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內斯 · 維米爾|穿梭光影之中,捕捉光線和色彩

初識維米爾,是在大一藝術概論的課本中,關於當時的畫家介紹我已經記得很模糊了,但是我清楚的記得老師說他很帥,但是很悲情。

當我在看到這個畫家的時候,就是在這次疫情期間了,一個人在家真的太無聊,翻電影列表的時候看到了《帶珍珠耳環的少女》,當時看這部電影純粹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女主角是斯嘉麗。但當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產生了瞭解約翰內斯 · 維米爾的想法。

約翰內斯 · 維米爾|穿梭光影之中,捕捉光線和色彩

其實約翰內斯 · 維米爾的生平倒沒什麼特別的地方,平平淡淡,無可圈無可點。如果說有什麼能夠吸引我,那隻能說是他的作品,不得不說他的畫是真的好看,不管是字面意思還是深層含義。

其實用好看這個詞來形容維米爾的畫我覺得真的是再合適不過,區別於同時期別的畫家的畫幅之大,維米爾的畫小巧精緻,他的畫屬於第一眼的好看,而且越看越好看的畫。如果說其他的畫家的作品可以用宏偉或是壯觀等詞來形容的話,維米爾的畫更多的是在刻畫市井之相,平凡之景。

約翰內斯 · 維米爾|穿梭光影之中,捕捉光線和色彩

維米爾,荷蘭畫家,他不是一位高產畫家,現存作品大概只有35幅,跟同國籍的畫家倫勃朗比起來只能說是九牛一毛,但是他就是憑藉這僅有的35幅畫,成功躋身世界頂級畫家,畢生作品皆收藏在像是盧浮宮等各級別的博物館,世界名畫拍賣價格前十中也有他的身影,可見維米爾的畫作之成功。

在瞭解了維米爾的生平之後,才瞭解到電影中的故事情節大都是編撰出來的,一個連生平故事都要靠編造的畫家,更能讓人們 專注於他的畫作。他有11個子女,生活也是捉襟見肘,直到他去世他還欠著麵包店617盾。

與電影裡相同的是維米爾對於畫室的要求極高,電影中葛麗葉作為女傭在打掃維米爾的畫室時有問過維米爾的妻子畫室的窗戶是否需要擦,當時這位夫人對此嗤之以鼻責怪道:這種事情需要來問我嗎?葛麗葉說道:這會影響到光線的強弱。這一幕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因為維米爾就是這樣一位穿梭在光影之中的畫家。後世對維米爾這個畫家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騙子。

約翰內斯 · 維米爾|穿梭光影之中,捕捉光線和色彩

他運用暗箱作畫,小孔成像的原理確實使構圖輪廓變得相對容易,但是維米爾的畫最讓人著迷的難道不是他對光影以及顏色的刻畫及處理嗎?

約翰內斯 · 維米爾|穿梭光影之中,捕捉光線和色彩

我們先來看維米爾的構圖,他後期的大多的畫都是同一構圖,可見維米爾是一位非常具有穩定感的畫家。具體到他所使用的空間模型和觀察角度,都幾乎沒有任何變化。

約翰內斯 · 維米爾|穿梭光影之中,捕捉光線和色彩

他總是在他的畫室作畫,幾乎沒有例外。他總是準時在那裡出現,安排人物關係、佈景。活像伯格曼,拉著演員在片場現場走位。畫室的窗戶始終安置在左邊的立牆之上,有時閉上、有時半開,光線透過窗戶流入室內,光線總是傾斜向下,在牆上投下顯而易見的斜線陰影。

約翰內斯 · 維米爾|穿梭光影之中,捕捉光線和色彩

約翰內斯 · 維米爾|穿梭光影之中,捕捉光線和色彩

這條線,很好地成為了維米爾構圖的腳手架,它分割著畫面、平衡著構圖、生動著情境、增加著細節。所有的人物,時間都是在這一空間中展開的。

這樣穩定的空間和構圖讓維米爾更好的專注於細節的梳理,他周全的、妥善的處理畫面中的每一個詳盡的細節,維米爾就像是有時間的遙控器一樣,他會在他想要的時刻按下時間的暫停鍵,維米爾將這種技法運用的爐火純青,他像一直以來的那樣去捕捉一個平凡的瞬間,然後將他在畫布上定格。維米爾絕大部分的畫作都是在他的畫室中完成的,陽光透過左邊的窗子照進來,使整個房間暖暖的,而他的畫也始終是溫暖的。

約翰內斯 · 維米爾|穿梭光影之中,捕捉光線和色彩

維米爾對於細節的刻畫是非常細膩的,他非常享受這種筆尖樂趣,前面也有說到他的畫幅通常不大,所以對於細節的刻畫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

維米爾對於空間——人物的處理也是非常精彩的,他將人物妥善的放到幾何空間中,通過人物在幾何空間中所處的位置,動態及神情又一次讓畫面動了起來,光線對於空間和人物的影響也增添了一份別樣的樂趣。

除了構圖和人物,剩下的就是色彩。維米爾的畫總是冷暖交替,冷是青金石的藍,暖是檸檬的黃,維米爾非常靈活的使用著這組對比色,這也是在他的畫中最常出現的兩種顏色,在《倒牛奶的女僕》、《帶珍珠耳環的少女》中都有體現出來。

