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春潮湧 揚帆奮進正當時——周口市“六村共建”工作綜述

村中池塘裡的水清澈見底,岸上綠樹環繞;道路兩側多了許多垃圾桶和一排排整齊的綠化樹木;村民門口的花園更加綠意盎然;晚上,文化廣場裡的廣場舞紅紅火火,健步走隊伍越來越長……隨著我市“六村共建”工作的深入開展,農民群眾生活方式更加文明、生活環境更加優美、文化生活更加豐富,階段性成果已經展現。

統籌推進“六村共建”,是市委、市政府結合周口實際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重要載體。2017年底,我市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在全市農村啟動“六村共建”活動,有效助推了鄉村振興。三年來,全市上下務實重幹、加壓奮進,“六村共建”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展現出鄉村環境整潔優美、農村經濟穩步提升、平安建設強力推進、衛生意識逐步增強、基層黨建穩健有力、鄉風文明日益彰顯的新風貌。

“文明村”建設讓鄉村充滿文化氣息。針對農村、農業、農民的特點,我市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融入文明公約、村規民約、家規家訓,引導農民群眾在潛移默化中理解接受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公益活動,在全市各行政村粉刷牆體傳統美德牆、廉政文化牆、孝道文化牆、村史文化牆7900個、善行義舉榜3000多個,在村文化廣場、沿路牆體等張貼公益廣告74000塊近50萬平方米。

以“鄉鎮駐地環境集中整治”“農村垃圾清理行動”“文明鄉風提升行動”“農村綠化美化行動”為重點,我市連續三年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行動”,推動全市農村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以項城市、鄲城縣為引領,推動全市建成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69個、實踐站3118個,註冊文明實踐志願者82300人,開展文明實踐活動20689場(次),參與群眾達320多萬人次,提振了農民精氣神。

積極開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新鄉賢等評選表彰活動。全市先後湧現出省級文明家庭7戶、好媳婦4人,縣級以上道德模範及提名獎1763人、身邊好人4390人、好媳婦好婆婆12000餘人。

目前,我市成功創建全國文明村10個、省級文明村25個、市級文明村122個、縣級文明村2220個,圓滿完成縣級以上文明村鎮佔轄區鄉村總數的雙50%目標。

“衛生村”建設,促基層健康意識提升。我市成立了市、縣、鄉三級“衛生村”建設管理機構,形成市級統籌、縣級落實、鄉鎮推進的三級管理網絡。各級各單位以清理垃圾、治理汙水和整治環境衛生為重點,落實衛生保潔制度,清理積存的垃圾和雜物,疏浚坑塘河道,改善河道水環境,因地制宜開展“衛生村”建設工作。

截止到2019年底,共清理垃圾178.09萬噸,治理黑臭坑塘和水體407個,硬化道路1126.45千米,建設30多座垃圾轉運站和47套集中式汙水處理設施,購置垃圾清運車200多輛,全市鄉村環境衛生得到極大改善。

近年來,各縣(市、區)積極把“衛生村”建設工作落到實處,大力完善鄉村環衛基礎設施,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治理河道溝渠和揚塵,開展滅蟲除害活動,升級改造旱廁,農村群眾的生活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群眾對“衛生村”創建活動由以前的漠然無視,轉變為熱心支持、主動參與。截止到2019年底,成功創建省級衛生村520個,省級衛生村創建任務完成81%。成功創建市級衛生村1297個,市級衛生村創建任務完成61%,基本完成階段性工作任務。

隨著“六村共建”和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活動的開展,農村衛生狀況有了非常大的改觀,垃圾圍村、汙水橫流現象基本消除,村容村貌乾淨整潔。

“平安村”建設,為民眾構築安全防護網。大力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有效防止了各類案件發生。構建“三防”社會治理防控體系,截至目前,25928路視頻監控已對接市級視頻監控平臺,擁有村級專兼職巡防隊員20819人、平安志願者52177人。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打掉了把持基層政權黑惡犯罪團伙8個,抓獲243人,破獲案件359起,一批長期把持、操縱基層政權的“村霸”得到了依法嚴懲,一批軟弱渙散村(社區)得到了有效整頓。縣鄉村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順利推進,實現了鄉村綜治中心全覆蓋。平安村(社區)創建工作成效明顯,4618個村(社區)被命名為平安村(社區),創建率達到92%。

“美麗宜居村”建設,讓家園更清潔。我市根據《河南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達標驗收辦法》,按照2‰的標準建立村莊保潔隊伍,全市配備村莊保潔員27998名、保潔車輛18569輛,配備垃圾桶(箱)29.79萬個、大型垃圾運輸車536輛、鄉鎮垃圾中轉站164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管理人員1471人,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體系基本建立。經過2018、2019連續兩年努力,我市10個涉農縣(市、區)全部完成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省級達標驗收任務。

截至目前,全市10個縣(市、區)縣域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專項規劃已全部編制完成並報省級技術審查,6個縣(市、區)一次性通過,4個縣(區)正進行省級技術審查複審。

“產業富民村”建設,讓農村富起來。2019年以來,我市在深入學習中央、省委一號文件精神的基礎上,相繼出臺了《周口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年-2022年)》《中共周口市委 周口市人民政府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周口市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施方案》等配套文件,就如何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推進鄉村振興等做出了具體安排部署,為我市產業富民工作提供了堅強的制度保障。

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和食品安全戰略,重點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誌農產品,不斷提高周口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目前,全市新申報無公害農產品16個、綠色食品32個,有效期內無公害農產品(水產品)137個、綠色食品42個、地理標誌農產品6個,建設了一個12萬畝的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農業品牌影響力不斷加強。

按照省政府要求,我市已於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市完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的行政村共計4421個,佔行政村總數的100%;完成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股份設置與量化工作的行政村共計4355個,佔行政村總數的98.5%;成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4335個,集體經濟組織登記發證3552個。目前,正嚴格按照相關政策規定,持續推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等工作。

“黨建示範村”建設,促基層組織建設穩健有力。“六村共建”工作開展以來,市委組織部按照全市“六村共建”總體部署,在全市農村基層黨組織深入開展以“政治功能強、服務能力強”“班子建設好、黨員管理好、組織生活好、制度落實好、作用發揮好”為內容的黨建示範村創建工作。全市創建黨建示範村2435個,太康縣老冢鎮劉寨村等16個行政村被命名為首批省級農村基層黨建示範村,黨建示範村創建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按照省委和市委要求,市委組織部將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作為從嚴治黨的有力抓手,堅持問題導向,明確整頓責任,紮實開展“逐村觀摩、整鄉推進、整縣提升”活動。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出軟弱渙散村黨組織287個,並及時組成287支工作隊進駐到軟弱渙散村,採取“四個一”措施開展整頓,即1名縣級領導班子成員聯村、1名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包村、1名第一書記駐村、1個縣以上機關單位結對。目前,已全部完成軟弱渙散村整頓工作。

“六村共建”齊頭並進,共建共享春潮湧動。我們堅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一定會把周口農村打造成美麗宜居、鄉風文明、和諧富裕的新家園。(新周口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