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和爺爺》:拿到人生最差腳本,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海蒂和爺爺》:拿到人生最差腳本,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從小生活在一個家庭幸福美滿,家境相對比較殷實,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現實中,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運氣,有很多人可能從童年開始就遭遇各種坎坷和不幸。如果人生就像一部電影的話,那我想這些人一開頭就拿到了比較差勁的腳本。當然,有很多人也就因為拿到這樣的腳本,就覺得自己的人生也就這樣了。

然而,果真如此嗎?我們真的是需要接受這樣命定的安排?還是可以拒絕被命運支配的人生呢?


《海蒂和爺爺》:拿到人生最差腳本,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最近我看了豆瓣9.2分的高分電影《海蒂和爺爺》,根據19世紀瑞士著名兒童文學家約翰娜·斯比麗的小說《海蒂》改編,由布魯諾·甘茨、阿努克·斯戴芬主演,2015年在德國上映曾獲得很高的票房,2019年在我國上映之後也廣受讚譽,不少網友稱其為最治癒系的電影之一。

影片描述的是小女孩海蒂的童年經歷,也有很多阿爾卑斯山上的美妙鏡頭。不少人因此把她當作兒童片和風景片,不過我覺得,她或許也可以給很多成年人以啟迪,因為海蒂的故事就是一個拿到人生最差的腳本,但最後她成功拒絕被命運支配的經歷。因此,我也想借用這部電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海蒂和爺爺》:拿到人生最差腳本,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一 什麼是人生腳本


人生腳本其實是心理學家艾瑞克·伯恩在他創建的溝通分析法中提出的一個理念。

當然,這個人生腳本不是說真的有人去寫了這樣一個劇本,指的是我們會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感受,在心中無意識給自己設定一個人生的大概走向,得出一個大體的結論:噢,我的人生大概就是會這個樣子。


《海蒂和爺爺》:拿到人生最差腳本,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一個人之所以會根據自己內心的這個人生腳本走,是因為自證預言效應。也就是說,當他產生這些想法和信念之後,行為便會與之相符,即他會把自己的思想現實化。

比如,早年生活比較不幸的人,就比較容易認為自己的人生就會一直不幸下去。

一般來說,人生腳本跟童年時期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環境有關。用現在流行的方式表達,其實就是一種“人設”。當你自己也好、別人也罷,都在心中框定了一個你應該是怎樣的角色,很多人會不自覺地去扮演自己心中以及別人所期待的角色。當然,這種腳本是比較根深蒂固的,常常會伴隨一生。

用這個視角去看海蒂的話,她是一個拿到什麼樣人生腳本的人呢?


《海蒂和爺爺》:拿到人生最差腳本,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她的爸爸媽媽很早就過世了,然後被一個並不怎麼喜歡他的姨媽撫養,然後沒過幾年,她就準備把孩子丟給爺爺照顧。而這個爺爺,就是在眾人心目中一個不會照顧孩子,性格脾氣比較古怪,甚至可能是個殺人兇手的形象。

我相信讓絕大多數人去預測海蒂的未來,大致都會覺得,她非常可憐和不幸,長大之後十之八九也會過上非常窮困潦倒,性格脾氣也會比較古怪的人生道路。

假設海蒂也是這麼想的,那麼她大概率就會按照這樣一條道路去過自己的人生。

然而,《海蒂和爺爺》的故事巧妙的地方就在於,她完全沒有按照這樣一種日常設定的腳本去編排,在電影中,至少有三次人生腳本的逆轉。


二 海蒂的三次重寫人生腳本


第一個腳本重寫,就是開頭她被送養給爺爺的這段。

爺爺在眾人眼中脾氣古怪,不與人親近,在他剛開始亮相的時候就是這副模樣。當姨媽不管不顧地離開後,爺爺不理睬海蒂,就把她一個人擋在門外。之後,甚至表示要讓牧師把海蒂給送走。如果按這個腳本寫下去,海蒂的命運何其悲催……

然而,最終的結果是,海蒂贏得了爺爺的心,繼續留在爺爺的身邊,和爺爺相依為伴,非常開心快樂地在阿爾卑斯山上生活著。

她是憑藉什麼拒絕被支配的命運,並且能夠和自己的親人繼續在一起的?