約翰內斯 · 維米爾|穿梭光影之中,捕捉光線和色彩

當時維米爾使用的藍是一種非常稀有的礦石,這種藍提取自青金石。這種以克計算的顏料,在當時真的是價比黃金。這也可能是他為什麼窮困潦倒的原因,青金石受到歷代皇帝和貴族的喜愛,在中國有位畫家將這種顏料使用的出神入化,年紀輕輕便留下了曠世奇作——《千里江山圖》,這位畫家便是王希孟。

約翰內斯 · 維米爾|穿梭光影之中,捕捉光線和色彩

只不過同維米爾不一樣的是,王希孟有當時皇帝的資助,對比之下,這也可能就是維米爾生活的得捉襟見肘的原因。青金石被研磨成粉末後,可以製成群青色顏料,很多名畫都曾使用過它。這種顏料非常貴重,因此被使用的場景一般較為重要。

接下來讓我們正式開始欣賞維米爾的畫作。

約翰內斯 · 維米爾|穿梭光影之中,捕捉光線和色彩

倒牛奶的女僕,1657—1658

17世紀50年代末,約翰內斯•維米爾創作了這幅圖畫,那時,女僕、麵包和牛奶並不被認為是特別令人興奮的事物。維米爾對於備受推崇的人物並沒有什麼興趣,相反,他傾其一生都在仔細觀察對當時的大多數人來說是無聊的、不值得留意的那種場景,而這些場景曾是他所熱愛的。

這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場景,可能就是平常的一天,平常的時間,平常的房間,很簡陋。但女僕小心工作的樣子很可愛。或許這就是維米爾真正想要的:有面包和牛奶就足夠了。畫面中的陽光依舊是透過左面的窗戶照射進來,給深厚的白牆蒙上了一層蛋黃色的柔光,可以看出,就算是這樣的平凡之景也有維米爾真正想表達的。

約翰內斯 · 維米爾|穿梭光影之中,捕捉光線和色彩

《拿水壺的年輕女子》1660—1662

這幅畫也是用了維米爾最喜歡的對比色,青金石的藍在這幅畫中顯得格外的出挑,將整幅畫的色彩感帶了起來。圖中的女子右手開窗,左手拿著一個水壺。究竟是倒完水剛放下還是剛想拿起水壺準備倒掉,給予了觀者充分的想象空間。

水壺上的反光被維米爾刻畫的細緻入微,這種耗費時日的畫法正是他往後十年全部作品的標誌,構圖穩定,顏色柔和加上維米爾的技法,使整幅畫被安寧的光輝籠罩著,明淨的窗玻璃上倒映出維蘭德天空,這一切的一切都給人一種安定的感動。光線的狀態是這幅畫中維米爾著重刻畫的部分,明亮、溫暖是我能想到形容這幅畫最好的形容詞,女傭臉上淡淡的笑容也好像在享受這安寧的午後。

約翰內斯 · 維米爾|穿梭光影之中,捕捉光線和色彩

《帶珍珠耳環的少女》1660—1665

畫中這位裹著土耳其頭巾的女孩,她的雙眼充滿了那種清澈和明亮,大珍珠耳環在這樣一位乾淨的女子身上就像是蒙上了一層柔和的光,這樣大的一顆珍珠在這位女子的身上剩下的就只是無盡的溫柔,就像是吸盡了塵世所有的光芒,讓人覺得平靜的同時,卻也讓人驚豔,維米爾將這種矛盾的雙重感官表達的淋漓盡致,這或許就是維米爾畫作魅力所在,讓人看見他的時候便能感受到無盡的安寧。

約翰內斯 · 維米爾|穿梭光影之中,捕捉光線和色彩

藝術家跟普通人的區別便在於藝術家可以把聚光燈投射到真正值得欣賞的事物上。在別的畫家始終將目光投向令人驚歎的景象時,維米爾繪就了《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小街》等溫馨的生活之景。

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具有魅力的,然而實際上,事物的魅力並不在於事物本身而在於你欣賞到的方面,維米爾作為平凡大師的過人之處便在於,他著眼的魅力是很多人發現不了的,他從《倒牛奶的女僕》身上看到了認真生活的魅力,從《拿水壺的年輕女子》身上看到了低頭淺笑的瞬間魅力,那他從《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身上看到的便是清澈明亮的魅力。所以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具有魅力的相反,我們需要關注的,則是那些真正能激發我們興趣的事物,並將這些美好永遠記住。

約翰內斯 · 維米爾|穿梭光影之中,捕捉光線和色彩

這樣美妙的作品,到了維米爾晚年卻被拿去麵包店抵債,這也可能是維米爾作品流散嚴重,以至於後期贗品肆虐的原因。1675年,畫家參加了防禦法蘭西軍隊的入侵的戰爭,而過度勞累,生活又陷入了極度貧困,在貧困和疾病之中留下一眾兒女去世了,終年43歲。

我意識中的維米爾是一位眼光非常獨到的藝術家,他著眼於的世界是平凡的但不普通的,他僅有的幾幅風景畫也很好的表達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大自然崇敬的情感,就算是生活不易,窮困潦倒,但在他的眼中這個世界還是美好的。

這世上關於維米爾的爭議一直都沒有停過,但是維米爾一直都簡單樸實的表達著他的純真心境,這也就是屬於維米爾的平凡之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