金的大面积流失,甚至催生了一批"跳槽专业户"或者是"兼职专业户"。而本校教师队伍又得不到培养,最终导致外面和尚不念经,家里和尚没经念,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恶化。

地方高校到底该“重金挖人”还是“潜心养人”

地方高校从根本上还是要建设自己稳定的人才队伍,光靠外援很难获得长期稳定发展,同时对于引进的人才和自己教师队伍更应该考虑如何留住和培养好,长期的大规模进人和流失对一个学校的发展都是极度不利的。从长远看,只要措施得当,潜心养人的效益一定会大于重金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