《海蒂和爺爺》:拿到人生最差腳本,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第二個腳本重寫,發生在她被姨媽騙到城裡成為了富家女克拉拉的陪讀。

很多人會覺得,這對海蒂來說是改變命運的一件事情,特別是她阿爾卑斯山上的這些朋友們,他們都覺得有錢人家生活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然而,19世紀非常壓抑和禁錮的文化氛圍之中,在這種大戶人家生活,其人生腳本似乎也就按照著成為循規蹈矩的淑女、侍女去書寫了。然而,海蒂還是保留自己的天真,最終還實現了能夠迴歸到自己原來生活狀態的夢想。

她又是怎樣贏得大家的認可,並且實現能夠迴歸原來生活狀態的願望?


第三個腳本重寫,發生在她回到阿爾卑斯山上。

回到阿爾卑斯山上,意味著她又迴歸成為了一個普通的農民身份。雖然爺爺也安排她去讀書,但可想而知,這裡的人生腳本,可能也就是一輩子務農。可是,克拉拉卻選擇拿起筆,準備開始寫故事。

你可能很羨慕她能夠有這個勇氣拒絕被支配的命運,改寫自己的人生腳本。但是,這個小女孩,到底憑藉什麼底氣去拒絕被支配呢?

《海蒂和爺爺》:拿到人生最差腳本,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三 打破“禁令”


首先是,她知道要去打破“禁令”。

溝通分析學派認為,悲劇走向的人生腳本,往往來源於我們童年時期形成的“禁令”。

對一個人來說,本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會受到腳本的約束,是因為有人不允許我們去做。

童年時期,父母親或別的成年人會告訴孩子,你不行、你不能這麼做、你不能那樣做,這就是在給孩子下達“禁令”。對於孩子而言,他有一種“生本能”,那就是,我必須要限制自己的言行,以符合大家的期待,這樣才能得到父母的愛。再大一點,她也可以通過限制自己的言行來獲得更多人的愛。當然這種限制,也會伴隨自己的一生。

正是受限於這種“禁令”,讓他們接受了悲劇的人生腳本,好像只能按照腳本上的臺詞和行為,去演繹自己的人生。


《海蒂和爺爺》:拿到人生最差腳本,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那麼海蒂打破了哪些禁令呢?

1、和爺爺住在一起的時候,她打破的是,爺爺就是一個不好相處的壞人的禁令。

因為不好相處,很多人傳爺爺是殺人犯。甚至海蒂自己一度也產生要逃離的想法。但是,她很可貴的是,願意把自己的擔心和爺爺分享,並且願意用自己的眼睛,而不是別人的眼睛去觀察爺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她發現,爺爺在非常凌厲的目光之下,其實有著溫暖的心。而這個信任和打破禁令,也讓長期被別人歧視的爺爺感到很大的寬慰。也因此爺爺開始接納了海蒂,在他本來就只放著一把椅子的屋子裡,親自為海蒂做了一把小椅子,兩個人終於可以一起朝夕相處。


《海蒂和爺爺》:拿到人生最差腳本,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2、住在克拉拉家的時候,她打破的是女管家的家庭禁令。

吃飯該怎麼吃,說話該怎麼說,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女管家有一整套的禁令,不僅控制著克拉拉,也試圖去改造海蒂。

然而,天真爛漫的海地對於這些禁令並不完全認同。她帶著克拉拉逛街,並且抱回女管家不喜歡的貓。她因為思念爺爺和阿爾卑斯山的朋友們,幾度想要回去。她看起來並不淑女的行為,都昭示自己並不想成為女管家所期待的淑女角色,並用這種方式,告訴女管家不要這種禁令控制我。事實上,後來女管家確實放棄了對海蒂的改造。

《海蒂和爺爺》:拿到人生最差腳本,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3、回到阿爾卑斯山上,她打破的是生活方式的禁令。

這個禁令就更加明顯了。大多數山上的孩子,對於未來的生活,都和父母一輩一模一樣,甚至就是目前自己的生活狀態。他們似乎想不到,也不被允許去做這個範疇以外的事情。而海蒂想要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當你試圖去挑戰被支配的生活時,你必須首先知道,你在跟哪些禁令作戰鬥。這些禁令大多就是別人以為你該怎麼生活,甚至他們也是這麼生活的一種說辭。當你能夠發現,其實是他們在限縮你的人生腳本,你才能跨越出去,至少可以發出這樣的質疑:

為何我要被這些禁令困住?


