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年代中常郡博高考全市第一,卻不能讀大學,讓人唏噓

最近,看了上海電視臺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奔騰年代》很有感觸,特別是演到了恢復高考劇情的時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的那個年代。

奔騰年代中常郡博高考全市第一,卻不能讀大學,讓人唏噓

1977年恢復高考的時候,我記得我們村也有十幾個知識青年,好像只有一個人參加了高考,真的考上了,聽說後來成了國家幹部。七十年代下鄉的知識青年,給我的印象沒有什麼文化,實際大多數是小學或者是初中生,在學校也沒有學到什麼東西,說白了就是城市待業青年。真正有文化的還是老三屆那一批人,不管他是初中生還是高中生,我的老師就有好幾位是老三屆知識青年。

記得在1978年,我們地區中專師範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我的一些同學參加了中考,讓我沒有想到的是也有幾位老師也參加了中考,結果有幾位同學和老師考上了,由原來的師生關係,變成了同學關係。

我是八零屆高中畢業生,在我們公社唯一的中學上的學。當時的教學條件很差,但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精神是最好的。老師毫無報酬的輔導我們一直到深夜,有的老師星期天還把他欣賞的學生帶回家,供吃供喝供住輔導學生,不像現在的老師不管輔導什麼都收費。老師們經常教育我們的幾句話我現在還記憶猶新:我們農村孩子沒有什麼出路,只有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最次也要考一個城市戶口(中專),決定我們命運的時候到了。現在看起來老師的話不一定正確,對於我們落後的農村學生來講是正確的。我們班那一年高考,大學考上了6人,中專考上了30多人。高考讓我們走出了山溝,高考改變了我們的人生。我們非常感激我們的老師,每當我們同學聚會的時候,總要把我們的老師請來,感謝他們對我們培養和教育。

奔騰年代中常郡博高考全市第一,卻不能讀大學,讓人唏噓

高考確實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成就了人生輝煌。

奔騰年代中常郡博高考全市第一,卻不能讀大學,讓人唏噓

比如,張藝謀是一個下鄉知識青年,通過高考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成為一名攝影師,由一名攝影師成為成為一名導演,由一名普通導演成為一名名導演,後來成為一名國寶級的導演。他的優秀作品很多,《黃土地》、《紅高粱》、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等。

馬雲連續三年高考才勉強考上了杭州師範學院,後來開創了阿里巴巴帝國。

奔騰年代中常郡博高考全市第一,卻不能讀大學,讓人唏噓

白巖松高考考上了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主持過我們熟知的《東方時空》、《東方之子》、《新聞週刊》等,曾經被評為中國十大傑出青年。這樣的人實在太多了,數不勝數。

鄧小平恢復高考制度,不僅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更為重要的為我國的發展和騰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你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