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說拜拜就拜拜,遠離讓你不舒服的生活圈

年輕人:說拜拜就拜拜,遠離讓你不舒服的生活圈

父母總說女孩子的工作一定要是公務員醫生教師一類的鐵飯碗,但是我根本不喜歡啊,跟他們講過很多次不喜歡這些工作,每次說到工作就吵架,到底該怎麼說啊!

舍友們總在宿舍說女孩子就應該早點嫁人,生孩子,當全職媽媽,不生孩子的女人人生就是不完整的。什麼鬼啊?太封建保守了吧?現在在宿舍一點都不想跟她們聊天,三觀根本不一致,說點什麼她們也都不懂,服了。

這其實是我們在生活中常聽見的話,每個人都覺得身邊的人不理解自己,跟舍友跟周圍人也融不進去。不僅自己很難受,強行交往,讓大家都很難受。

怎麼辦呢,彆著急,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人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異呢?即使是同一屋簷下的父母,舍友也會有很多完全不一樣的想法。

亞里士多德說:我們都是社會性動物。

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會影響我們的行為,我們也渴望與他人之間建立聯繫,我們的所說所想會向他人學習,所以我們也會對周圍人的行為與反應做出相應的積極或消極的回應。

所以,這不難發現,父母生活的年代,接受到的社會與我們現在是完全不同的,他們會固執的認為好好學習才有出路,學校里老師說的都是對的,工作上多與領導同事搞好關係才能混得下去,女孩子工作就應該安安穩穩,做個老師醫生公務員就好了。是不是很眼熟?這就是他們生活的年代接收到教育與知識。

我們生活在這個多元包容性更強的社會,從各種渠道接收到的知識,形成的價值觀完全就不一樣了。我們知道了愛情婚姻並沒有那麼好,不著急結婚,不願意生孩子。也向往更美好的生活,不願意做一眼望到頭的工作,喜歡刺激也更隨心。

而我們的舍友們,可能從小生活在偏遠的小鎮裡,雖然考出了大山,但是從小耳濡目染的奶奶媽媽的生活都是相夫教子的,她們的生活理念即使到了大城市也是不容易被改變的。

人所受到的影響來源是多樣的,每個人形成的價值觀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何必對他人那麼苛刻呢?覺得他人不理解自己,覺得他們孤立自己,融不進去他們的圈子,其實都沒必要,也許他人也在想你不理解他們,圈子不同,不必強融;理念不同,不必言深。

社會心理學也告訴我們:指導我們行為的不是客觀社會現實,而是我們構建的社會現實。

我們的理解中隱含著自己的價值觀,在與他人交流中,帶著自己的價值觀去判斷別人的理論。

他們可能感覺自己是在陳述某種事實,其實他們是在做價值判斷。

由此可見,我們在交流時,其實在隱藏更多的是在輸出自己的價值觀,不能交流到一塊去,其實也就是價值觀不同,對人生的生活觀念不同,對女孩子的理解不同。

怎麼解決這種現象呢?其實沒有什麼可苦悶的?換個朋友圈愉快的交流就好了。

永遠不可能跟父母講通道理的,聽聽就好了。有能力的話,自己喜歡什麼就去做什麼,在喜歡的領域與相同的人為相似的夢想努力,離開這個圈子,才能擁抱到更好的自己。

舍友什麼的,僅僅交流學習,學校的上的事就夠了。不必去談論別人的想法,不必去試著理解他人的價值觀,自己過得愉快開心就好了。不要再試圖與舍友爭執,多去與真正理解你的朋友玩耍,既與舍友關係融洽了,自己也開心了。

中國13億人口,7億多人在網上衝浪,社交論壇,交友網站也層出不窮,其實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在另一端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