四 四種心理地位

善於分析問題的你,一定會發現,禁令其實是停留在我們腦海中的認知,是我們構建世界的一種方式。

艾瑞克·伯恩在溝通分析學派中,把這種構建世界的方式稱為叫心理地位。心理地位是我們與別人相處和待人接物的方式,當然這也就形成了我們的人生腳本。

他歸納總結了一共有4種常見的心理地位。我想用電影裡面的幾個角色,一起來分析一下這幾個心理地位:

1、心理地位一是“我不可以,你可以”。

代表人物是女管家。

《海蒂和爺爺》:拿到人生最差腳本,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女管家在劇情裡面有一個經典的臺詞,“

你能在這裡長大,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當她發現,海蒂竟然不滿足於做個有錢人家小姐的陪讀侍女,享受這樣的榮華富貴,還要試圖挑戰和打破她制定的禁令,我相信她是非常難以理解海蒂的。

很多人覺得她是電影中唯一的反派。其實我覺得並不是。作為女管家,她是兢兢業業的,時刻想要把這個家按照她設定的軌道照料好。這多少是因為,對她來說,這是她實現自己心中所想的一種方式。海蒂是否滿足我們不知道,但是對她來說,這種生活她很羨慕,但是,她做不到,只能想著把這樣的家庭照料好,以維持她心目中的美好生活的形象。

生活中,這些人往往會陷入到自卑的人生境地。在他看來,別人可能都過上比較好的生活,都是值得他羨慕的,而自己就是運氣太差,人生腳本走向悲劇,總是過上不如人的生活。

2、心理地位二是“我可以,你不可以”。

海蒂的玩伴克拉拉,其實是一個內心非常善良的女孩子,但是她的童年遭遇也很不幸,媽媽很早就離世,父親因為做生意的關係常年在外,家裡面只有這樣一個嚴厲的女管家,因為家中的這些變故,她的雙腿沒有辦法行走。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才給她找了海蒂這樣的同齡玩伴,給她以慰藉。


《海蒂和爺爺》:拿到人生最差腳本,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對克拉拉來說,她對海蒂是有佔有慾的,因為早年都在失去,她會不顧一切想要留住海蒂。因此,即便父親告訴她,我們不能再繼續留住海蒂,因為她因為思念家鄉已經得了心理疾病。但是,克拉拉還是拒絕的,海蒂被送回去的時候,她拒絕露面。

她希望海蒂留在自己身邊陪她的想法沒有錯,但是她不會去想我有這樣的想法,海蒂是不是也可以有想陪在爺爺身邊的想法呢?這些人,

因為早年生活的不幸,因此比較關注自我,他關注自己的理想有沒有實現,對於會讓自己不滿意的事情,他都會比旁人更加難受。與此同時,對於自己沒有做成的事情,如果別人做成了,她也會非常難受。

拿到這樣人生腳本的人,並不幸福。對他而言,控制他人,一定會面臨有朝一日控制不住的局面,而這時,就會陷入非常痛苦的境地。

3、心理地位三是“我不可以,你也不可以”。

放羊小男孩皮特是海蒂的好朋友。海蒂的迴歸,他歡欣雀躍,然而他們的友情出現了“第三者”。當克拉拉來到阿爾卑斯山上看望海蒂,海蒂因為要照顧腿腳不便的她,不能如常陪伴皮特放羊,小男孩的妒忌心上來了:既然我沒有辦法和海蒂在一起,我也不能讓你跟海蒂過的開心。於是,他不斷給克拉拉使絆子,最後還把克拉拉的輪椅都推到了山下。

《海蒂和爺爺》:拿到人生最差腳本,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我沒有辦法擁有我想要的生活,那我也不希望你能夠過得好。這些人的童年往往也是不幸的,因此他們給自己的腳本就是大家都要不幸才好。長大之後,要麼遠離人群,因此不受刺激,要麼就是喜歡暗中破壞。

