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費大幅下跌誰才是“罪魁禍首”?和高速免費無關,也不怪貨主!

已經開工的卡友一定有個很深的體會:運費降了。這句話對於卡友們來說並不陌生,每一次過完年,卡友群裡都會出現很多類似的抱怨:運費又低了,幹不下去了!

運費下跌的真實原因,歸納起來可以總結為一個主要原因,兩個誘導原因。

運費大幅下跌誰才是“罪魁禍首”?和高速免費無關,也不怪貨主!

主要原因:供需關係不平衡,運費往低處傾斜

十年前物流行業還是個香餑餑,那時候擁有一輛車就好比擁有一隻會下金蛋的雞,跑幾趟貨輕輕鬆鬆月入上萬。而十年後,生活成本水漲船高,貨車司機的收入卻原地踏步,為了生活需要付出大努力。

十年前移動網絡發展還不是很好,想要成為貨車司機必須具備一些前提條件:

1)掌握修車技能,避免車壞在半路無能為力;

2)存夠足夠的買車錢;

3)有自己的固定貨源。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貨運行業的准入門檻一再降低。車壞了網上幾秒找到附近汽修電話,缺錢直接金融貸款0首付買車,沒固定貨源配貨APP隨處有貨,這些直接導致了貨車司機的蜂擁而入。

運費大幅下跌誰才是“罪魁禍首”?和高速免費無關,也不怪貨主!

貨車承載量不斷創新高,貨運量的增長卻沒有跟上。從這張圖可以看出,從2010年到2018年,貨運量增幅61.6%,而載貨汽車噸數增幅達114.6%,公路營運載貨汽車噸位數上漲幅度遠高於貨運量。這一不平衡直接導致了貨少車多,一票貨司機競爭更為激烈,從而運價走低。

誘因一:物流依賴性變強,低物流成本符合社會意願

從2010年開始,“我國物流總費用佔GDP比重過高”的聲音就一直層出不窮。隨著電商、外貿發展,物流成本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利潤空間,企業物流成本的控制也愈加嚴格。

另外運輸成本會傳導至消費品終端價格上,日用品、生鮮蔬菜價格運費佔較大比例,運費稍一上漲,老百姓就會有直觀的感受,可以說除了物流從業者,各行業都希望物流成本可以降低。

運費大幅下跌誰才是“罪魁禍首”?和高速免費無關,也不怪貨主!

此外,科技的進步也給物流成本降低帶來了可能性,大型快遞物流公司通過科技手段整合資源提高運輸效率,大幅降低運輸成本,個體運輸也因此受到衝擊,運費進一步下降。

誘因二:部分司機自我調整,適應物流行業趨勢

運費下滑後,不少司機主動調整賺錢方式,從高價少跑轉變成薄利多跑轉變,以此來保證自己的收益不變。這種方式效率高,在運費下跌的情況下還是能夠盈利,也給運價下探提供了空間。

此外,隨著金融貸款愈加便利,貸款買車的司機越來越多,為了保證充足的流水支撐還貸,不少司機被迫低價攬貨。市場永遠是利益至上的,只要發貨方發現,一票貨價格還有更低的空間,那麼運價勢必會做到更低,直到極限。

綜上所述,一個主因兩個誘因決定了運價走勢。為了抬高運費,很多卡友也出過主意:“所有卡友停工一個月,看他運價漲不漲?”。但在國內這種想法註定是一廂情願,政府、企業和其他卡友根本不會讓這種局面出現。

運費價格的走低是多方面的,有順應市場的下滑,也有被逼無奈的低頭,但歸根結底都是市場決定的,運費到底該何去何從,卡友們看法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