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不借的朋友,還要他幹嘛?

有錢不借的朋友,還要他幹嘛?

01

前段時間靚特別憋屈,相處十年的好友,因為借錢掰了。

好友買房,想從靚手裡借十萬塊錢,靚沒答應。打那以後好友一直對靚不鹹不淡。

靚耷拉著臉向我倒苦水:過去十年,從接送孩子到租房,她沒少幫好友的忙。其他的事她都願意幫,但就是不想和任何人有金錢上的糾葛,這有錯麼?

很多關係都是因為“借錢不成”走到死衚衕的,友情如此,親情亦然。

筆者的兩個舅舅一直感情不錯,有次小舅做生意急需週轉,找二舅借錢沒借到,親兄弟從此疏離,逢年過節也避而不見。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有句網絡語被很多人熱捧:感情真不真,你借錢試試?

彷彿朋友(親戚)有錢不借,就是不近人情,就是虛情假意;只有借錢的人才值得交往,才是真感情。

不否認“能借錢”是重情的其中一種表現,但“不借錢”就是虛情假意麼?

有錢不借的朋友,還要他幹嘛?

02

我姑媽曾是很熱心的人,親戚朋友能幫就幫。

十年前她借給自己外甥2萬塊錢,借了兩年仍未歸還。

有天這外甥委託我姑媽替他賣房子,收到房款以後,姑媽給他打了個電話,轉賬時把借出的兩萬塊錢留了下來。

利息一分沒收,想必雙方皆大歡喜。可現實是:此後姑媽的外甥很少登門,見面也不熱情。從此姑媽逢人借錢便馬上避開。

像我姑媽這種狀況還不是最糟的,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不借錢傷感情,借了錢,很可能感情和錢一起沒了。

所以有些人不願參與“借錢”,即便對方人看起來很不錯,但哪怕是0.01的風險,我不想承擔。

所以他們像靚一樣,給人情設了一個邊界:能力範圍內,朋友(親戚)有需要,我儘量幫忙,但不與任何人有大額金錢上的糾葛。

他們只是想要相對簡單的人際關係,這有什麼錯?

大明星周潤發也曾是不借錢的主。

吳孟達曾因欠賭債找周潤發借錢,發哥想也不想就拒絕了。焦頭爛額之際,有個劇組突然找到吳孟達,讓他擺脫了困境。

有錢不借的朋友,還要他幹嘛?

事後吳孟達對周潤發恨之入骨,兩人在某頒獎禮上見面,吳孟達對其視而不見。

幾年後,吳孟達向那位劇組導演道謝,導演說:不必謝我,當初是周潤發嚮導演推薦了吳孟達,劇組才來找他……

周潤發是不借錢,但你能說他無情無義麼?

這些人雖然不會借錢給你,但當你遇到問題,一通電話他們就會到場協助解決;當你灰心時,他們會鼓勵你;當你走錯方向時,他們會引領你……

相比“能借錢”的朋友,這種“能借力”朋友同樣非常非常難得,值得你我好好珍惜!

03

同樣是借錢未果,借錢的人的心態不同,最終的結局也不同。

前段時間急需用錢的穎,跳過妹妹直接找妹夫借錢,見妹夫面露難色,借錢的事馬上作罷。

事後她告訴我,如果直接找妹妹借錢,妹妹是一定會借的,但妹夫這個人很強勢,借錢之後妹妹恐怕難做。不能因為自己要用錢,給妹妹帶來困擾。

穎的樂觀通達,妹妹看在眼裡感激在心底,兩姐妹的關係一直非常好。

有錢不借的朋友,還要他幹嘛?

很多借錢的人在借錢的時候,常常只能看到自己的難處,對別人的問題視而不見,達不到目的便指責對方,最終導致更大的矛盾。

就拿文之初,筆者的兩個舅舅借錢例子來說,二舅是標準的“妻管嚴”,每月工資一把交。如果二舅媽不同意,強借,勢必引爆家庭大戰。

如果小舅也能持通達的態度:借錢,好哥倆;不借,哥倆好,那無論如何都是happy ending。

結束語:

要知道:現實中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錢對咱大部分普通人來說都是不夠用的,沒人有義務替他人扛“難處”。

朋友(親戚)借錢,那是人情,你要領情並抓緊時間連本帶息給人還上;如果人家處於各種原因不借,那是本分,切勿心懷怨尤,對他人全盤否定!

筆者曾聽過這樣一句話:人生最大的運氣不是撿錢,也不是中獎,而是有人願意花時間糾正你、指引你、幫助你。

地球不是圍著咱們轉的,總以自己的需求去要求身邊的人,動不動有錢不借的朋友,還要他幹嘛?那你一定會失去一些可貴的朋友,進而失去一些本該屬於你的機會。

心大,世界就大。人生在世,向寬而行…..

有錢不借的朋友,還要他幹嘛?

歡迎關注 ,分享成長、心理、情感乾貨,每個文字都有溫度。

#頭條情感學院# #情感# #情感事務所##我要上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