4、海蒂和他們都不一樣,海蒂是第四種心理地位叫“我可以,你也可以”。

海蒂肯定自己,但不否定別人。對於自己想要的生活,她能按照自己的方向去前行。大部分的時候她的心態積極向上,同時她能夠給身邊的人加油鼓勵。她不強迫別人去做她想要去做的事情,同時能夠積極的關懷別人。

比如,她對皮特的奶奶一直都很關心。到皮特家拜訪的時候,看到皮特奶奶沒辦法吃上面包,她把自己的分給對方,既然我有一口,也就不會讓你吃不上,這是“我可以,你也可以”的第一層。奶奶告訴她,因為牙齒的關係,這種硬麵包自己是啃不動的。小女孩記在心中,住在克拉拉家時,第一次上餐桌,她就把自己的麵包留出一個,藏好準備給奶奶。回阿爾卑斯的時候,她也一併把小麵包帶上,專門給奶奶送去。在電影中,這並非是個主線故事情節,但是你可以通過這個情節發現海蒂的善良,並且她能夠做到“我可以,你也可以”的關懷。

《海蒂和爺爺》:拿到人生最差腳本,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再說她跟克拉拉。因為自己的離開,克拉拉很難過。她走是要走的,但是她也知道克拉拉肯定會很難過。於是,她多次敲門,希望跟她進一步做溝通。在回到阿爾卑斯後,她也寫了多封信給克拉拉,並且邀請她到山上做客。她不是隻顧自己痛快,不顧別人痛苦的人,相反她很注重關心對方。

而對於自己的童年好友皮特,小海蒂並沒有因為和克拉拉的親近,刻意疏遠皮特,甚至在皮特作出很不友好動作的時候,也邀請皮特參與他們的遊戲,包括幫助克拉拉等,這些細節都顯示出,她在實現自己目標的同時,是如何顧及身邊人的。

重寫人生的腳本,不是硬來的。

很多人害怕改寫自己的人生腳本,多少是因為顧慮重重,總覺得自己改寫會影響到其他人。有些人看似執著地寫著自己的人生腳本,其實可能是靠著不斷破壞與他人的關係才能實現。而這恐怕也算不得是真正意義上改寫了人生腳本。

能夠實現“我可以,你也可以”,在能夠尊重自己的同時,同時也能尊重別人,是拒絕被支配的勇氣與自顧自蠻幹的主要分水嶺。


五 陽臺思維


我相信看這部電影的人都會被除了海蒂和爺爺之外的另一個人所折服,那就是克拉拉的奶奶。這是電影中的一個智者,可以說是海蒂的人生導師。

如果說海蒂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純屬靠自己,有點不太切實際,因為畢竟是一個小孩,她要擁有更高的眼界,必然需要一個有足夠智慧的大人去引領她。


《海蒂和爺爺》:拿到人生最差腳本,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克拉拉的奶奶正是這樣的人物。她對海蒂的主要幫助,是給了她“陽臺思維”

陽臺思維,是指要像站在陽臺上眺望一樣,站在更高的角度觀察自己和事物,而不是用自己原來的視角,這樣你就可以更客觀地看待一切。

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思維定勢,也就是,我們總覺得事情應該是這樣的,也因此看不到事情還可能有別的局面。我們前面談到的“禁令”、“心理地位”,其實都是一種思維定勢。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之所以難以拒絕被支配的勇氣,正是因為困在這種思維定勢中。

當家庭教師批評海蒂,覺得她材質平庸、不認真讀書,克拉拉的奶奶沒有陷入思維定勢之中,也就是你說的我就相信——而這恐怕是很多人都有的“毛病”,她選擇了自己和海蒂溝通。

這種拒絕被別人言行支配,擁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是跳出思維定勢的一步,也是“陽臺思維”的體現。

所以,這才讓她瞭解到,其實海蒂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只是海蒂有一個思維定勢,因為皮特告訴她,像他們村裡的這些孩子讀書寫字是沒有什麼用的

當然,對海蒂和皮特來說,這一點在當時確實也沒有錯,但是這種思維定勢,就把他們限定在自己的人生腳本里了。

奶奶沒有用大道理教育海蒂,比如教育是什麼作用,而是給她下了個“餌”。


《海蒂和爺爺》:拿到人生最差腳本,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她給海蒂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海蒂很喜歡,但是沒有告訴她故事接下去發生了什麼、結局是什麼樣,然後告訴海蒂,如果你希望知道故事接下去發生什麼,那麼你學習寫字就能知道了。

