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種草消費"!

解碼


“種草消費”已經成為當下消費環境的一種流行。


這背後其實根本還是消費者購物習性的轉變,從單純的人找貨的路徑,向先種草後消費的邏輯轉變。這也逼著商家要做戰略思變。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種草消費”背後的邏輯。


火熱的“種草消費”


我們先來看幾個數據:


2019年,淘寶直播已積累4億用戶。淘寶直播GMV突破2000億元,雙十一當天直播GMV突破200億元。


春節期間,小紅書是這段時期獲得流量紅利最多的內容社區之一。據Quest Mobile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前後小紅書日活躍用戶數2100萬。


2019年短視頻用戶規模已經超8.2億。預計2020年短視頻市場收入將達到2110.3億元。其中短視頻帶貨也成了一種流行。


無論是直播、短視頻、還是日記帶貨,背後也是種草經濟的一種形式。種草消費背後的邏輯是消費者向從先種草後消費轉變。可以理解為,消費者通過關注紅人推薦,再到電商或實體店購買,並主動傳播興趣圈子將產品推薦給精準的潛在消費群,形成一種消費流行。而對於商家來說,這樣的轉化率卻更高。


此前埃森哲對中國消費者研究總結了一個消費趨勢:87%的消費者願意和別人分享購物體驗或者發表評論,其中55%的消費者會在社交應用中分享自己的購物。這部分消費者更容易受到社交分享的影響和刺激,從而增加衝動購買,使消費呈現出“購買—分享—再購買”的循環式連鎖反應。


解碼


種草經濟,背後的消費者又是誰?


女性消費群體成為主流,典型種草平臺的帶貨KOL的女性粉絲佔比較高。


根據Quest Mobile發佈《女性新消費趨勢報告》,女性用戶的購買路徑,也從以前的單獨刷電商APP,形成了三大典型路徑,分別是:抖音、小紅書等內容平臺,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以及電商直播、拼團等種草玩法。女性用戶先在這三大路徑中“被種草”,再去各電商平臺下單購物。典型種草平臺的帶貨KOL的女性粉絲佔比較高,且線上消費能力突出,例如抖音李佳琦女性粉絲佔比高達80%。


解碼

解碼


抓牢年輕一代,90/95後成種草經濟的中間力量。


我們此前瞭解過一個數據,76.6%的“95/00後”會“種草”網紅推薦產品(90後也的比例也超過70%),其中18.8%在足夠信賴的博主推薦後,會選擇直接購買。


“95後”也被稱為“種草一代”。TA們的典型特點是,喜歡在抖音、快手、小紅書、B站、微博、知乎等社交平臺看大量的內容、帖子。這些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社交貨幣。可以說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門。


解碼


通過消費群特性,我們就很好理解,90/95後年輕女性消費群是最典型的消費者。而企業想讓她們為自己的商品種草,該如何思考?


抓住“種草消費”的4個關鍵


對於企業怎麼來思考種草消費,我們認為會有4個關鍵點:


1、絕不是單純的營銷層面思維,而是戰略層面思考。戰略層面需要從產品、營銷、組織等一系列的做法不同。比如有些產品在從前期規劃的時候就天然具備社交屬性。


比如完美日記。完美日記在線上佈局全媒體載體矩陣系列,包含一系列社交平臺,並且與大流量池結盟。並且在美妝界很快成為一匹黑馬。最近,完美日記完成1億美元融資。此輪估值已經達到20億美元。


2、以內容驅動為驅動,不同平臺針對性的打法。目前,種草平臺也非常的多,淘寶直播、抖音、快手、小紅書、微博、B站、知乎等。其實各平臺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小紅書80%以上是女性用戶,一二線城市用戶佔60%以上,超過70%的用戶是90後。目前小紅書的客戶群體的喜好主要集中在美妝和時尚兩大類,兩類KOL的數量佔比合計過半。


大牌LV也在小紅書上開啟了直播首秀。“LV穿搭”相關的筆記超過3萬篇。


解碼


3、網紅是前期引流的關鍵,但一定要形成圈內流行,才有可能大爆發。而網紅絕對是商家--產品--網紅--到消費者整個鏈條中最關鍵的一環。


當然,我們一直說,頭部的網紅話語權重,帶的流量也大。但90%以上的頭部網紅都在機構手裡。除了頭部網紅,我們還看重一個是私域流量,一個是KOC(關鍵意見消費者)。私域流量就是如何從種草平臺引流到自己的流量池。KOC量大也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網紅可以在前期引流起到關鍵作用,而後期一定要形成圈內流行,並沉澱自己的私域流量。


解碼


4、不是短期活動行為,而是長期佈局行為。針對種草消費,絕不能僅僅作為一次某個別產品特定推廣的短期行為來看。我們看到很多大品牌也早早佈局了這些種草平臺,並在深耕細作。抓準消費者喜好,只有這樣才真正離消費者最近。長遠看,甚至能形成C2B的模式。


「零售商業評論」認為,“種草”這個詞或許將伴隨著接下來的商業發展至少5年-10年的發展。特別隨著95、00後消費的崛起,種草經濟的市場規模還會越來越大,加上這兩年直播電商、短視頻的風口,可能要向萬億市場規模挺進。


新零售權威媒體—零售商業評論。微信關注公號:零售商業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