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財務造假面臨鉅額罰款!身後“董責險”能用上嗎?


魔幻的2020年已過去四分之一,在這個多事之秋,實在發生了太多事。


同時也告誡著我們:不管是國家、企業還是個人,把風險規劃放在事情之前,遇到突發狀況才有機會順利渡過危機。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身後有董責險護體?


最近一週,瑞幸咖啡因財務造假導致股價暴跌75%一事,鬧得沸沸揚揚,不僅多次衝上熱搜,還在國內各地引發爆單狂潮。昨日美股開盤,瑞幸咖啡宣佈停牌。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面臨鉅額罰款!身後“董責險”能用上嗎?


有人稱讚說這是國貨之光,也有人批評說這是國貨之恥。


不管眾人對此如何評價,一個鐵定的事實是:瑞幸咖啡將面臨美證監會的處罰和投資者的集體訴訟。目前,美國已有多家律所宣佈,就證券欺詐行為對瑞幸咖啡和特定管理人員提起集體訴訟。


此關鍵時刻,瑞幸咖啡祭出了“王炸”——董監高責任險,且已向保險公司提出理賠申請。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面臨鉅額罰款!身後“董責險”能用上嗎?


所謂董監高責任險,全名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公司賠償責任保險,是對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級職員在行使其職責時所產生的錯誤或疏忽的不當行為進行賠償的保險合同。該責任險通常由公司出資,為董事、監事以及高級管理人員投保。


它包含的保險責任主要有董事個人責任保險和公司補償保險,即對第三方的直接損失、個人或者公司被第三方訴訟的應訴費用、索賠金額,甚至配偶或者繼承人、代理人被索賠的損失進行賠償。


據瑞幸上市招股書披露,瑞幸在赴美上市前投保了董監高責任險,國內有十多家保險公司以共保體的形式參與了此次承保,總保額高達250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接近兩億)。


也就是說,

早在上市之時,瑞幸咖啡已經通過保險的形式把企業的一些責任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這次造假事故爆發正好派上用場。


不過,如此有先見之明的瑞幸咖啡,最後是否能如願得到賠償,還有待進一步確定。因為按照保險條款約定,如果因董監高故意欺詐行為導致其應承擔的賠償責任,是不能獲得保險賠償的。


簡單來說就是,只有法庭裁定瑞幸董事及高管沒有欺詐等惡意行為,那麼他們的個人賠償責任及辯護費用等才將由保險公司承擔。


都說保險姓保,可以幫助轉嫁未知風險,儘量將損失降到最低。而企業購買保險,就是對自己和他人的負責。


東京奧運會延期損失60億!多虧買了賽事取消險?


說到“責任險”,除了前面提到的董監高責任險,最近相繼亮相的兩大責任險同樣值得關注:“賽事取消險”和“產品責任險”。


3月30日,東京奧組委與國際奧委會共同宣佈,因新冠肺炎的影響,東京奧運會將推遲到明年夏天舉行。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面臨鉅額罰款!身後“董責險”能用上嗎?


通常情況下,大大小小的賽事活動都隱含風險,為此一般國際性大型活動,組織方都會通過購買商業保險,比如各種人身風險、財務風險、責任風險和意外風險等,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化解風險。


像東京奧運會這樣大的賽事延期,必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但由於事前投保了“賽事取消險”,可能將獲得慕尼黑再保險公司多達5億美金的賽事取消險賠償。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面臨鉅額罰款!身後“董責險”能用上嗎?


賽事取消險是賽事公眾責任險中一個特別約定的附加責任條款,主辦方可以與保險公司在保險合同中共同約定發生哪些情況(比如意外事故、自然災害等)導致預定的賽事不能如期在指定地點舉辦或徹底取消時遭受的損失,由保險人根據合同條款的約定進行賠償。


這就是科學地利用了保險的經濟保障功能,將槓桿發揮到最大化,雖說不上“因禍得福”,起碼也是幫助日本減輕經濟損失。


疫情下捐贈物品遭質疑!產品責任險可“防身”?


此外,“產品責任險”也值得注意。


隨著國外疫情蔓延,我國各大機構和組織紛紛行動起來向國外捐贈醫療物資。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面臨鉅額罰款!身後“董責險”能用上嗎?


然而,鑑於丹麥公開質疑中國物資的質量,做出召回處理的舉動,以及近些年來美國、加拿大等地消費者常常利用“產品責任法”來對中國出口產品進行索賠。


比如中國製藥公司捐贈了一批醫療物資給一家美國醫院,如果醫療物品因缺陷導致病人身體受傷,美國病人仍然可以基於產品責任法起訴中國製藥公司要求賠償。


於是,法律專家提醒,對於出口而言要警惕法律風險,產品責任險是必不可少的“防身”之物。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面臨鉅額罰款!身後“董責險”能用上嗎?


產品責任險是指由於被保人在約定期限內所生產、出售的產品在承保區域內發生事故,造成使用、消費或操作該產品的人或其他第三人遭受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的,依法由被保人承擔經濟賠償責任的一種責任保險。


如此一來,通過購買產品責任險可以將“產品責任索賠”的法律責任風險轉移給保險人,這對於從事海外市場(尤其是美加地區)出口業務的中國生產商與銷售商尤其重要。


人生在世,風險無處不在,尤其是身處像2020年這樣跌宕起伏的年代,國家和企業這樣財大氣粗的組織尚且需要通過保險轉嫁風險,我們個人更應該做足保障。



所以,不管是國家、企業還是個人,都應該保持對未知風險的敬畏,善用保費與保障額度的槓桿效率,這是一種更有策略,更有智慧的人生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