相當於我們跟著字幕組刷劇,刷了一半字幕組告訴你斷更了,接下去你想了解發生了什麼,請自己學好外語。海蒂正是被奶奶這句話所激勵,開始認真讀書認字。當然,也因此,讓海蒂有了更高的視野,漸漸具備了“陽臺思維”。

有了“陽臺思維”,才讓海蒂能夠說出“我要寫故事”這樣的夢想。

當然,也因此她受到許多人的嘲笑。

“大家都笑我,因為我想寫故事。”當她在阿爾卑斯上告訴陪著克拉拉前來的奶奶這段心事時,可見此時的她內心是動搖的。

有許多試圖改寫人生腳本的人,都會在改寫過程中發生這樣的動搖,不知現在讀這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如此。那麼,這段克拉拉奶奶告訴海蒂的話,就對你非常重要了:

那是因為大家知道的太少,而你看過更大的世界,如果你覺得這個世界有那些東西會讓你快樂,就去做,無論別人說什麼。


《海蒂和爺爺》:拿到人生最差腳本,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有許多成年的網友都把這段話作為自己人生的座右銘。

其實這句話就是“陽臺思維”最好的註解,當你跳脫開原來的認知侷限,看到更大世界的時候,你才會明白你拒絕被支配,其實是為了擁抱更大的世界。

書的作者所處的19世紀,正是西方開始允許女性受教育的年代,這個時期也誕生了許多像海蒂這樣以寫故事為人生目標的女作家,如《簡愛》作者夏洛特·勃朗特,《湯姆叔叔的小屋》比徹斯托夫人等。她們其實都受益於“陽臺思維”,從而得以改寫人生腳本。

而這樣的影響,可以說持續至今。最近有一本圖書榜上的常客《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作者塔拉·韋斯特弗,可以說是21世紀的海蒂真人版,這個十七歲前從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童年由垃圾場的廢銅爛鐵鑄成,只有起重機的轟鳴,父親不允許她擁有自己的聲音。然而,正是通過自學,她成為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的哲學碩士、歷史博士。這本書就是她個人的自傳作品,她的故事也激勵了許許多多的人。

《海蒂和爺爺》:拿到人生最差腳本,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因此,當你感到人生陷入困境,命運被支配的時候,不妨去讀書。當你站上更高的視野,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困住你的樊籠和桎梏,也會被打破。


結語


其實,如果你身邊有一個這樣拒絕被支配勇氣的人存在,你的人生腳本很可能也會被改寫。

我就說說克拉拉。

她並不是一個生理上不良於行的孩子,而是因為癔症,也就是因為心理因素佔主導導致。在19世紀,這是一個常見心理疾病。弗洛伊德其實就是通過治療大量的癔症患者,從而發現了催眠,進一步發明了心理談話術,也就是現在的心理治療。

不能行走,其實可作為“被支配”的隱喻,生命被內心限定住,不能自由自在。

《海蒂和爺爺》:拿到人生最差腳本,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因為海蒂的出現,讓克拉拉看到並有機會去體驗生活的另一面。特別是她在阿爾卑斯山上和海蒂共同生活的那段經歷,她也能夠舔著碗吃東西,像一個普通孩子一樣在草堆裡嬉耍,在大草原上自由地呼吸。也就是在那一刻,當她的心靈束縛被解開,她的雙腳也就自然而然地可以行走了。

克拉拉,以及電影中其他角色,因為海蒂其實也開始改寫自己的人生腳本,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了。

所以,並不需要你有很大的決心,有時候,或許只是有個人做了一個示範,你便可以向前。假如你覺得自己也拿到比較差的人生腳本,不妨藉助海蒂的勇氣,嘗試做點改變,或許你的人生也能演繹出另一種腳本。


《海蒂和爺爺》:拿到人生最差腳本,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作者 | Arthur Chen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簡介:心理圈稀有性別男顏值高諮詢師,長相年輕、內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銘:惜時惜人。諮詢小時數:3000小時,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朋輩心理輔導。近期關注:要事第一、正念減壓、網絡時代人際溝通。

聯繫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